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5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7页1二○一○年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zh àn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①禁_________ ②zhàn_________ ③琼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分)①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安全、健康等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绿色装修”也就成了近期装修行业中点击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全面实施政府“阳光工程” ,是政务公开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建设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的重大举措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B.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C.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叫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D.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得分 评卷人24.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①已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②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③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④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诗人岑参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去年金融危机席卷世界,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不屈服,困境中求生存,逆境中谋发展,正如孟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青梅煮酒论英雄”显示出了曹操的洞察力以及颇为自负的豪情壮志,也表现出刘备寄居人下的小心谨慎及随机应变的心态。
B.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这对阿廖沙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C.在大人国,格珍弗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性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D.小说《爱的教育》通过一个个亲切感人的小故事,倡导“爱的教育” ,引发人们发扬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同情弱小,尊师守纪,体贴父母等美德6.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中国馆它的外形如同一个超级斗拱冉冉上升设计师们从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到了青铜器、陶瓷器等元素,并从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炼,形成了精妙的设计构思它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16个字: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①上面的文字中第二句话有语病,请改正②结合文字和图片,请你说说中国馆的外形设计除了像斗拱外还像什么?设计者的寓意是什么?3二、阅读(共47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蟾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_________________,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提示出来(2分)8.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3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方字,完成9—12题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9.填空 (4分)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 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②罔不因势象形 罔:__________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得分 评卷人4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进修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同,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叶圣陶《苏州园林》13.文段①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14.文段①中加点的词语“大多” “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15.文段②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16.从文段③看,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色彩在园内产生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5概括作答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常春藤林清玄(1)在我家巷口有一间小的木板房屋,居住着一个卖牛肉的老人那间木板屋可能是一座违章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整座木屋往南方倾斜成一个夹角,木屋处在两座大楼之间,破败老旧,仿佛随时随地都要倾倒散成一片片木板2)任何人路过那座木屋,都不会有心情去正视一眼,除非看到老人推着面摊出来,才知道那里还有人居住。
3)但是在那断板残瓦南边斜角的地方,却默默地生长着一珠常春藤,那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抹,许是长久长在阴凉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常春藤简直是毫无忌恒的怒放着,它的叶片长到像荷叶一般大小,全株有透明翡翠的绿,那种绿就像朝霞照耀着远远群山的颜色4)沿着木板壁的尖角,常春藤几乎把半面墙长满了, (A)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向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地面,近着有点像还没有开花的荷花池了5)我的家里虽然种植了许多观叶植物,我却独独偏爱木板屋后面的那片常春藤无事的黄昏,我在附近散步,总要转折到巷口去看那棵常春藤,有时看得发痴,隔不了几天去看,就发现它完全长成不同的姿势,每个姿势都美到极点6)有几次是清晨,叶片上的露珠未干,一颗颗滚圆的随风在叶上转来转去,我再仔细地看它的叶子,每一片叶都是完整饱满的,丝毫没有一丝残缺,而且没有一点污迹;可能正因为它长在夹角,连灰尘都不能至,更不要说小猫小狗了我爱极了长在巷口的常春藤,总想移植到家里来种一株,几次偶然遇到老人,却不敢开口因为它正长在老人面南的一个窗口,倘若他也像我一们珍爱他的常春藤,恐怕不肯让人剪栽。
7)有一回正是黄昏,我蹲在那里,看到常春藤又抽出许多新芽,正在出神之际,老人推着摊车要出门做生意,木门咿呀一声,他对着我露出了善意的微笑,我趁机说:“老伯,能不能送我几株您的常春藤?”(8)他笑着说:“好呀,你明天来,我剪几株给你 ”然后我看着他的背影背着夕阳向巷子外边走去9)老人如约送了我常春藤,不是一两株,是一大把,全是他精心挑捡过,长在墙上最嫩的一些6我欣喜地把它种在花盆里10)没想到第三台风就来了,不但吹垮了老人的木板屋,也把一整株常春藤吹得没有影踪,只剩下一片残株嫩叶,老人忙着整建家屋,把原来的一片绿意的地方全清扫干净,木屋也扶一正我觉得必然,将老人送我的一把常春藤要还给他,他只要了一株,他说:“这种草的耐力强,一株就能长成一片了 ”(11)老人的常春藤只随便一插,也并不见他施水除草,只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我的常春藤细心的养在盆里,每天晨昏依时浇水,同样也在阳台上接受阳光和雨露12)然后我就看着两株常春藤在不同的地方生长, (B)老人的常春藤愤怒地抽芽拔叶,我的是温柔地缓缓生长,他的芽愈抽愈长,叶子愈长愈大,我的则是芽愈来愈细,叶子愈长愈小,比来比去,总是不及13)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现在,老人的木板屋有一半已经被常春藤覆盖,甚至长到窗口;我的花盆里,常春藤已经好像长进宋朝的文人画里了,细细地垂覆枝叶。
我们研究了半天,老人说:“你的草没有泥土,它的根没有地方去,怪不得长不大呀!还有,恐怕它对这块烂泥地有了感情泥!”17.文章开头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与写常春藤有什么关系?(1分)18.第(3)段里作者说老人的常春藤“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 ,从全文看,这株常春藤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9.从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就写法和内容方面作简要赏析 (2分)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本文在写法方面的特点是借物喻人,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常春藤与卖牛肉面的老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4分)21.仔细揣摩文章结尾处老人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4分)7三、写作(共50分)22.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得分 评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