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政策学重点.docx
11页公共政策学题型:1、名解3题2、选择11题3、计算3题(博弈论、决策树)4、简答2题5、案例分析1题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论1、 社会的特殊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来的社会问题还处在孕育阶段,矛盾还没有充分展 现出来,一旦问题充分展现,就容易被人们察觉,从而产生 政策诉求二是:一些社会问题虽一开始就彳艮严重,但初期可能仅仅局 限于一定的区域或者个别领域,当问题扩散、蔓延后,就会 转化为公共问题2、 政策问题(policy problem):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公共问题已经妨碍社会发展,并体会 到公民有趋同于公众诉求,政府通过公共活动加以干预和实 现的问题3、 公共政策问题:问题—> 社会问题一>公共问题—>政策问题4、 公共政策:就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主体),在一定的政 治背景下,通过辩论、竞争、合作等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 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客体),求得 社会进步(价值取向)的过程5、 元政策的含义:•关于政策的政策;•用以知道和规范政府行为的一套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基本用途在于如何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执行公共 政策6、 元政策的功能(选择题):排序价值功能、选择方向功能、 规定程序功能。
第二章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7、 工业革命的影响(巴拉巴拉〜〜〜)生产方式的发展―管理方式的发展一管理研究的发展8、 政府哲学:•政府是一种恶:政府控制论(民主共和理论)•小政府理论:守夜警察的国家、守夜人的国家9、 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把行政管理当学科 研究10、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 分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11、 泰勒:《科学管理》(时间动作研究+任务管理二泰勒制)12、 马克思韦伯:德国,《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经济 与社会》13、 官僚制的特点:(1) 层级化:官僚制组织是一个层级化的组织系统,在官 僚制组织中,是由多层次组织所构成的层级制组织系统在 这种层级制中,上下级权力不均匀分配,从而就构成了以命 令服从关系为基础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系统下层对上层负 责,服从上层命令,受上层监督2) 专业分工:组织内每个单位、职员有固定的职务分配, 明确每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根据严格的分工制度,所雇用 的职员须具熟练的专门技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依法办事:法律和规章制度是组织的最高权威,任何 组织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
处理事务一切须按法 规所定的条文范围引用,不得渗入个人因素,用以维持统一 的标准4) 非人性化:“理想的官员要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 去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热爱,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响 这是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前提5) 集权化:官僚制组织他是一个集权化的组织系统,在 上下级之间权力不均匀分配上级有合法的能力控制下级的 行动集权和分权的程度也有它的衡量指标权力配置的状态和 程度):•受上级控制的下级的数量;•上级行使权力的方式,严密控制还是松散指导;•上级控制下级,和下级逃避控制的实际能力,以及因此 所形成的实际状态6)永业化:官僚制组织的工作人员,一旦通过考试进入 国家机关,除非受到处分,否则一直工作,直到退休,享受 退休待遇14、 (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帕金森定律:由此得出结 论:在官僚制组织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 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 下又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对一个组织而言,管理 人员是注定要增长的15、 新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管理的自由化: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 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管理的市场化:引入竞争、降低成本。
16、 决策科学的发展决策科学形成于20世纪前半期,按照不同的理性人假设, 形成了两种学科体系诺伊曼:理性人二经纪人二完全理性西蒙:理性人二管理人二有限理性经纪人和管理人有两大根本区别:经纪人寻求最优,理性人 寻求满意经济人假设:1. 关于人的动机模式的假设2. 人的理性假设问题1870年代后 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论20世纪50年代 决策理论(西蒙)有限理论20世纪80年代——基于股市(西勒)非理性后两者是客观行为,而斯密,是人的动机是主观的动机、追 求17、 梅奥的霍桑实验研究实验结论:•职工是社会人;•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必然关系,新的领导方式在于 提高职工的满足度18、 行为科学的研究总结二战后的行为科学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19、 政策客体包括事和人:社会公共问题;政策目标群体20、 目标群体(政策对象):指受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分 配利益、规范行为)的社会成员21、 目标群体为什么认同或抗拒政策?•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程序•对成本收益的权衡:谁出钱?•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经济人“与“利他主义”•避免受到惩罚: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强制性)•环境条件的变化:社会变迁22、 形式合理性(工具理性):充分尊重规则的刚性,不轻 易对规则进行解释,也不轻易用价值或道德绑架规则。
23、 实质合理性优先于形式合理性的表现:•官员信奉的价值观•流行的道德观•民意(实质合理性:情理正义观、价值合理性或主管合理性)24、 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 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机关、公民、研究机构、大众传媒、利益集团25、立法机关(只记下了其中一点半点,余下2点望补充之形成代表议案选择二:信访途径:可以亲自前去或者balabala—选择x:听取选民意见:根据《选民法》于本地区选民密切 联系,听取和反映要求26、司法机关美国,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这种司法决策 的形式有:①司法审查②判例法③推翻先前的判决27、 公民公众(公民或选民)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既是主体,也是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政策客体 三种方式:一、选择;二、参加利益团体;三、(望补充之〜)28、 大众传媒(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 权力”媒体掌握在私人手中不受审查、独立、公开)) 作用:•决策人始终处在广泛的新闻媒体监督下;•媒体通过报道事实和独立地对公共政策作出分析让社会 大众知情;•发表评论,进而可以影响大众。
28、 诺兰曲线概念:政治上的争论都是聚集于政府究竟应该(干涉主义) 或不应该(自由放任)介入经济以救助贫困的问题上诺兰 曲线将这个差异作为左派和右派两大差异的轴线之一•反对自由市场造成的不平等为左;而接受之则为右•偏好一个“更大的”政府为左;偏好一个“更小的”政 府为右•集体主义为左,个人主义为右•认为人性本善为左;认为人性本恶为右•社会主义为左;资本主义为右29、 非官方主体利益集团:利与弊、Lobbying (院外活动)当代中国利益集团:权力集团、资本集团、知识分子集团、 劳动集团公民个人:直接按票、代议制、威胁、加入党组织或利益集 团、制造舆论或游说、智囊大众传媒:“第四种权力”、接触无限的受众思想库:社科院、党校,半官方第四章政策分析(羞涩的说一声,缺课了,望学霸补充 balabala~—〜)第五章政策分析模型及理论30、 渐进模型特点:守承诺、找缺点、调试31、 渐进模型的局限•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明显化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在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社会动乱、战争爆发这些突变的形势下,渐进模式 显得无能为力32、 制度理论观点:•认为政策是制度(组织、体制)的产物;•相对固化,是一种结构性模式33、 六个博弈论(考试六选一)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公路挑战赛行贿动机公有地灾难情侣博弈34、 过程模型——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社会问题---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采纳---政 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终结第六章政策形成35、 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二者之 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般而言:公众议程 政府议程 政策议程36、 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外在创始型、政策动员型、内在创始型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 标准•外在创始型:体制外的公众或团体提出公众议程---政府议程---政策议程•政策动员型:政府领袖提出领袖意向---公众议程---政策议程•内在创始型:政府机构内部人员提出政府议程---政策议程第七章政府采纳37、 冒险转移: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一 —人类社会的共同现象原因有:•责任分散•领导者的作用•社会比较作用38、 确定效应:大多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 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即处于收益 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39、 反射效应:大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 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也就是说,处于亏损预期时, 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40、 亏损规避: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 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第八章 政策执行(快来补充吧补充吧补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