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docx
10页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1. 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1、多行不义必自毙 ( 《左传·隐公元年》 )[ 译文] 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2、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宣公二 年》[ 译文 ] 谁能没有过失呢 ?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 有比这再好的了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 译文] 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4、 《书》曰: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左 传·襄公十一年》 )[ 译文 ] 《书经》上说: “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 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译文] 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 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译文] 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 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 ( 《左传·昭公元年》 ) [ 译文] 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 树冠大了必然折断, 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 (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 , 不罚私怨 《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 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 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10、无德而禄,殃也 《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 ] 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 (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 我不诈骗你, 你不欺骗我 真诚相待, 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 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尽,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译文] 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 ] 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 望难以成功1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 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 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2. 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 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 亲关系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 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 的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左传·僖公二十年》 [ 译文] 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 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 紧密相连;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两个邻近国家 ( 或政党、 团体 )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译文] 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 修养道德的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 的方法治得彻底干净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 ] 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 过去的功绩8、从善如流 《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 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 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 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1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 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11、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 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12、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 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 人们的怨恨13、骄奢 * 逸,所自邪也 《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 骄横、奢侈、荒 * 、放荡,是邪 恶发源的处所。
1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 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1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 四年》[ 译文 ]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 恶中的大恶3. 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1.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左传·昭公·昭公十年》 [ 译文] :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思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摘自《左传·昭公·昭公四年》解释: 冬天没有过于温暖的阳光, 夏天没有寒冷的气候,春天没有寒冷的风,秋天没有下个不停的雨2.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摘自《左传·成公·成公四年》解释: 不是我们同家族的人, 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3.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摘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解释: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4.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摘自《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解释:君子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而长远的事情,小人却 只注意细小的、眼前的事情5.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摘自《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解释: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 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6.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摘自《左传·僖公·僖公十四年》解释:皮都不存在了,毛还在哪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存在的基础,就不能存在7.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摘自《左传·僖公·僖公十年》解释:想要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8.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摘自《左传·闵公·闵公二年》解释:自己修身而不责备别人,就能够免于祸难9.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摘自《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三年》解释: 灾祸和幸福都不是注定的, 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10. 止戈为武摘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解释: “武”字是“止” “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能化干戈为玉帛,才是武术的境界4. 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1.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摘自《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解释:遵守礼制,可使国家长久,使社稷安定,让人们 尊卑有别,上下有序,对后代是有益处的2. 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摘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五年》解释:君子尊重他自己,然后能及于别人,因此有礼3.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 善经也摘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解释:看到可能就前进,遇到困难就后退,这是治军的 好办法。
兼并衰弱进攻昏暗,这是用兵的好规则4. 不义不昵,厚将崩摘自《左传·隐公·隐公元年》解释: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5. 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 出入,周疏,以相济也摘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年》解释:是由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刚柔、快 慢、高低、出入、疏密互相调节的6. 使能,国之利也摘自《左传·文公·文公六年》解释:任用有才能的人,对国家大有好处7.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摘自《左传·成公·成公二年》解释:礼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 使老百姓太平,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8. 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摘自《左传·哀公·哀公六年》解释:把腹心的疾病去掉,而放在大腿胳臂上,有什么 益处?9. 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摘自《左传·定公·定公五年》解释:不谦让,就会不团结 ; 不团结,就不可以出师远征10.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译】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 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 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5. 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1.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摘自《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解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来为人处世,计算自己的能力来办事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摘自《左传·庄公·庄公十年》解释: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 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 了3. 骄奢 * 逸,所自邪也摘自《左传·隐公·隐公三年》解释: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 4.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摘自《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解释: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 避免祸患5.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摘自《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五年》解释:诚信,是国家的根基,人民(为人处事)的依据 6. 夫宠而不骄, 骄而能降, 降而不憾, 憾而能珍者鲜矣摘自《左传·隐公·隐公三年》解释: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 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非常少见7.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摘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八年》解释:绝 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8.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摘自《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解释:天道远离人间,人道则存在于身边的社会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
对于人所难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9.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摘自《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解释:语言是用来充分表达作者心志的,文采是用来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的10.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摘自《左传·成公·成公二年》解释: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