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词写作实用教程--檀作文.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0553286
  • 上传时间:2017-10-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02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引言从文体的角度讲,中国古典诗词最本质性的特征是声律之美这和中文自身的特性有关声调和方块字形,是中文区别于其他语言文字的两个显著特性从语音的角度来看,西方语言一般有重音,但没有声调;但汉语正好相反,没有重音,却有声调从文字的角度来看,西方一般是字母文字;但中文不是字母文字,而是方块字可以说,正是中文的方块字形和声调这两个显著特征,成就了文体学意义上的中国古典美文律诗也好,骈文也好,对联也好,其文体学上的本质特征都是声律之美中国美文的声律之美,主要通过平仄、押韵、对仗三个途径达成学习旧体诗词写作,须从认知诗词的形式特征入手因此,我这本《诗词写作实用教程》,就从四声、韵部、对仗这三个基本概念讲起第一讲 四声中古音我们都知道普通话有四个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这四个声调,又各有一个相应的称呼: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和阳平,属于平声类上声和去声,属于仄声类旧体诗词写作的传统,字音是以《诗韵》为根据的,《诗韵》又是沿袭唐代官方韵书而来因此旧体诗词正音,是以中古音为依据的所谓中古音,是指隋唐两宋时期的汉语语音中古音也是四个声调:平、上、去、入这四个声调,习惯性地被称为“四声”四声”有平仄之分:平声属平;上声、去声、入声三个声调,属仄。

      诗韵的平声,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诗韵的上声,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三声;诗韵的去声,相当于普通话的第四声诗韵的入声,普通话里,完全消失了王力先生说:“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诗词格律》)研究中古音四声的调值及高低升降,是音韵学的专门课题对于旧体诗词创作来说,只要知道有四声的区别即可古人对四声有大致性的描述,见于《康熙字典》所附《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对于入声的描述,颇值参考我们在读唐宋诗词时,遇到中古音的平、上、去三个声调的字,参照相对应的普通话的第一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直接念出来,即可遇到中古音的入声字,来自保留入声字的方言区的人,可以参照方言来念;北方官话区的,尤其是津京地区的人,不妨将该字当去声来念,但要处理得短促一些2中国语言文学对四声的重视四川省成都市有两条巷子,一条叫宽巷子,一条叫窄巷子,并称“宽窄巷”,是成都市著名的商业景区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两条巷子并称“宽窄巷”,而非“窄宽巷”?我说这是中文的表达习惯,凡是并称,一般要遵循平上去入四声依次排列的原则宽”是平声字,“窄”字今音是上声字,古音是入声字,因此,我们说“宽窄”,不说“窄宽”。

      这样的例子,举不甚举尤其是人物并称提到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我们习惯说“李杜”,而不说“杜李”,这不是因为李白比杜甫的诗歌成就更高,也并不是因为李白比杜甫年长李白与杜甫,谁的诗歌成就更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白固然比杜甫年长,是前辈诗人有生之年,李白的诗歌名望也高于杜甫但这些都不是他们并称“李杜”而非“杜李” 的原因原因只有一个: “李”字上声,“ 杜”字去声,汉语的表达习惯,“李”要放在“杜” 前头中晚唐的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杜牧虽然比李商隐年长,属于前辈诗人,但后人将他们两位并称,只能称“小李杜”,而非“小杜李”中唐的诗人白居易和元稹是好朋友,当代人撰写的文学史习惯将他们两位并列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虽然白居易比元稹年长,诗歌成就似乎也更高一些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元白”,而非“ 白元 ”曾经有文学研究者为白居易打抱不平,质疑凭什么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而非“白元” 也有另一派意见的学者出来说元稹在当时的影响就是比白居易大,理当排在白居易前头其实,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只是因为“元” 字平声,“白 ”字入声,汉语的表达习惯,“ 元”字要放在“ 白” 字前头 “李杜”也好, “元白”也好,这样的排列,只是汉语的表达习惯而已,无关其他。

      李杜 ”“元白” 的并称,是后人所加,他们自身并不关心这个中国历史上,望族名流对并称排列有意见的,倒还真有几位《世说新语·排调》里记载一则轶事:“ 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 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 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诸葛家跟王家争排名先后,王家的人说,人们习惯说“王葛”而不说“葛王”啊,诸葛家的人说,人们习惯说“驴马 ”,而不说“马驴 ”,难道驴子还比马强不成?人们往往在意排名先后,其实汉语的表达习惯,说“王葛” 而不说 “葛王” ,正如说“驴马”而不说 “马驴”一样,并不意味着谁高谁低,只是依据字音的平上去入依次排名而已提到东晋门阀,人们习惯说“王谢”世家,而不说“谢王”世家,也是这个道理唐代文学史有“初唐四杰”之说,杜甫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并称初唐四杰杨炯对“王杨卢骆”的排序,就很不服气,说我“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其实最亏的是骆宾王,无论年齿,还是才华,未必比其他几位差,但就他的姓氏字音去声,另外几位是平声,他只能在最后第二讲 韵部1、什么是韵?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诗词是要押韵的那什么是押韵呢?我们先得搞明白什么是韵。

      学过拼音的人,都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拼出来的其实,古人所说的韵,相当于汉语拼音的韵母如果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字,韵母及声调相同,它们就是一个韵部的3同一个韵部的字,称作同韵字比如旁、忙、狼三个字,虽然声母不同,但韵母都是 ang ,而且都读第二声,因此在现代汉语里,它们是同韵字在汉语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 i ,u 、ü,如 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 ,üe ,iong ,ueng 等,这种 i ,u ,ü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比如乡、光,它们的韵母分别是 iang、uang ,比旁忙狼多了 i 、u 这样的韵头,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和旁忙狼都是同韵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用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两个以上(含两个)同韵的字放在同一首诗的不同句的句尾位置上因为古诗押韵,总是在句尾位置,所以又叫“韵脚”我们来看一些古诗押韵的例子:【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里,光、霜、乡三个字,它们的韵母分别是 uang、uang、iang,而且都是第一声,除了有无 i、u 这样的韵头的差别外,没有任何不同。

      光、霜、乡,这三个字,便是这首诗的韵脚它们的现代汉语读音,韵母和声调相同曲江花】(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在这首诗里,押韵的是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池”、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知”,它们的韵母都是 I,用普通话来读, “池”是第二声,阳平;“知”是第一声,阴平但唐代语音,平声不分阴阳,平分阴阳是后起的语音现象4我们再看另一首唐人的诗【江南曲】(唐)李益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用普通话来念,韵脚字期 qi 和儿 er 的韵母,一个是 i,一个是 er,不是同韵字但在唐代,这两个字却在同一个韵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字读音,存在古今音的不同同一个字,普通话的读音,未必就是古人的读音这首诗,若由广东人来念,还是押韵的我们再看另一首唐人的诗【萍池】(唐)王维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在这首诗里,押韵的是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回”、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开”在普通话里,“回”字的韵母是“uei”,“ 开”字的韵母“uai” ,并不相同但在诗韵里,他们是押韵的我们要牢牢记住汉字读音有古今音的区别切不可因用普通话来读不押韵,而怀疑唐人的一些诗不押韵。

      殊知,唐人写诗是根据当时的书面音来押韵的2、平水韵5我们现在有各种汉语字典,用拼音对汉字注音古代则有韵书,按照韵部收字古代常用韵书有《广韵》《集韵》等我们知道,普通话之外还有方言现代有方言,古代也有方言但古代中国科举考试,诗赋取士,是需要用官话读音来作诗的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韵书,即所谓“官韵”唐宋以来,科举的事由礼部管理,所以后来经皇帝批准而由礼部颁行的官韵就叫《礼部韵略》《礼部韵略》在唐宋两朝经过了几次修订,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修订本是公元1252年(宋淳祐壬子年)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由于编者刘渊是平水人,所以这部书也称《平水韵》,后人说的“诗韵”,就是《平水韵》平水韵的韵部分作平、上、去、入四类,共 106 个部写旧体诗,当以平水韵为准 上平声十五部: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6下平声十五部: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上声二十九部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7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声三十部:一送,8二宋,三绛,四置,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9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入声十七部: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平水韵韵部平上去入四声相配表:10平声 30 部 上声 29 部 去声 30 部 入声 17 部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四支 四纸 四置 五微 五尾 五未 六鱼 六语 六御 七虞 七麌 七遇 八齐 八荠 八霁 九泰九佳 九蟹十卦十灰 十贿 十一队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上平声 15部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下平声 15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11二萧 十七篠 十八啸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祃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九青 十二锡十蒸二十四迥 二十五径十三职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十四盐 二十八琰 二十九艳 十六葉部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十陷 十七洽所谓“一东 ”“二冬”“ 三江” 的“东”“冬”“江”诸字,通常称为韵目字,表示这个韵部里所收之字的韵目,都和韵母字“东”“冬”“ 江” 相同。

      但这个相同,指的是唐代书面音相同用普通话来读,会有偏差,有时候是细微差别,有时候差别很大我们不妨以《佩文诗韵》为例,“一东”韵部之下,收了“东同铜桐筒童风空工逢”等字,说明这些字,在唐代书面音里,韵目和声调都是一样的用普通话来读,声调有阴平,有阳平,12韵目有的是“ong” ,有的是“eng”其他韵部,可依例因为存在古今音不同的差异,用普通话来读,读音有差别的两个字,可能在同一个韵部,譬如前文所举唐诗押韵例中的“期”和“儿” ,“回”和“开”;读音完全一致的字,在平水韵里,很有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韵部譬如“一东”和“二冬” ,“六虞”和“ 七鱼”,在普通话语音系统里,韵目完全没有区别,但在唐代却是不同的韵部今天的诗词创作界,对写诗用韵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主张采用普通话读音,编有《中华新韵》等韵书;一派主张采用传统的诗韵所谓传统诗韵,也就是通常说的“平水韵”平水韵和普通话新韵有很大不同比如东和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