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
10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毛文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毛泽东是有大志的人,他永远有追求不完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放下身段,当一个行吟诗人,当一个作家他多次说过要学徐霞客,顺着长江、黄河把祖国大地丈量一遍他又是一个好斗争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
延安“整风运动”中,他把文风与学风、党风并提,讨伐“党入股”,给它列了八大罪状,说它是对五四运动的反动,是不良党风的最后一个“防空洞”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号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他在改稿时特别加了一句:“我们的同志中,我们的党政军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中,我们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记者中,有许多是精通语法、会写文章、会写报告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够做到这一步,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能做到呢?当然是能够的《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后来,我们渐渐机关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他对此极为反感,甚至是愤怒,严厉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他批评那些空洞的官样文字:“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强调内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是一辈子都在与“党八股”的坏文风作斗争的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细读毛泽东的政论文,发现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是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的最佳驳斥。
在大力倡导改文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一是专门搞写作的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好直起文章的腰杆;二是领导干部可以向他学一点写作,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增加领导的魅力须知:打天下要靠笔杆子,治天下更要靠笔杆子摘编自梁衡《关于毛泽东政论文文风的鲜明特点》)材料二: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费苦心,几千年来民众不觉悟、国家接近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来认为我说的不可信的,请允许我详尽地说出我的道理法令,是谋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让我们民众获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我们民众正担心不公布这些法令,或者公布后担心这些法令不产生效力,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政府和国民互相维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即使想要让我相信(法令),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就如商鞅与秦国民众之间(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却恰恰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运用徙木立信的办法)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
如果试着翻阅一下我国四千多年的记载,寻求那些利国福民的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吗?商鞅处在秦孝公时代,中原局势极不安定,战事正盛,全国民力疲惫,(达到了)不能够言说和描述(的程度)在这种情势下,却想战胜各诸侯国,统一中原,不很难吗?在这种情势下,变法的命令出台了,这些法令惩罚坏人来保护人民的权利,鼓励种田织布来增加国民的财力,崇尚战功来树立国威,把贫困、懒惰者收为奴隶来杜绝人力、物力资源的损耗这确实是我国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政策,国民害怕什么而不相信呢?一定要(通过)搬移木杆来树立诚信,我从这里知道了执政者都费了苦心,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智慧缺乏、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虽然这样,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开始出现时,百姓对此会感到惊惧国民是这些国民,法令是那些法令,我为什么对此感到奇怪呢?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或者)高声讥诮唉呀!我不想说了摘编自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白话译文)材料三: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摘编自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政论文这种文体具有假、大、空的特点,毛泽东坚决与之做斗争,以他独树一帜的文风,开创了政论文的新局面B. 材料一结尾,作者关联现实,强调要研究毛泽东文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C. 面对商鞅“徙木立信”历史故事,作者认为不论法令是好是坏,政府与民众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D. 材料三,作者举重若轻,用极少的文字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泽东的政论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这与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反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分不开B. 毛泽东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可知当时领导干部不自己执笔写文章,而交由秘书代笔的现象比比皆是。
C. 毛泽东由“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慨叹民众愚昧、民族前途昏暗,可见作者能以小见大加以论述,思想深刻D. 材料三中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军事与政治的完美结合,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了六国之败,指出其败因并非军事上的不足,而是政治上的失策3. 下列选项不适合证明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诗的语言,当然要以现代大众语为主,加上外来语,和古典诗歌中还有活力的用语大众化当然首先是内容问题,语言是表现形式要有民族风味,叫人爱看、爱诵,百读不厌毛泽东接见臧云远时的谈话)C.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 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他这样来写美国对华政策破产:“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4. 材料二是毛泽东19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时的考试作文,请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
5. 假如你要参加“毛泽东政论文特点”专题研讨会,请结合材料,拟出你的发言要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危险的人物王鲁彦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他在许多中学校、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一切都还满意,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彳亍地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彳亍地往山顶走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①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
他坐在桠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②“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那是子平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什么叫作农民协会!狗屁!害人的东西!”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有一种不堪言说的疑惑,同时涌上了大家的心头: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是子平在其中唆使,加上平时的鄙视,便生出了仇恨炊烟在各家的屋上盘绕,结成了一个大的朦胧的网,笼罩着整个村庄夜又从不知不觉中撒下幕来,使林家塘渐渐入于黑暗的境界。
不久,奇异的事发生了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作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显然这个人已出现在林家塘了这消息像电似的立刻就传遍了林家塘有几个人便相约去讽示惠明先生,探他的意见邻居们走后,惠明先生非常地生气他怒气冲冲地叫女仆把子平喊来你知道农民协会吗,子平?”他劈头就是这样问③子平毫不介意地回答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烟越吸越急,怒气也愈加增长起来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七八年来,他在林家塘是一个最有名声的人,他像一个阎王,一句话说出去,怎样重大的案件便解决他几十年心血所争来的名声,眼见得要被这畜生破坏了!新的思想随着他的烟上来他在夜间请了村中几个地位较高的人秘密商量许久,写好一张报告,由他领衔,打发人送到县里第二天早晨,这消息便已传遍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有点痒痒,巴不得这事立刻就发作第三天早晨,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了出来,渐渐混合在雾里,使林家塘更沉没在朦胧中。
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阿武婶拿着洗净了的一篮衣服回来,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