
计算机技术与无笔汉字教学.pdf
7页计算机技术与无笔汉字教学①(美 )徐平 任长慧提 要 本文针对西方汉语学习者学习汉字困难这一主要问题, 介绍了一种利用汉语文字处理软件学习汉字的方法— — —无笔汉字教学, 它使学生避开学习手写汉字的困难,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迅速获得全面的语言交流能力的目的关键词 无笔汉字教学 研究项目 特点背景环境近年来, 汉语教学是美国外语教学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根据 “现代语言协会”1998年的调查, 美国大学生选修汉语课程的人数在1990年~1998年之间增长了46%(西班牙语增长了23%, 法语减少了27%, 德语减少了33%, 意大利语减少了1%, 日语减少 了6%,俄 语 减 少 了1%)(BrodandWells,1998:3)这正是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当问及外语在国际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时, 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的高级管理 人 士 中 有40% 认 为 汉 语 最 为 重 要(400), 其比率是其他主要语言的两到四倍(西班 牙语170, 法 语150, 日 语145, 德 语100) ( “今日家庭教育”,1998:3)毫无疑问, 汉语知识已经成为而且将继续作为美国大学毕业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但是, 学习汉语的学生写汉字的能力的发展却仍然是汉语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深受挫折, 而更多的学生则在第一年之后就放弃汉语的学习这种情形存在于所有美国的高等院校之中学写汉字本来就有其固有的难度, 学生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只能学到数量有限的汉字这不可避免地减缓了他们全面掌握汉语的进度这一问题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障碍而对那些有汉语背景、 能说能听的学生来说,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写汉字的能力的欠缺, 他们是完全可以迅速地全面掌握汉语技能的在我们最近在几所美国大学所作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为什么学生在一年后就决定放弃汉语的学习时, 很多学生回答写汉字难是作出这一决定的主因而且在一年后就放弃汉语学习的学生中, 有91%的学生提到他们曾用了大量的时间在学写汉字上却没有多少进步无可争辩的事实是: 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学写汉字, 对绝大多数的美国学生来说, 在短短的几个学期之内学会写汉字是不可能的在2001年初, 我们得到美国联邦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基金 (FIPSE)的资助来研发和推广一个特别为汉语教学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及新的教学方法这个软件和教学方法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发展听说读等其他语言能力的同时同步提高写汉字的能力。
在我们的实验组中, 学生不花任何时间学习手写汉字, 而是34计算机技术与无笔汉字教学■着重以比传统教学方法快得多的速度发展口语、 听力和阅读能力学生运用计算机写汉字, 而不是用手写像使用任何其他中文字处理软件一样, 学生先按照字的读音在标准键盘上输入拼音, 然后比较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几个同音字, 最后选择所要的字用这样的方式, 只要能够正确地发音 (拼音输入)和在一组同音字中找出某一个汉字 (汉字认读 ), 学生就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 “写”出那个汉字学生因此能马上掌握与他们的听说读能力相匹配的写汉字的能力, 从而完全避开手写汉字这一难题而听说读的能力相对而言要容易掌握得多这种计算机化方法把写汉字的能力建立在学生能较快掌握的听说读能力之上, 而传统教学方法则要求学生掌握手写汉字这一全新的技能掌握手写汉字这一全新的技能需要大量的时间, 往往占去原本可以用来发展听说读诸能力的宝贵时间,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的 “知难而退” 我们相信这一 “无笔”方法代表着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根本的决裂这一方法应当也会在汉语教科书的编写、 教师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引出相应的改革最后, 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日语和韩语教学, 因为学写汉字的困难也存在于这两种语言之中。
主要问题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主要是因为它的书写文字具有貌似象形的本质在TheChineseLanguage:FactandFanta-sy一书中,JohnDeFrancis作过如下的评估:如果学习说汉语比学习说法语难5%的话,学习读汉语比学习读法语要难5倍(De-Francis,1984:52) 将这个评估扩展一下来包括手写汉字的话, 可以说学习写汉字比学习写法语要难50倍学习手写汉字的主要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汉字本身并不直接反映它们的读音举例来说, 英文的 “five”根据英文的规范发音规则直接反映它的读音而汉语的 “五”则由四个笔画组成, 本身并不反映这个字的读音换言之,“五”这个字的笔画并不像英文 “five”的字母那样具有语音价值, 因此 “五”这个字诸笔画的结合不能给人任何关于如何发音的提示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所指出的,“符号相关性的问题在汉语里变得更其严重作为口头语的符号, 汉语书面语与它的对象的联系是相当松散的通常的见解是汉语书面语不是表音的汉语书面语的确是表音的, 但它的表音不是在语音的层面上, 而是在字形的层面上因为每个字是一个单位符号, 其组成部分并不代表字形的各个部分。
换言之, 一个字并不拼出该字的语素有些字的确有, 或曾经有某种内在的特征相应于该音节的发音特征但所谓的表音组合字只是在造字当时代表了它们的读音, 对现代发音并不复合适如果英语造字法可以说是75%表音的话, 汉语也许只是25%表音在学了最初的1000汉字以后, 你可以猜测一个新字的读音而且有时会猜准最初的1000字是最难的”(Chao,1976:92)因此, 学汉语的人不得不同时应付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即口头汉语和书面汉语, 而其间并无直接的语音联系即使你会说一个汉字, 当它以汉字的形式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可能并不认识它你必须记住一个汉字的特定的笔画组合才能真正地认出这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和读音的汉字进而言之, 即使你能认读一个汉字, 你可能并不会写它写这个汉字意味着你能以正确的形式写出所有必要的笔画, 而这比认读一个汉字要困难得多显然, 在英语和其他表音语言中, 说与读和读与写之间只有很小的距离, 而在汉语中, 说与44现代教育技术与汉语教学读, 特别是与写之间却存在着极大的距离正是这一距离才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广为人知的汉语的 “第四类” 的地位这一标签指明对说英语的人来说汉语是比西班牙语、 德语、 俄语等等难学得多的语言。
按照 Walton和Moore的说法, 非表音书写系统的复杂性以两种方式影响着语言的学习: 掌握这种书写系统需要比掌握其他第一到第三类的书写系统花更多的时间; 而掌握读与写的技能占去大量本可用于学习口头语言的时间, 以致于极大地减缓了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 ” (WaltonandMoor,1991:128) 学习手写汉字无疑是学汉语的人, 特别是初学者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迄今为止,除了要求学生年复一年地苦练手写汉字之外, 还没有什么其他办法来排除这个障碍尽管在手写汉字上用去这样大量的时间, 但其结果却往往是极为不如人意的, 这表现在学生在写汉字时错误百出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减缓了整个语言习得的过程直到最近为止, 在大多数美国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标准教学方式都同时把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教给初学汉语的学生, 即拼音 (或注音)系统和汉字系统如果说学习汉语拼音系统等同于学习一门表音语言的话, 学习汉语就意味着学生不得不接受一些额外的任务但问题在于这所谓 “额外” 的任务往往比他们的主要任务要花去更多的时间, 而且是既劳民伤财又令人寒心目前在美国高等院校中所使用的不同的汉语教学方法都试图找到不同的方式来应付这种令人寒心的现实。
有的干脆在最初一二年完全回避汉字的教学, 而完全依赖拼音或注音形式以求得学生听说能力的迅速发展但是, 这种方法充其量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学习汉语的经验, 因为中国人在书面交流中所使用的是汉字, 而不是拼音或注音而且, 尽管这种方法的确可以暂时延后学习手写汉字的困难, 但它并没有真正 “解决 ”手写汉字所固有的问题, 因为汉字或迟或早会引入学习过程这个问题其实是被延后, 而不是被解决了这种方法的弊病也存在于有些院校所使用的所谓 “双轨制”教学中, 即将汉语教学分为两个 “轨道 ”, 一个注重发展口头语言技能而不涉及汉字教学, 一个则完全集中于发展读和写汉字的能力尽管这种所谓 “双轨制”教学的确可以满足有些学生的特殊需要, 其中任何一 “轨”都只能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汉语学习经验而如果一个学生同时 “双轨并行”的话, 较慢的第二 “轨”无疑会干扰较快的第一 “轨” 有的学校则强调汉语学习所有方面的综合教学, 虽然他们就汉字学习的进程各执己见例如, 在使用较多的 《实用汉语课本》中,采用的是最为传统的 “简而慢”的方法, 即把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同时引入教学过程因此汉语句子和语法项目都必须足够简单以对应于汉字习得的过程。
花在学习汉字上的精力无疑占去了可用于发展口头能力的时间,而口头能力的发展又仅限于学生在特定的一课中所能吸收的汉字结果, 使用这本教材的学生通常只有相对较低的语言能力, 这表明同时强调所有四种能力的结果是没有一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 难度较大的 《中文入门》所采用的则是一种 “ 难而快”的方法 (Chen,etal. ,1994:xi)这套教材的基本前提是大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能力使他们极不同于小学生, 因此用于小学的汉语教材并不适用于大学, 因为它们并不对应于大学生所具有的认知和情感水平于是, 专为大学生设计的 《中文入门》 强调的是口头能力的发展, 其目标是在一年之内让学生掌握所有主要汉语语法点而汉字的引入则不得不放在第二位, 因54计算机技术与无笔汉字教学■为在每一课中出现的汉字数量的确是太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绝对不可能掌握因此, 学生只要求每天学几个汉字, 少于他们借助于拼音所能说和读的汉字数, 同时寄望于有朝一日他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能赶上他们听说读的能力结果, 学生在读写汉字这方面的能力就几乎总是落后于他们在听说方面的能力这就是 《中文入门》的 “汉字学习暂时延后”的特点 (Chen,1994:xi) 。
就指出前述 “简而慢” 的方法毫无必要地减缓了整个学习过程这一点,《中文入门》的编者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 《中文入门 》所采用的 “汉字学习暂时延后” 的方法却造成一个新的问题这种 “暂时延后 ”同样没有解决手写汉字所造成的根本问题, 因为学生仍然要求能手写所有所学的汉字而且, 使用 《中文入门》的学生常常被这一 “暂时延后”所导致的语言能力的不平衡发展所困绕问题的本质仍然在于手写汉字的要求本身显然, 上述三种汉语教学的方法已经穷尽了汉语教学中手写汉字教学的所有的逻辑上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的一个极端是完全回避汉字教学的方法,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同时引入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方法 《中文入门 》所代表的其实是一个最佳的妥协方案, 因为它试图在教汉字的同时谋求相对较快的整体教学步骤但是, 这三种方法没有一种真正解决了手写汉字所带来的根本问题书写汉字在语音上与口头语言有如此大的距离,只要有对汉字手写的要求,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法, 同样的问题都总会存在为了确定在何种程度上学生能够写出他们能说和能读的语言材料, 我们在几所美国高等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这些调查所得出的是惊人的结果: 在一年的汉语学习之后, 所调查的学生能够写出他们能够正确地说而且能够正确地读的汉字的39%。
在他们不能写出或不能正确地写出的汉字中, 几乎半数 (44%)是我们称作 “半对”的汉字, 即带有错误偏旁部首的汉字, 或与所要求的字同音的汉字无笔方法近年来, 随着日益增加的计算机和汉语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存在于汉语的说读写之间的传统距离正在日益缩小运用汉语文字处理软件, 只要能够在通用键盘上输入一个汉字的读音, 并且能够从一组同音字中认出所要的字, 就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 “写”出这个汉字这一科技的发展对汉语教学具有特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