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届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14页统编版(2024届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正三角形ABC边长为2,D是BC的中点,点E满足,则()A. B. C. D.-12.两数与的等比中项是( ) A.1 B.-1 C.±1 D.3.对数列,“对于任意成立”是“其前n项和数列为递增数列”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4. 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 )A.S=S+i2 B.A=-AC.x=2x+1 D.P=5.已知,当取得最小值时( )A. B. C. D.6.《九章算术》中的玉石问题:“今有玉方一寸,重七两;石方一寸,重六两.今有石方三寸,中有玉,并重十一斤(即176两),问玉、石重各几何?”其意思为:“宝玉1立方寸重7两,石料1立方寸重6两,现有宝石和石料混合在一起的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寸,质量是11斤(即176两),问这个正方体中的宝玉和石料各多少两?”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对此题的一个求解算法,运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分别为( )A.90,86 B.98,78 C.94,82 D.102,747.点M(4,m)关于点N(n, - 3)的对称点为P(6,-9)则( )A.m=-3,n=10 B.m=3,n=10C.m=-3, n=5 D.m =3, n = 58.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9.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 B. C. D.10.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则的最大值为( )A. B.1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_______.12.在等比数列中,若,则__________.13.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 . 14.已知函数的图象如下,则的值为__________.15.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__________.16.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射线与射线,过点作直线l分别交两射线于点A、B(不同于原点O).(1)当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2)求的最小值;18.某同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选定的课题是“节约用水研究”.为此他购买了电子节水阀,并记录了家庭未使用电子节水阀2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和使用了电子节水阀2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并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得到了未使用电子节水阀20天的日平均用水量为0.48,使用了电子节水阀2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1)试估计该家庭使用电子节水阀后,日用水量小于0.35的概率;(2)估计该家庭使用电子节水阀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19.已知是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20.已知是等差数列,满足,,数列满足,,且是等比数列.(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2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点.(Ⅰ)求直线的方程;(Ⅱ)求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化简,分别计算,,代入得到答案.【详解】正三角形ABC边长为2,D是BC的中点,点E满足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计算,将是解题的关键,也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解得答案.2、C【解析】试题分析:设两数的等比中项为,等比中项为-1或1考点:等比中项3、A【解析】根据递增数列的性质和充分必要条件判断即可【详解】对于任意成立可以推出其前n项和数列为递增数列,但反过来不成立如当时其,此时为递增数列但所以“对于任意成立”是“其前n项和数列为递增数列”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故选:A【点睛】要说明一个命题不成立,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4、B【解析】在程序语句中乘方要用“^”表示,所以A项不正确;乘号“*”不能省略,所以C项不正确;D项中应用SQR(x)表示,所以D项不正确;B选项是将变量A的相反数赋给变量A,则B项正确.选B.5、D【解析】可用导函数解决最小值问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令,则,而当时,,当时,,则在处取得极小值,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最值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导数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6、B【解析】(1);(2);(3);(4),输出分别为98,78。
故选B7、D【解析】因为点M,P关于点N对称,所以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8、D【解析】首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排除选项,再根据特殊区间时,判断选项.【详解】是偶函数,是奇函数,是奇函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排除A,B ,当时,,,排除C.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函数解析式判断函数图象,一般从函数的定义域确定函数的位置,从函数的值域确定图象的上下位置,也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排除图象,或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特征值,以及函数值的正负,是否有极值点等函数性质判断选项.9、D【解析】令,设对称点的坐标为,可得的中点在直线上,故可得①,又可得的斜率,由垂直关系可得②,联立①②解得,即对称点的坐标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对称问题,得出中点在直线且连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点关于直线成轴对称问题,由轴对称定义知,对称轴即为两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利用“垂直”即斜率关系,“平分”即中点在直线上这两个条件建立方程组,就可求出对称点的坐标.10、D【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将已知等式化简得,再根据差角正切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可得结论.【详解】由正弦定理以及,可得,在中,代入上式中整理得,,即,即,且,所以,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10【解析】由等差数列求和的性质可得,求得,再利用性质可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故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熟悉其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12、80【解析】由即可求出【详解】因为是等比数列,所以, 所以即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比数列的性质,较简单13、【解析】先通过拔高法还原三视图为一个四棱锥,再根据图像找到最长棱计算即可详解】根据拔高法还原三视图,可得斜棱长最长,所以斜棱长为点睛】此题考查简单三视图还原,关键点通过拔高法将三视图还原易求解,属于较易题目14、【解析】由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求出,由半个周期求出,最后将特殊点的坐标求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的值.【详解】解:由图象可得,,得.,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又因为,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由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1)根据函数的最高点的坐标确定(2)根据函数零点的坐标确定函数的周期求(3)利用最值点的坐标同时求的取值,即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15、【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计算.【详解】∵是等差数列,∴,∴.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等差数列的性质如下:在等差数列中,,则.16、【解析】根据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可得函数满足,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根据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可得函数满足,解得,即函数的定义域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余弦函数的定义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列出不等式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6.【解析】(1)设,,利用三点共线可得的关系,计算出后由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小值.从而得直线方程;(2)由(1)中所设坐标计算出,利用基本不等式由(1)中所得关系可得的最小值,从而得的最小值.【详解】(1)设,,因为A,B,M三点共线,所以与共线,因为,,所以,得,即,,等号当且仅当时取得,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2)因为由,所以,当且仅当时取得等号,所以当时,取最小值6.【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方程的应用,考查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考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根据目标函数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1)中用“1”的代换配凑出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求得最值,(2)直接由已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18、(1)0.48(2)()【解析】(1)计算日用水量小于0.35时,频率分布直方图中长方形面积之和即可;(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出使用电子节水阀后日均节水量的平均值,再求出年节水量即可.【详解】(1)根据直方图,该家庭使用电子节水阀后20天日用水量小于0.35的频率为,因此该家庭使用电子节水阀后日用水量小于0.35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48.(2)该家庭使用了电子节水阀后2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数为.估计使用电子节水阀后,一年可节省水().【点睛】本题考查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以及由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属基础题.19、(1)(2)【解析】(1)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利用已知条件求出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an=2n+3(2)由得,由此能求出数列的前项和.【详解】解:(1)是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解得:.(2),,,又.是以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考查数列的前项和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的灵活运用.20、(1),;(2)【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得公差和公比,即得到结论;(2)利用分组求和法,由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可求得数列前n项和.试题解析:(Ⅰ)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d=== 1.∴an=a1+(n﹣1)d=1n设等比数列{bn﹣an}的公比为q,则q1===8,∴q=2,∴bn﹣an=(b1﹣a1)qn﹣1=2n﹣1, ∴bn=1n+2n﹣1(Ⅱ)由(Ⅰ)知bn=1n+2n﹣1, ∵数列{1n}的前n项和为n(n+1),数列{2n﹣1}的前n项和为1×= 2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