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性食物]山光悦鸟性.docx
10页[悦性食物]山光悦鸟性 【信息简报】 (1) [山光悦鸟性]常建的唐诗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的唐诗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旨在赞扬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此处“曲、竹”、“俱、都”和“但余、惟闻”是两种版本,请大家不要无谓的更改! 【注评】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早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古寺:指破山寺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阳照:照射高林:高树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 ○旭日下,古寺在高林丛中,气氛寂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处:幽静之处禅房:僧侣们的住宅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二句写禅房幽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山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鸟性:禽鸟的习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退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欣赏山光水色,触发了出世的情思 万籁(1ài)此俱寂,但馀钟磬(qìng)音 万籁:一切声音。
籁:空穴里发出的声这里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俱:副词寂:寂静,听不到馀:剩下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外形像钵,铜铁铸成寺院诵经、斋供时以钟磐之声为号,发动用钟,止歌用磐 ○以钟磐音结束全篇,更加突现古寺之幽 【注解】 1、[古寺]:本初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2、[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宅 5、[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9、[早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兴奋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得意,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退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射 22、[高林]:高树之林 23、[山光]:山的景色 24、[鸟性]:禽鸟的习性 25、[潭影]:清亮潭水中的倒影 26、[此]:在此即在后禅院初日:早上的太阳 【翻译】 早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挡下,古寺依旧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得意,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退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讲解】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早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好,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早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觉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奇妙的环境,使诗人赞叹,沉醉,忘情地赏识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荣,观察鸟儿自由闲适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立刻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便利品》),精神上极为纯洁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犹如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闲适,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全部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洁怡悦的境界明显,诗人赏识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会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予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华丽,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欣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美丽,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扬超脱作结,俭朴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2) [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 早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挡下,古寺依旧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得意,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退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首句 早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寂静的内心感受,也模糊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动,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清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响,以动显静,衬托山寺万籁俱寂的寂静气氛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中考预料】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 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苦恼的景象。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答: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苦恼都除去、心胸广阔、俗念顿消的纯洁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3) [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阅读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早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巡游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剧烈追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题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 )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欢悦( )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5.诗的最终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简单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解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分? 8.请对“山光动听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早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奇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退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马上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冲突,为什么? 1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早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憧憬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即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默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1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 ;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闻名诗句是: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 1、深幽寂静 寂静、空灵 2、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亮,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退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万籁俱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宁静的环境 7、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曲曲折折,层次许多,景致很深 8、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沉醉之情 9、D 10、答:不冲突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好像不朽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重,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不朽…… 11、早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深厚的隐逸情怀 12、A 13、“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默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