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与经典同行.ppt
59页阅读,与经典同行纲 目引言参考书一、何为经典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三、名著的选择参考书v1《经典常谈》,朱自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v2《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3年初版v3《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v4《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出版v5《名著的阅读》,王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v6《读书随记》,王余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v7《阅读,与经典同行》 ,王余光著,海天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引言v读书面临的挑战v1、我们有多少时间读书v2、纸本阅读还是数字阅读一、何为经典v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v如果我们不讨论专业经典,仅就一般意义上而言,那么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梦想中的经典阅览室梦想中的经典阅览室一、何为经典1、影响力 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进入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兵法》等。
当然,影响力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也有长期的与短暂的那些“影响一时”的作品可称之为名著 而影响力,应当说并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说这种绝对自然发生的影响力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形态、家庭、个人的素质和兴趣、老师与同学、环境以及广告等等,我们对读物的选择或理解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一、何为经典2、时间性 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何为经典2、时间性 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何为经典3、广泛性 我所理解的经典(非专业领域的经典),必须是广泛的,是指它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
《诗经》三四千年以来,它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仍然关心,有不少诗在今天还成为流行歌曲,像《在水一方》等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1、引言:近百年的争论 这一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随着科举与清王朝的结束,传统典籍与读书人就越来越疏远了有些知识分子甚至说要废除汉字,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典籍就已失去了生命力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1、引言: 近百年的争论 鲁迅的看法:看中国书让人脱离人生,“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一观点在1925年《京报副刊》上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议,并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2、文化传承 梁启超说: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3、价值的选择 梁启超认为,在我们困惑的时候,这些经典可以给我们以指引 唐文治的看法:“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经不可。
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4、 写作与气质 梁启超认为,青年学生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5、对传统的尊重 在美国,习读传统经典,同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20世纪初以来,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的必修课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及哲学、社会理论名著选目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学校认为,学习这两门课,正是对西方传统的极度尊崇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6、教养 一些学校很清楚地知道,社会弥漫着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通过对这些名著的讲授,希望引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远离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让名著的知识与思想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教养的一部分三、名著的选择1、20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1)胡梁之争 1923年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目》 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2)钱穆的书目 四十年代,钱穆在西南联大为学生开列了一个《文史书目举要》,1973年出版《中国史学名著》晚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座中又提出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三、名著的选择v(3)朱自清《经典常谈》v于此前后,朱自清出版《经典常谈》,v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的重要典籍,v以求能启发读者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兴趣v这本小册子后来多次重印,具有广泛的v影响三、名著的选择v(4)张舜徽书目v1947年,张舜徽先生在兰州大学为学生开列《初学求书简目》,此后又出版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并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向学生推介一些常见的史学要籍三、名著的选择v(5)北图书目v 五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曾推出《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这个书目是经过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审订过的既然称为“古代重要著作”,却不收《周易》、《论语》等书v(6)蔡尚思书目v《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40种书》三、名著的选择v(7)到九十年代的大学书目v武汉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v北京大学的《学生应读选读书目》,v清华大学的《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v这些书目中都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传统经典,但在选目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三、名著的选择v2、中国经典v根据上述书目所收传统经典,大致可分为八类:v(1)四书五经v(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v(3)先秦诸子v(4)其他子部书v(5)唐宋诗文v(6)其他诗文v(7)古典小说v(8)其他三、名著的选择v(1)四书五经,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诗经》、《论语》二书收录次数最多。
自汉以来,两千余年间,这些书对中国政界、学界,都有重大影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论语》一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35种,《孟子》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17种,《诗经》出版的各种汉文版本有97种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三、名著的选择v(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除胡目外,各目均有收录,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二书收录次数最多在传统史籍中,《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最受重视,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史记》的汉文版本达76种之多三、名著的选择v(3)先秦诸子,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诸家收录次数最多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以上各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分别为123种、65种、32种、75种、65种 庄子韩非子三、名著的选择v(4)在其他子部书中,被各目收录较多的书是:《论衡》、《坛经》、《颜氏家训》、《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蔡尚思与三家大学书目收录,可见此书受当前学界重视三、名著的选择v(5)唐宋诗文,各目均有收录1949年以前各目多收个人文集,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等人1949年以后各目多收选本,如三家大学书目均收《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反映了大众读书的一个基本倾向。
三、名著的选择 (7)古典小说,1949年以前,除胡目之外,其他书目均不收录1949年以后,大多数书目都推荐了古典小说,古典小说的影响与日俱增6)其他诗文,以《楚辞》、《文选》、《陶渊明集》、《世说新语》收录次数最多,宋代以后的诗文被推荐的较少《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差不多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楚辞》的汉文版本达98种之多《楚辞》 (南宋嘉定六年刊本)三、名著的选择v 据一次对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2份)结果表明:对被调查者影响最大的中外书籍,《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第十,足可表明四大古典小说的影响力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分别为83种、87种、62种、113种三、名著的选择v(8)其他书籍,以《说文解字》、《左传》二书收录次数较多1949年以前,各书目重视推荐《说文解字》,因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第一篇即为《说文解字》 1949年以后,这种治学传统的影响逐渐消失,《说文解字》不再受推荐者重视了。
《左传》一书一直有着持久与广泛的影响近5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75种之多三、名著的选择v 从总的方面来看,二十世纪传统经典的基本阅读倾向是:从艰深到浅显,从文言到白话,从原本到节本,从专集到选本,体现了传统经典阅读大众化的发展方向三、名著的选择2、中国著作,排在前十名的是: (从左至右) 诗经 史记 庄子 老子 论语 孟子 韩非子 楚辞 左传 荀子三、名著的选择v这十种书都是公元前的著作,最晚成书的《史记》距今也有2000余年了。
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珍古典重基础的心理长期以来,中国学人强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上这些著作,真正是中国学术之源同时,正如韩国学者韩仁熙、李东哲所说,这些“古典名著,都反映出古代生活与文明,并历代而下,不断被加入新的阐释和理解,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而许多求知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正是依靠这些阐释和理解建构起来的”三、名著的选择3、就被推荐的外国著作来看,排在前十名的是:莎士比亚作品 圣经对话录(柏拉图) 荷马史诗物种起源(达尔文)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红与黑(司汤达)草叶集(惠特曼) 神曲(但丁)三、名著的选择v 以上十种除《物种起源》外,都可以被看成是文学作品在我们收集的这80种推荐书目中,54种中国书目共推荐外国著作800种;26种外国书目,若除去汉学家鲁惟一的《中国古代典籍导读》,其余25种只推荐了中国著作2种(《老子》与《论语》)。
对于外国名著,中国推荐者与外国推荐者有不同的看法三、名著的选择4、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v莎士比亚作品v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v红与黑(司汤达)v神曲(但丁)v对话录(柏拉图)v荷马史诗v简·爱(夏洛蒂·勃朗特)v社会契约论(卢梭)v浮士德(歌德)v高老头(巴尔扎克)三、名著的选择5、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v圣经v莎士比亚作品v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v对话录(柏拉图)v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v白鲸(麦尔维尔)v草叶集(惠特曼)v物种起源(达尔文)v荷马史诗v随笔集(蒙田)三、名著的选择v 以上两个目录,除莎士比亚作品与《对话录》两种相同外,其余8种都不同中国推荐的十本书中没有美国人的书,外国推荐的十本书中有3本美国人作品对法国人,中国推荐者更喜欢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外国推荐者则更喜欢蒙田同是俄苏作家,中国推荐者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而外国推荐者则更看重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三、名著的选择v这些书之所以被推崇,它们也有别于那些畅销书时下出版界总乐于追求浅易、有趣与可读性强的读物,并不注重书的深度与可能产生的影响度相反,这些被推荐的书内容艰深,也谈不上有趣,但其思想、内容或概念被广泛传播,不少人是通过“二渠道”(如介绍性书籍、译本、媒体或课堂)去了解它们而非阅读原书的。
因而,这些书在现时代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结语v今天,我们阅读,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