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题西林壁的诗意.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57113784
  • 上传时间:2024-0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题西林壁的诗意[1: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 享题西林壁的诗意_题西林壁的意思《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 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 看3、侧:侧面4、各不同:各不相同5、不识:不能认识,辨别6、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7、缘:因为;由于8、此山:这座山,指庐山9、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赏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 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 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 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 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 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 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 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 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 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 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 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 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 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后世影响本诗被纳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 页以及苏教版 练习中 中心:《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 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 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 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 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 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 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 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 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 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 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 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 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 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