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经济学专业培养计划.docx
15页经济学专业培养计划本培养计划为经济学专业设置,由培养方案、指导性教学计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培养方 案是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指导性教学计划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总 体课程安排,及按照基本学制设计的各学期课程安排建议第一部分培养方案、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大类年限:1年半、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三、毕业和学位要求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并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 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毕业要求并达到《北京交通大学授予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 则》要求的学生,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四、专业定位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回应社会现实需求的现代高层 次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计划的特点是在完成经济管理大类基础课程培养的基础上,按照本硕、本硕博一体 化培养的思路自主选择专业,注重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专业自选的培养特点, 强调在全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力求使培养的学 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五、培养目标经济学本科专业遵循经济管理大类培养目标,依托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和国家级经济 学特色专业,突出交通运输行业特色,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科学素养,深入地掌握经济学专业理论 和方法,具有很好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 础,较强的专业实务运作能力,能够从事相关的实务操作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够进一步从事相 关学科研究、具有理工基础和运输经济特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六、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表1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方面内容培养标准实现环节或途径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知识,一定的建模能力 和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微积分(B)、几何与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正确的思维方法、一定的社会文化 知识和时事政治认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应用统计、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运筹学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运输经济学、经济学思想史、运输特色模块课程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应 用能力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基础、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发 现、分析、解决专业相关问题 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发现、分 析、解决专业相关问题能力各模拟与实践环节、有引导的各课程论文与 专题分析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初步具备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基本 能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 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国际商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创新与创业类特色课程、自主选修课程素质创新意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各课程研究性教学与实践环节、毕业设计 (论文)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生研讨课人文关怀精神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中文写作与沟通类课程七、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经济管理大类前 3个学期学生不分专业,学习同样的人文社科基础类、自然学科基础类和专业 基础课程,强化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加强数学与英语基础,致力于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 造优良环境;第3学期末学生可以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发展、就业意愿和人才市场需求, 选择进入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程管理、 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专业 12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学习,在完成所选专业课程后,按相应专业毕业。
学生选择专业的注意事项:经济管理大类的学生一般在第 3学期末选择专业在前 3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注意对经济管理大类的 12个专业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研讨课、与学业导师和德育导师沟通等方式了解 12个专业的情况,然后再根据个人发展、就业意愿和人才市场需求, 理智选择所学专业;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规模、学生志愿和学生前 3学期的学习成绩确定在本专业学习的学生1 .课程体系人文社科基础类44学分(必修21学分选彳23学分)思想政治课程(必修 14学分)英语课程(选修12学分)计算机课程(选修4学分)军事课程(必修3学分)经管类培养方案160学分(必修99学分选修至少61学分)自然科学基础类21学分(必修21学分)专业类79学分(必修57学分 选彳22学分)2 .学分分配体育课程(必修 素质课8学分(必修3学分选彳5学分)经管特色选修16学分1学分,选修2学分)"新生研讨课 '通识核心课卜(1学分)中文写作与沟通(必修 3学分)其它数学课程(必修18学分)物理课程(必修3学分)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16学分)专业课程(必修41学分)专业选修课程(选修 22学分)表2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课程 模块课程类别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或实践 选修合计必修选修小计必修选修小计人文 社科 基础 类思想政治课886614英语课1212计算机课22224军事课0.50.52.52.53体育课1233素质课88小计8.5210.59.5413.52044自然 科学 基础 类数学课181818物理课333小计212121专业 类专业基础课14142216专业课20.520.520.520.541专业选修课15157722小计34.51549.522.5729.579经管特色选修44121216总计64218532235520160学分分布理论比例60%40%65.6%46.9%必修 比例选修 比例实践 比例八、主干课程经济学专业设置了 8门专业主干课程,学分总计达25学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主导和支撑 作用,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主干课程的强化,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表3专业主干课程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140L334Q中级微观经济学支348240L336Q中级宏观经济学支348340L198Q运输经济学★464440L391Q计量经济学★348540L822Q产业经济学★348640L488Q劳动经济学★348740L489Q公共经济学★348840L335Q经济学专业方法论与创新教育支348九、辅修专业课程要求拟选择经济学专业作为辅修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表 4所示的课程表4辅修专业课程要求课 程 体 系课 程 类 别课程名课程号必 修 /选 修理 论/实 践学 分总 学 时理 论 学 时实践 学时上 机 学 时考试/考 查记分 方式先修课建 议 学 期要 求 学 分专 业 基 础经济学原理40L167Q必理46464试百分2应用统计40L244Q必理348408试百分概率与数 理统计310课管理信息系统40L245Q必理3483216试百分2专业中级微观经济学40L334Q必理3483216试百分经济学原 理4类专 业 课计量经济学40L391Q必理3483216试百分4中级宏观经济学40L336Q必理3483216试百分经济学原 理516产业经济学40L822Q必理3483216试百分经济学原 理5运输经济学40L198Q必理4644816试百分经济学原 理6第二部分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计划本教学进程计划按基本学制设计,学生可参照该计划合理安排学习进程。
基本学制四年包含八个学期,课程选修计划应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拟四年毕业的学生可基本按照该计划执行;拟提前或推迟毕业的学生可参照该计划进行调整, 每学期所安排的总学分建议控制在 30〜32之间,学生应根据必修课程的先修课程确定必修课程的学习进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学期的必修课程情 况确定选修课程;拟考硕、保研、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应注重基础课程及大类专业基 础课程的学习的前提下,加强数学、英语、计算机三个方面,以及交通运输模块课程的学习;拟毕 业后就业的学生,应结合就业意愿加强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的特色课程的学习,注重创新与创 业模块课程的学习;拟辅修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于原专业与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中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建议选学学分要求高的课程,以满足两个专业的共同要求表5教学进程计划课 程 体 系课 程 类 别课程名课程号必 修 / 选 修理 论/ 实 践学分总 学 时理 论 学 时实践 学时上 机 学 时考 试 / 考 查记分方式先修课建 议 学 期要 求 学 分人 文 社 科 基 础 类思 想 政 治 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1L015T必理3483216查五级11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1L016T必理232248查五级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1L017T必理3483216查五级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1L018T必理4644024查五级4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61S020T必实2周2周查五级5形势与政策61L007T必理232查两级1-7英 语 课高级综合英语62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