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研究综述.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778052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9.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研究综述刘晓帆,袁聚录2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摘要:19世纪以来,人类经济与政治进程不断发展的同时,非营利组织也得以逐步扩大, 并尤以20世纪80年代称之为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兴起为重要标志随着政府与非营利组 织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论也引起了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莱斯 特・M•萨拉蒙(Lester M Salamon)是政府行为和非营利部门研究的国际专家和代表人物, 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在国内外学界颇具影响力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萨拉蒙的政 府与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也接踵而至,其中既有赞扬也有批评,本文就这些研究予以综述 以飨学界关键词:萨拉蒙;非营利组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2()世纪80年代,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并迅速引起了公众和 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莱斯特・M・萨拉蒙作为政府行为和非营利部门研究的国际专 家和代表人物,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展开研究, 嗣后形成了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萨拉蒙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 论在国内外学界都颇具影响,多年来,学者们纷纷从理论源起、基本概念、新 治理理论、志愿失灵理论及第三方治理理论等方面对这一理论开展研究。

      本文 就这些研究予以综述,以飨学界国内对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理论源起、基本概 念、新治理理论、志愿失灵理论、第三方治理理论及其他一些方面展开)关于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源起的研究在这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理论源起的研 究耿长娟的《萨拉蒙对非营利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萨 拉蒙非营利组织理论源起从实践层面来看,是基于西方公共治理危机和当代西 方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而提出的从理论层面来看,是以西方公民社会理论 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另外,王尧在《萨拉蒙非营利组织思想研究》 指出萨拉蒙非营利思想源起,从社会层面看,源于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兴 起从理论层面看,是以西方传统非营利组织理论为基础的通讯作者:袁聚录1耿长娟.萨拉蒙对非营利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2014(7).2王尧.萨拉蒙非营利组织思想研充[D〕.江宁:辽宁大学,2013.3黄浩明.•个中国学人眼中的萨拉蒙教授和他的新著[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01).4陈坚.公民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之比较及姑于中国情况的思考〔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01).(%1) 关于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基本概念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萨拉蒙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 萨拉蒙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结构一运作式定义对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中做出 了卓越贡献这一定义甚至被多名学者视为当前最权威、最受认同的定义然 而,也有一些学者对萨拉蒙非营利组织概念提出了质疑黄浩明在《一个中国 学人眼中的萨拉蒙教授和他的新著》中指出,萨拉蒙在非营利组织概念中,有 关私立性的解释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易造成读者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相对立的 误解3陈坚则从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萨拉蒙应放宽非营利组 织定义的外延4总体而言,我国大多数学者对对萨拉蒙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研究 还处于简单复述阶段1) 关于新治理理论的研究新治理理论是萨拉蒙提出的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良性关系的重要理 论,目前,我国学者对该理论也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耿长娟的《萨拉蒙对非 营利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指出,新治理理论从理论上打破了政府唯一 提供社会服务的局面,使大量非营利组织广泛参与进来,从而成一种多元网络 体系,这种体系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合适工具,然后确定参与主体,而不是先确 定参与主体的传统路径,因此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具灵活性和现 实意义5在《从“志愿失灵”到“新治理”:莱斯特•M•萨拉蒙非营利组织 理论研究》中,耿长娟认为,新治理理论是萨拉蒙对非营利组织理论的超越。

      5耿长娟.萨拉蒙对非营利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2014(7).6耿长娟.从“志愿失灵”到“新治理”: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12.7王伟昌.“新治理”范式与政府工具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 (3).8卢夜.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进展一一对萨拉蒙《政府工具一一新治理指南》的评价[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报,2005 (2).9毕婷.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之探析[J].中国商界,2008(10): 122.10胡德平.志愿失灵: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治理[J].理论与现代化,2007 (3) : 51-55.11蓝涛.志愿组织的志愿失灵研究一一以深圳市义工联合会为例[】)].江苏:南京大学,2011.12顾敏燕.上海志愿服务中的志愿失灵研窕[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3虞维华.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琉议[J].行政论坛,2006(02). 另外,王伟昌在《“新治理”范式与政府工具研究》中,比较了萨拉蒙的新治 理理论和政府工具理论,指出政府工具理论强调对政府工具的选择和应用,而 新治理理论则强调各组织间的网络合作,在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同时,更需 要激发非营利组织的积极性。

      7卢霞对萨拉蒙的政府工具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 后,认为萨拉蒙构建的工具理论框架不仅更好地分析了政府运作的新治理模 式,而且为政府工具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完整的研究框架14詹少青,胡介埃.西方政府一一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 27(09).(%1) 关于志愿失灵理论的研究多数学者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的关注毕 婷的《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之探析》对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 9胡德平的《志愿失灵: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治理》,从组织理论的视角, 指出志愿失灵的复杂性,并强调从组织自身出发解决非营利组织的失灵问题 "蓝涛的《志愿组织的志愿失灵研究一一以深圳市义工联合会为例》”和顾敏燕 的《上海志愿服务中的志愿失灵研究》都对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持肯定的态 度也有学者对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提出兼具肯定和批评的看法虞维华 的《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仪》,对“志愿失灵” 的内涵、逻辑、应用价值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指出萨拉蒙志愿失灵 理论的相关历史解释不够充分,且逻辑上存在缺陷,但对我们理性化认识非营 利组织具有重要价值。

      3另外,詹少青、胡介塌的《西方政府一一非营利组织 关系理论综述》介绍了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并指出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 并不具有普适性,就我国而言,非营利组织并没有表现出萨拉蒙所述的特征优 势,而且存在效率低下和反应迟钝等其他失灵现象就中国而言,我国的非营 利组织并没有表现出萨拉蒙所述的特征优势,而且存在效率低下和反应迟钝等 其他失灵现象心总体而言,学者们对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的研究多侧重于非 营利组织单方面的研究,缺少对志愿失灵所体现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研 究1) 关于第三方治理理论研究第三方治理理论是萨拉蒙基于美国经验提出的,这一理论将政府定位于 “资金的提供者额”,非营利组织定位于作为第三方的“服务的提供者”,认 为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时普遍依靠第三方部门,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是合 作互动关系我国学者王守杰基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萨 拉蒙第三方治理模式,指出第三方治理在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良 性治理方面的作用15陈建国和赵挺认为,第三方治理理论不仅对传统非营利 组织理论形成了挑战,而且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现方面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 响16陈潭指出,萨拉蒙的第三方治理理论将非营利组织界定为“第三方”, 并阐述了其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为我们深入探索第三方治理提 供了理论前提,也用美国联邦政府的治理模式为我们倡导第三方治理进行了现 实可行性的论证。

      17在一些学者对萨拉蒙第三方治理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有 学者提出了质疑其中,陈建国则认为,萨拉蒙的第三方治理理论与既有理论 对话不足,缺乏理论间深入探讨况田凯则基于我国国情认为,萨拉蒙的第三 方管理理论虽关注到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各自的局限性,并力图通过在两者之 间进行优劣互补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但仍不能圆满解释中国非营利组织的 产生与运作地(%1) 关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为了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测量,萨拉蒙发展了非营利组织指数,即全球公民 社会指数(Global Civil Society Index, GCSI),用以对非营利组织状态进行描 述、解释和评价该指数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徐宇珊指出了全球公民 社会指数在我国的实用性问题,15王守杰.非政府组织功能失灵与第三方治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0 (06).16赵挺.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绩效与合作机制一一评《公共服务中的伙伴一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JL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2011(11) 17陈潭.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何以可能——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困境「J].学术前沿,2013(09): 22-29.并将萨拉蒙的非营利组织指数与安海尔的公 民社会指数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全球公民社会指数的不足,并且尚未发挥出应 有的影响力21另外,蓝煜听运用全球公民社会指数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体 系进行了测量,并指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有关法律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18陈建国.在与非营利组织互动合作中转变政府职能一一服务中的伙伴[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4(01).陈 坚则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思考,认为萨拉蒙公民社会评价指标的五维度特征与中 国的吻合度尚有待商榷19田凯.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J].社团理论研究,2004(10): 6-11.20徐宇珊.霍普金斯全球公民社会指数(GCSI)评述〔J].学会,2006(03).21徐宇珊•莱斯特• M.萨拉蒙、S.沃加斯・索克洛斯基:《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J].公共管理评论,2008, 07(01).221an Yuxin (2010) A Discussion of an Index of China s Nonprofit Legal Environment.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2010,2(2).23陈坚.公民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之比找及基于中国情况的思考[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01).总体来看,国内研究有许多可以肯定之处,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 我国学者对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对原著翻译和理论 思想的介绍两方面,只是进行简单复述,很少研究其内在逻辑,整体研究不够 系统,目前还没有专题性研究。

      第二,国内学者过于注重非营利组织单方面问 题的解决,割裂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彼此间的联系,研究过于分块化第三, 我国学者对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研究多偏重述评,而着眼我国实 际,就其对我国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启示则较少涉及1.2.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基本概念、新治 理理论、志愿失灵理论、第三方治理理论及其他一些方面展开一)关于萨拉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基本概念的研究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理查•史坦伯(Richard Steinberg)和凯斯西储大学的丹尼 斯• R •杨(Dennis R. Young)对萨拉蒙的非营利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 为,萨拉蒙的非营利组织概念是“该领域在历史上第一次能够在跨国中利用统 一的概念来测量和记录第三部门的规模和范围” Richard Steinberg,。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