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docx
14页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 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 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 —词译成民族音乐 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 争论,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至今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拓展 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仅对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演变作历史性的回顾和思考 比较音乐学的产生与研究对象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名 称是进入20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英文为 “Compar ativeMusic ology",其实比较研究的方法用于非 欧洲音乐研究最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这一学科的建 立是以18 85年阿德勒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的》和 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其 研究对象是欧洲以外的种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正如萨克 斯所定义的异国文化的音乐这一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对象 的确立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 的首先,比较音乐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 起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
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相继跨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入这些地区 的西方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首先向外部世界开 启了这些非欧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门他们用西方学者 的观点和方法试图了解、认识和把握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具 有的令他们新奇的特殊文化,想将这些相异于欧洲文化, 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文化公诸于众,加之古典进化论学派和 马克思、恩克斯对于人类进化和原始社会经济的科学认识, 至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欧洲和美国 产生并兴起,Enthnol ogy 一词1830年首先由法国人 让•雅克・昂佩勒提出,30-70年代民族学、人类学学会先 后在法、美、英、德和意大利建立起来比较音乐学则是 在民族音乐学进入80-90年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应运 而生的这一时期的欧美出现了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民族 学队伍,开展了世界范围的、有目的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工 作,异国的民间艺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欧 美的许多城市建立起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博物馆,收藏了 许多非欧洲的乐器和有关的音乐文物与手稿,记录亚洲、 非洲、美洲民族音乐的材料大量增加,使人们对于非欧洲 地区音乐文化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加,加之1877年爱迪生发 明了留声机,对无文字非欧民族音乐的研究产生了无法估 量的推动作用。
在这些基础上,比较音乐学这门学科在民 族学诸多研究的影响下,应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和时代需求 产生了英国语言学家兼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艾利斯和阿德 勒、艾斯比塔等欧洲学者为比较音乐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 了贡献由此可见,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异国音乐文化是相对于 当时殖民者的主体文化而言的,也是相对于起初参与比较 音乐学研究的这些欧洲学者自身的文化体系而言的相对 于其原本欧洲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未知领域就成了比较音 乐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异国音乐文化二非欧洲音 乐文化,即形成了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城市艺术音乐文化 相对于非欧洲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以欧洲 整体作为一个中心以欧洲大民族为立场而进行的研究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文化研究的进步和不 同种族的非欧洲国家的学者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参与,比 较音乐学的研究环境和立场出现了变化和拓展,其研究方 向和对象也出现了扩大和性质的变化,最初的比较音乐学 的名称被民族音乐学所代替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的确立我们不得不承认,音乐的发展往往是在别的学科带动 下进行的,在创作方面,西方城市艺术音乐的派别经常是 步文学、美术之后尘,如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的产生, 在学术研究方面,史学、比较学、民族学的发展都深深地 影响和引导着其对应的音乐学的学科发展。
比较音乐学的 建立受到民族学研究的影响,并在民族学发展的影响下最终成为了民族音乐学进入20世纪后,民族学产生了众多学派,提出了不少 新观点传播学派是20世纪4 0年代在欧洲民族学界影响 较大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的先驱一一德国学者拉策尔提 出了把文化研究置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中,同时重视各民族 自身的历史条件的研究方法;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列诺夫斯基认为每种文化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重视当前生活与现状的研究,反对殖民者对土著居民文化的粗暴干涉美国波阿斯学派又称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提出了文化标准是 相对的,各民族文化珍品不能进行比较等观点和理论思想这些立场、观点和理论我们都可以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中 找到其对应的影子特别是波阿斯为代表的美国学派的兴 起,使得二战后的比较音乐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即在重视 非欧洲民族音乐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本民族音乐的研 究波阿斯提出的各种文化价值平等、文化不可比较、反 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使得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对象的相对 基础,即欧洲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中心民族的基础动摇了,突破了比 较音乐学研究的非欧洲音乐的局限,对文化是否要相互比 较提出了质疑同时,美国人类学家开始认为人类学的种种研究方法 不但可以研究非母系文化,而且应该更多地用来探究其自 身所属的文化,从而使美国人类学家开始以更多的精力研 究美国的自身文化。
与此同时,其中一部分人类学家开始 带着这种思想积极地参与民族音乐的田野采录工作,而这在欧洲比较音乐 学领域是不多见的美国人类学家的参与虽由于本身音乐 能力的限制,无法将其深入,只形成了一种思想趋向,但 这种思想趋向却使比较音乐学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它 使得美国的一些音乐家从音乐界转入人类学界,一些人类 学家去研究音乐行为(并从技术上分析),同时还带动了这 一思想趋向在欧洲研究机构的出现这一切的结果是,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比较音乐学者 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现存的自然民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方 向于是,比较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和立场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地理性民族和欧洲中心看世界的角度转向了文化相对 论,即站在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平等的立场全面考查研究 各民族(包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于是,比较音乐学在研 究对象和立场发生巨大变化和没有进行更多比较的情况下 引退,取而代之的是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前叶,中国、日本和东 欧学者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参与,对于这一学科的转型也 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他们在美国开始重视研究自身民族 文化之前就开始了对其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实事求是 地说,最初美国学者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还不如这些国 家学者来得纯正,毕竟美国的学者也大都是英、德等欧洲 国家的移民或后裔,他们的文化体系和观点和欧洲同出一 辙,而他们对于本土文化的研究起初是热衷于北美大陆印 第安民族音乐的探根溯源,从某种角度上说,属于一种异 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但其提出的对本土文化的研究观点 及其后来的发展,对突破欧洲中心论是极为重要的。
而在 这之前,的确有不少学者真正作了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 在东方比较音乐学研究中,中国的王光祈早在1926年就著 有《东西乐制之研究》,其后又有192 9年的《东方民族之 音乐》和1934年的《中国音乐史》,日本的田边尚雄于 1936年创立了东洋音乐学会,1948年著《东方的乐器及其 历史》;匈牙利作曲家、音乐家巴托克和音乐学家柯达依分 别于1906年和19 05年开始对匈牙利的民歌进行收集研究, 并分别出版了《匈牙利民歌》和《论匈牙利民间音乐》虽 然他们仍是用比较音乐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本土音乐文化进 行研究,力图从东、西方音乐的比较中得到某些结论,尚 属比较音乐学的范畴,但是他们参与研究的这一行为本身, 和他们自身的非欧洲特质和立场已经使比较音乐学的研究 发生了立场上的变化,虽然和美国学者的指导思想不同, 却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打破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异国 文化的框框,促使了民族音乐学的建立二战后,荷兰人 普•肯斯特提出了用Enthno-mus icology这个术语代替 Compara tiveMusico logy,首先被美国人所接受并固定下 来1959年,孔斯特的《民族音乐学》问世,这一学科正 式成立。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各家学说的分析及思考自从比较音乐学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更名为民族音乐 学以来,学术界就如何划界才属民族音乐学领域进行了不 少讨论,有趣的是,这种讨论尚未终结而社会的发展却使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不断在拓展,民俗音乐和伴随着产 业化社会而迅猛发展的大众音乐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民族 音乐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如何来划定民族音乐学研究的 领域更加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各家各派的观点孔斯特在他的《民 族音乐学》的开头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从所谓未开化的人一直到文 化民族的一切种族、民族的音乐,研究所有类别的非西洋 艺术音乐民族音乐还把外来音乐的传入现象,即不同性 质的音乐要素相结合而产生的影响这类社会学方面的问题 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西洋的艺术音乐以及通俗音乐不 包括在这个领域之内[1]梅里亚姆在他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认为,“民 族音乐学的目的和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目的和着眼点并没 有什么明显不同”,“它的特殊之处就是使用的特殊的方法, 尤其在认为有必要使人类学与音乐学这两类资料相结合这 一点上”,并强调“民族音乐学通常是由音乐和民族学这两 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认为它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强调任 何一方,而是采用双方都考虑进去这种特征性的方法,使 其融为一体”,提出“对文化中的音乐的研究” [2]。
有人 便据此认为民族音乐学就是研究所有的音乐文化,可以替 代音乐学成为一个没有边缘的音乐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不 正确的梅里亚姆在谈到民族音乐学者的工作的第一个阶 段时阐明:“资料的收集,一般意味着对欧洲美国以外的地 区进行实地调查 [2]这句话应代表着他对民族音乐学研 究对象或者说是着眼点的看法涅特尔在《什么叫民族音乐学》中对民族音乐学的研 究对象进行了分类,他认为这门学科“主要探讨三类音乐, 第一类有关无文字社会的音乐(m usicofonli terate),第 二类亚洲及非洲北部文化中的种种音乐,即中国、日本、 爪哇、巴厘岛、西南亚、印度、伊朗以及阿拉伯语系诸国 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第三类是民俗音乐(folkmusic)可 定义为,在上述亚洲高级文化和西方文明中,以口述方式 来传承的音乐 :3]美国学者胡德在他的《民族音乐学导论》中则就美国 的具体情况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他不仅提到了对美国以外的异国文化的研究、美国本土土 著音乐的研究、民俗音乐的研究,还涉猎了新兴的电子音 乐的研究一一著名的甲克虫乐队[4],但同样回避了欧洲城 市艺术音乐以上是欧洲和美国学者的看法,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 以日本学者为代表的东方民族音乐学家们以他们不同的文 化历史背景和视角逐渐为世界民族音乐学界所注目,他们 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先生 认为:“比较音乐学成为民族音乐学主要是学者们对自然民 族的研究,后来又加入了东方高文化民族的艺术音乐 [5] 山口修先生则认为“民族音乐学就是认识民族音乐的各种 方法中的一种,即学术性的认识法” [6],也就是说民族音 乐学的认识研究对象是民族音乐,他对民族音乐加以定义: “民族音乐则是作为各个民族集体所拥有的庞大文化事项 中的一个项目而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民族音乐是主要以 音作为表现媒介体的象征性行为的产物之一种 [6 ] 在中国,从1979年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引进以来,就开始 了对这一学科研究对象的争论基于中国音乐学的特殊情 况,这种争议也有其特殊性从198 0年到1988年,争议 的核心是“民族音乐学”是不是就是研究“民族民间音乐” 的问题后来,王耀华先生、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 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