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书法-第六章-楷书四大家碑帖临习.pptx

47页
  • 卖家[上传人]:sat****105
  • 文档编号:329874540
  • 上传时间:2022-08-04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25.20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书法BLUE AND W HITE毛笔书法第二篇毛笔书法毛笔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瑰宝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汉字就开始萌芽,到商代后期出现的甲骨文就已经发展上升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汉字艺术,书法历经篆、隶、楷、行、草的发展阶段;各个朝代名家辈出、珍品如海除此之外,独特至少还涵盖了工具独特、创作过程独特、作品审美造型独特3个方面第六章c a llig ra p h y楷书楷书四四大家碑帖临习大家碑帖临习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目录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九九成成宫宫醴醴泉泉铭铭玄玄秘秘塔塔碑碑第二节多多宝宝塔塔碑碑第四节妙妙严严寺寺记记一九成宫醴泉铭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摩,刻苦钻研他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法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严谨”的欧体(也称“率更体”)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一、欧阳询及其书法简介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魏晋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及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一)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九成宫醴泉铭 一、欧阳询及其书法简介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做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二)欧阳询书法用笔特点九成宫醴泉铭 一、欧阳询及其书法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碑高2.7米,楷书24行,每行50字(由于原碑在宋以碑座破损,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见,故有满行49字的误传),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九成宫醴泉铭 二、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九成宫醴泉铭 三、九成宫醴泉铭的笔画形态和字例九成宫醴泉铭 三、九成宫醴泉铭的笔画形态和字例九成宫醴泉铭 三、九成宫醴泉铭的笔画形态和字例九成宫醴泉铭 四、九成宫醴泉铭(节选)九成宫醴泉铭 四、九成宫醴泉铭(节选)九成宫醴泉铭 四、九成宫醴泉铭(节选)二多宝塔碑字清臣,别号应方,谥号“文忠”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玡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早年学习过王羲之、褚遂良的书法,并师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的行书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多宝塔碑颜真卿一、颜真卿及其书法简介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颜真卿传世的楷书碑刻最多,较有名的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大唐中心颂李玄靖碑等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笔画细瘦,与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一)颜真卿书法特点多宝塔碑一、颜真卿及其书法简介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50岁以前)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二)颜真卿书学境界多宝塔碑一、颜真卿及其书法简介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5065岁)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被黜,他由书生斗士统帅,由立朝外黜立朝,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更深。

      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二)颜真卿书学境界多宝塔碑一、颜真卿及其书法简介从结体上说,这一时期的颜体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二)颜真卿书学境界多宝塔碑一、颜真卿及其书法简介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在65岁以后)从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二)颜真卿书学境界多宝塔碑一、颜真卿及其书法简介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此碑于唐天宝十一年(751年)为千福寺和尚费全而立,由岑勋撰文,颜真卿楷书,史华刻石碑高2.63米,宽1.4米,碑文34行,满行66宇颜真卿44岁书写此碑,其时书家正值壮年此碑书法整密匀稳,秀媚多姿,其字小便于临写,故后世学颜书者多以此入手此碑宋拓本极为珍贵,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有清代学者钱大昕隶书“宋拓颜鲁公书多宝塔感应碑”12字,清代书家伊秉绶为其隶书“宋拓仅存”4个大字,清代书家王澍为其题额,清代学者姚鼐等人为其题跋多宝塔碑二、多宝塔碑书法特色多宝塔碑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该碑用笔多用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多不似柳书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大气之韵,竖画粗壮,浑厚力强。

      横、竖笔画粗细对比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也把颜体“筋”的意味完整地表达出来颜体撇画较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力,有“蚕头燕尾”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多宝塔碑二、多宝塔碑书法特色颜体捺画的捺脚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不似柳体的撇低捺高,而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该碑转折变化较多,主要有提笔耸肩顿挫和按笔削肩暗转之法,有方有圆,方圆兼施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结体宽博,布白较匀整,字形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已初显颜体成熟期的正面示人、雄浑豪迈的书风多宝塔碑中的点运用灵活,引带顾盼;各笔画间时有露锋映带,连贯照应,正斜相生;一些主竖故意偏离中线,而靠长横的斜势及长的“力臂”和重的“垂尾”来获取平衡,使稳活相生,奇趣顿增书体虽笔力雄浑厚重,却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也成就了颜楷的“雄媚”书风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细心观察多宝塔碑二、多宝塔碑书法特色多宝塔碑三、多宝塔碑的笔画形态和字例多宝塔碑三、多宝塔碑的笔画形态和字例多宝塔碑四、多宝塔碑(节选)多宝塔碑四、多宝塔碑(节选)多宝塔碑四、多宝塔碑(节选)三玄秘塔碑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人。

      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29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唐穆宗偶然看见他的笔迹,一时传为书法圣品,便被朝廷召到长安柳公权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融会自己的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玄秘塔碑柳公权一、柳公权及其书法简介柳公权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书法真迹碑石,最著名的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该碑现存于西安碑林金刚经碑是柳公权自认为最得意之作,兼有钟、王、欧、虞、褚、陆等名家的笔法,该碑的拓片流失法国,现存于巴黎博物院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它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和王献之送梨帖跋玄秘塔碑一、柳公权及其书法简介玄秘塔碑全称为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唐会昌元年(841年)立,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撰额全碑高368厘米,宽130厘米,共28行,每行54字,共1200余字,现立陕西西安碑林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书,最能体现柳字特点,从中可见其字学颜、欧,自有新意从整体看,瘦不露骨,沉着挺拔,气象雍容,神气清爽结体方而略长,呈左欹之势,精严紧敛,端庄俊丽,集欧体之方与颜体之圆,顿挫有力,撇画锐利,捺笔粗重,细微之中极富变化玄秘塔碑二、玄秘塔碑艺术特色玄秘塔碑三、玄秘塔碑的笔画形态和字例四、玄秘塔碑(节选)玄秘塔碑四、玄秘塔碑(节选)玄秘塔碑四妙严寺记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11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妙严寺记赵孟頫一、赵孟頫及其书法简介大德三年(1299年),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