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笔记.doc
13页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科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指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 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随着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发现、不断修正自我 (3) 2.技术:在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从狭义上讲,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 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广义地讲,除操作技能外,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 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度、方法 3.好奇心:是指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的积极反应倾向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的注意、趋 向、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行为倾向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学科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 (12)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下) ,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 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16) 二、选择、填空 1.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包括两个方面,即(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索过程)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2) 2.学前儿童科学的要素:探索态度;探索对象;探索过程;探索结果。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 学前儿童学科学,进行探索活动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9) 3.探索态度:是指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它是儿童学科学的动力它是儿童学科学的动力儿童的探索态 度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学科学活动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要素探索态度也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心 理前提 4、探索对象:是指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活动特别依赖于具体的探索对象探索 对象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物质前提探索对象是(1)外部特征或表现要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2)具有一定的 可探索性的事物 5、探索过程:是儿童运用科学方法与探索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儿童获得探索结果的必经之路探索过 程是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它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和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色 6.探索结果:是指儿童通过探索、尝试发现的科学事实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科学知识,探索结果既是一次探索活 动的结束,又可能是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 7.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好奇、好问;好探索,好活动;自我中心 (12) 8.探索活动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理解环境的途径,也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9.1 岁左右,儿童就会主动使自己的身体趋向新异的地方;2 岁以后,儿童开始用提问的方式表露对这个世界 的困惑 (12)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宗旨: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儿童整体 素质的全面发展 (16) 11.从教育对象来看,包括 0——6 岁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从实施教育的机构性质来看,包括托幼机构、家庭 和社会等各种机构开展的教育活动 (17)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20)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1) 14.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科技素养、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技能 (23) 三、简答、论述 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5) 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技术活动则是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科学活动的结果是发现新的认识,而技术活动 的结果是创造新产品;科学活动回答的是“是什么” “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活动回答的是“做什么” “怎么 做”的问题;科学活动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技术活动则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科学活动把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技术活动将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以是上是科学与技术的不同 科学和技术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建立在认识自然规 律的基础之上,而认识自然则是为了改造自然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要应用于实践之中;技术的发 明,需要建立在对有关的科学原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促进和丰富了人们的科学认识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7)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自己获取科学经验,并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 学的兴趣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确立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儿童自己的探索活动学习科学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充分挖掘学前儿童生活范围中能够理解、值得探究的事物,大大扩展了儿童的学习内 容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明确了教师的指导者地位,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自然环 境和丰富的科学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儿童在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索 科学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 (2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表感和个 性的全面发展。
(2)全给儿童的一生带深刻影响 (3)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为其早期发展创造条 件 4、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 学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积极探索态度,为儿童提供和创设科学探索的环境,正确、 成功地引导儿童,从而使儿童获得科学知识 (24) 5、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指的是教师对儿童学科学规律及教师教科学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教师的教 育知识和技能,是教师成功地指导儿童,帮助儿童学科学的前提因此,丰富的教育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技能, 是教师素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28) 6、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30) (1)热爱科学、研究科学,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 (2)热爱儿童、研究儿童,从而深刻了解儿童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科学素质早期培养和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和 谐、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和方向 (38) 2.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 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包括儿童对事物形状特征的认识、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等。
(39) 3.初级科学概念,指的是儿童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 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它区别于具体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 (42) 4.科学技能,指的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即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工具或材料,对客观对象或材料 进行操作加工或制作新产品的能力 (50) 5.科学方法,是指收集客观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50) 二、选择、填空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 (32)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是进行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32) 3.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有社会、心理、学科三方面的依据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 及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34) 4.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须促进儿童的全面、整体发展 (36) 5.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的目标必须有年龄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年龄儿童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 (36) 6.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充 分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性,要允许儿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36) 7.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种层次: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39) 8.科学经验是科学知识的最低的层次 (39) 9.学前儿童获得初级科学概念的途径有两种:下定义的方式;概括的方式 10.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是(表象水平的概念) ;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儿童的(思维过程) 11.操作活动不同于简单的摆弄,是因为操作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程序性)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 育活动目标) 三、简答、论述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38) (1)知识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儿童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 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 (2)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帮助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 ——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发展儿童的观察 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是:激发和发展儿 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民办、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关心保护自然和环境的 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培养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2.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的关系(44) 从两者的概念来看,不同之处在于:科学经验是和具体的事物、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概念则是对事物的 本质的、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的结果 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看,两者作为知识目标的两个层次是相一致的儿童获取科学经验要为形成概念服 务,为形成概念作准备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要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上,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概念才更具概括性和代表性,儿童对概念的理解才更深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 (44) (1)帮助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多样性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实物的初级科学概念 (2)帮助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 (3)帮助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事物和事物、现象和现 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简单经验, (4)帮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简单的技术经验。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 (47-50) (1)观察技能的目标 A.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B.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C 学会观察物体的运 动和变化,即自然现象的观察 (2)测量技能的目标 A 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或用途分类;B 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学习按本 7 质属性分类 (3)测量技能的目标 A 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B 学习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特征 的简单方法;C 初步知道通过测量可获取量化的信息 (4)科学思考技能的目标(07 年 34) 1 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2 学习推论和预测,即根 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 的现象5)实验技能的目标 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行动或操作和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习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得到不同的实验 结果6)表达技能的目标3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发展儿童表达技能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A 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
B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C 学会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7)操作技能的目标 A 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B 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C 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 整操作过程的能力;D 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能力 5、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分为四个方面:(52) (1).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和积极的科学态度;(2).培养儿童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3).培养儿童对科 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的关注;(4).发展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层次目标的关系(59) (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