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州报业的传统及文化内涵.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5874425
  • 上传时间:2018-03-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1.8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 0 0 7 ·1 ·文艺争鸣· 地 方]地方 ]广州报业的传统及文化内涵]熊晓萍在中国的报业中, 广州报业可谓世人瞩目不光历史悠久, 为中国报业留下光彩之笔, 更在当今报业竞争中独领风骚, 创下多个中国报业之最: 最早组建报业集团和报业传媒集团; 广告收入在平面媒体中居全国之最; 全国省级党报自办发行的第一家; 率先开辟个人署名评论专栏; 率先开辟时评版等等毋庸置疑, 广东特殊地域环境所造就的报业传统及独特的文化对成就广州报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领风气之先的报业传统广东地处岭南, 历史上与内地交通阻隔, 山高水长, 中原之风吹来已是尾声, 影响有限, 人们多认为此地蛮荒不开化但广东近海, 在西方文明用海上的方式向外传播时, 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 这里的人们便得天独厚地率先接触了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异邦文化, 广州报业的传统中也可见这一领风气之先的特点广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地, 中国第一份英文和中文报刊都出自广州1827年11月8日, 美国人伍德在广州创办双周刊《广州纪录报》(CantonRegister) , 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33年在广州出版的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则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报刊。

      同治十一年(1872年) ,《羊城采新实录》 创刊于广州, 这是广州地区中国人办的第一张报纸这里有中国最早的译报汇编及文摘报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 为了 “采访夷情” ,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敌方策, 曾组织人翻译澳门出版的外文报刊, 后人辑为6册 《澳门新闻纸》 梁廷楠在 《夷氛纪闻》 中提及此事时说:“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 制驭准备之方, 多由此出 ” 可见这些译报的价值1)戊戌变法前后, 广东境内的报刊逐渐增多, 内容更多的议论政治改革、 介绍新学及报道中外大事由侨胞和爱国知识分子组成的羊城述报馆在荔湾多宝大街海墨楼印书局创办 《述报》 , 这是中国人最早自办且确知馆址的报刊其新闻报道态度认真, 以“事必核实, 语戒荒唐” 标榜重视言论, 如评论 《开言论为自强首义说》 、《戒赌说》 等都有不小影响广州报界公会” 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团体之一1908年由广州新闻界的头面人物莫伯伊等人发起组织报界公会的成立提高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地位,“洞神坊及十八甫等处各商户无不识吾姓名,每外出, 商户及路人多啧啧相指, 谓此即某报记者陈某 ”同盟会成员陈耿夫曾如是说2)在历次革命运动中, 广州报业也都展示了其传播新思想, 引导舆论的先锋作用。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先后在广州创办过 《国民报》 、《二十世纪军国民报》 、《平民日报》 、《可报》 等15种报纸, 唤起民众, 支持和拥护民主革命 谭平山等人创办的 《广东群报》 ,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创办 《工人之路》 , 省港大罢工中发行的 《工人之路特号》 , 都直接指导了工人运动的开展作为通商口岸, 广州报业传统还非常重视商业信息的传播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 《广州纪录报》 其内容就着重对广州的商情报道近代广东发行时间最长, 从1906年一直办到1938年的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 即为商人集股所办此报在发刊词中宣称 “既有监督商人之责任, 亦有监督政府之义务” , 并表示 “以爱国之热诚, 为强国之基本” , 达到 “商业兴而国势振的目标 ”(3)这份报龄达三十多年的商报,在粤商及百姓中起过重要作用从19世纪初期至解放前, 广州共出版过报纸约五百多种, 百年以来的广州, 报业兴旺, 总在引领潮流当年那些开开关关的几百家大大小小报馆, 在热闹的第八甫 (今天的光复中路) 和十八甫以及多宝路等商业街上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也为现代广州报业奠下了扎实的基础二、 独特的文化背景造就当今报业辉煌广州是全国报业集团最多和最为集中的城市。

      同城三家大型报业集团成鼎足之势, 分别是: 全国最早成立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以南方周末、 南方都市报等享誉国内的南方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读者遍及海内外的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前期,《羊城晚报》 处于领先地位;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广州日报》 成为广州报业市场的新霸主; 90年代末期开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南方日报传媒集团成为广州报业中综合实力最强的报业集团, 他们的成功之道各有不同, 但都与当地的文化密不可分广东文化的特点可概括为开放创新、 包容、务实 之所以有这些特点, 与广东独特的地理相关, 这里的人们对海洋文明有着更多的好感和接受 海洋文明的基本色调以富于冒险、 开拓、 竞争和创新协作意识为主体, 由这样的文明产生的机敏、 应时、 锐进、开通等品质也常常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进力量《水经注》 中也说 “水性融和, 变通在我” , 古代广东先民观潮弄海, 与恶劣自然条件作斗争的勇敢、 进取,处理多民族杂居和中外交往复杂关系的包容、 变通、务实等, 都与身居海边有关, 而这些特点也正是广东报业发展的文化底蕴观念开放, 不断创新是广州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广东人对于先行一步有着天生的勇气, 他们离京城较远, 受正统思想影响较少, 所以自古以来就敢于出洋闯荡, 不怕冒险。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1979年广东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 用邓小平的话来说, 就是希望广东“要杀出一条血路” 在这样的大政方针下, 广州报业更是如虎添翼, 观念始终领先于同行, 并时有创新之举《广州日报》在国内报业声名赫赫, “敢为天下先” 的理念使这份市级党报创出多个全国第一, 书写经营神话: 全国第一个报业集团; 连续九年报纸广告收入全国独占鳌头, 全国第一家彻底自办发行的报纸; 全国第一家设立企事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报社2003年广告营业额高达16.7亿元作为一份党报, 在全国报纸都是邮发的时候, 1991年开始自办发行, 确实需要很大的胆识 但 《广州日报》 就这样做了, 自觉融进市场, 扩大发展空间加之率先扩版,增大信息量, 这使 《广州日报》 发行量急速上升, 广告收入成倍增长, 最终坐上第一把交椅, 硬是闯出了一条把党报办成强势主流媒体的新路子广州报业不仅在经营上让同行难以超越, 在新闻改革上也多有开拓 《羊城晚报》 率先开辟个人署名评论专栏、《南方都市报》 首辟时评版都是典型范例1957年10月1日创刊的 《羊城晚报》 是我国第一份地方性大型晚报, 创刊第一天的发行量就超过8万份。

      1980年,《羊城晚报》 复刊, 为办出与日报不同的具有晚报的特色,《羊城晚报》 在头版开辟了个人署名新闻评论专栏—— 《街谈巷议》 , 副总编辑许实根据广州的城市特征, 从身边事说起, 辛辣锐利, 短小精悍, 成为当代中国报纸的名专栏不仅在广州大受欢迎, 在中国新闻界也影响深远, 素有 “北林放, 南微音” 之说, 足见此专栏的成功熊晓萍·广州报业的传统及文化内涵2 0 0 7 ·1 ·文艺争鸣· 地 方2002年3月4日,《南方日报》 旗下子报 《南方都市报》 在全国首辟时评版, 引发并推动了广州乃至国内报纸的时评热潮, 品牌形象也由办报初期大量的社会新闻及负面报道给人留下地摊报民工报印象向主流大报转变时评版不仅实现了时评的规模化经营, 还将评论和新闻报道版面分开编排, 是呈现现代报纸编辑理念的创新之举 2006年10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又一次改版, 新辟众论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份报纸的灵魂 ”(4)这份不断创新的年轻报纸已成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骄傲, 目前日均出报100版, 日均发行量169万份, 零售量居广东省第一2005年广告额达13.2亿元,成为中国发展势头最迅猛的媒体之一。

      《南方周末》 坚守 “理性、 正义、 良知、 爱心” 的理念, 定位明确, 追求深度, 引领思想风潮,一纸风行22年,一份周报的广告额能超亿元, 成功实不多见 有独特性, 走出自己的路子使它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包容是广州报业繁荣的又一因素 作为海洋城市的广州, 她更能理解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道理,深谙自信和包容对于成功的重要欢迎三江客, 广纳四海财, 有钱大家一起赚是广东人的经营信条, 也成为广州报业的成功之道我们看到, 在广州大街小巷的报摊上, 三大报业的报纸并排摆放, 平等接受读者选择, 决不会由某一家控制或垄断 不仅如此,广州地区的零售市场对于外地报纸来说也是包容的,“正如自由是广州最主要的魅力一样, 自由也是广州报业市场的特色之一”(5)外地的报纸一样可以在广州竞争、 赚钱, 广州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各地的报纸, 广州的报业勇于接受市场的竞争, 报业市场由于竞争而更加繁荣, 结局不是单赢不是双赢而是多赢, 何乐而不为呢?务实成为广州报业繁荣的另一法宝 广东文化是一种平民化的重商文化, 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广东人为人行事都求实在, 不讲空话, 甚至对于政治, 也是抱务实态度 一典型例子, 就是2003年在抗击 “非典” 的战斗中, 钟南山院士对媒体说过一番话: 做好本职工作, 就是最大的政治。

      广东人的务实可见一斑, 也只有在广东的土地上才能培养出如此务实的政治观 广州报业也正是秉着务实的理念走出一条服务大众同时换来市场高回报的路子 《羊城晚报》虽是广东省委主办的机关报, 却坚持办报原则是 “姓党、 姓晚、 又姓羊” , 提出口号是 “我家的报” , 将政治下到民间, 以市民的关心为取向, 打破了这类报纸受众偏少的惯例, 使晚饭后读晚报成为广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广州日报》 也以一系列反映 “市民化” 、具有本土特色的 “一盅两碟” 的形象广告将自己定位在市民化的机关报, 受到市民的热情支持 《南方日报》 一直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省级党报 在广州, 党报一样在报摊上卖得很好, 这与其务实的定位, 具有浓厚的贴近民生的特点分不开广州报业的成就不可谓不大, 但这里的办报人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因为创新、 进取是这块土地永远的追求, 他们期望再创辉煌借用 《南方都市报》人的话就是: 鲜花永远在远方, 掌声永远在身后, 目标永远在前面, 我们永远在路上注释:(1) 梁廷楠:《夷氛纪闻》 卷三 中华书局1959年版, 第44 页 (2)黄端:《百十年前的广州报业》 ,《南方周末》 2003年1 月9日。

      (3)市志编委会:《广州市志·报业志》 1999年广州市地 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4) 王春芙:《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王春芙阐释改版理念》 , 《南方都市报》 2006年10月10日 (5) 李大华、 周翠玲:《广州的深度组合》 , 广东教育出版 社2005年2月版, 第43页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