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4014436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6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请注意:选择题的答案务必写在大题前的方框内,如12345678910ABCD一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精英”理论被用于说明社会不平等现象帕累托认为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决定的,即基于自然差别 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社会层次决定于他们天生的能力和才干帕累托提出的“精英”是个中性 概念,意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精英是指那些在各种活动部门中得到最高指数的全部人员(全部社会精 英),不分性别和类别,如君主、律师、大盗等等狭义的精英是指处于特殊地位的统治者, 如部长、参议员、众议员、上诉法院院长、将军等等帕累托试图用精英及精英循环概念说明社会系统,特别是其中的政治系统一一维持平衡和稳 定的基本机制,他根据性质不同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先赋能力的自然差别;一个是掌权与否的社会差别;进行交叉分类这样,精英阶级一分为二:执政的精英阶级和 不执政的精英阶级示意图)得到理论图示如下精英执政非执政说明:在这个图示中,A类是执政精英,B类是非执政精英,C类是执政阶层中的庸才,D 类是芸芸众生,箭头方向则是精英循环方向精英阶级的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英被非精英所取代,即下层阶级产生的优秀分子会聚 集起来,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去取代上层阶级或其中的某些低劣分子。

      另一种是一个精英被 另一个精英所取代历史是埋葬贵族的坟墓”在帕累托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 回更替的舞台对精英循环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结合时事分析)1、 基本条件: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使执政阶 层的力量,才干的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2、 基本过程:非执政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层中的精英人物,执政层中的庸才下降到 非执政层;3、 基本意义:通过精英循环可以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层所必需的管理能力, 使执政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 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不平等性从僵化向流动转变4、 社会稳定的关键:保持路线畅通2社会流动的类型、原因社会流动的类型根据流动的方向划分:水平流动(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垂直流 动(一个人从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 下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根据衡量流动的参照基点划分: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代内 流动(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或垂直的流动)根据流动原因划分:结构性流动(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社会结构某 些层面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流动)、自由流动(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或者说, 不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社会流动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迁・人口或生育率的变化・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社会制度和体制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战争或民族矛盾等-社会政策3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建国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第一次:从四大阶级到两大阶级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地 主阶级的残余到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和农民阶级-第二次:从两大阶级到新阶层出现从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和农民阶级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 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一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当前工人阶级的新变化・ 第一,队伍阵容迅速扩大;・ 第二,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第三,就业分布十分广泛,既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就业,也在不同所有制经济 组织中就业;・ 第四,与企业的关系逐步契约化;・ 第五,经济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是一个中低阶层过大、上中层刚发育还没有壮大, 而上层和低层都较小的结构洋葱头”结构・阶层的规模畸大畸小,阶层成员的结构比例还不合理(是阶层规模比例不合理,不是 阶层位序不合理)中国的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率明显提高-80年代以前:层间封闭、层内同质- 80年代以后:流动率提高・ 中国社会流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结构特征-行政因素是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户口对中国的社会流动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单位制”中用人制度的亲缘化倾向对于社会流动存在着不利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