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青玉案 元夕》学案.doc
6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青玉案 元夕》学案一、辛弃疾生平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辛弃疾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压榨,奋起反抗22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23岁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42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在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始终存在着对金妥协屈服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所谓“和战之争”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有将人相之才,智勇兼备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抗金复国之志,始终如一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长期都是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都不敢放手使用,使他怀抱利器,一生不得重用,抱憾而终二、辛词成就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辛弃疾的词成就在“以文为词”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青玉案元夕》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重点:从字面层次研读词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难点:从背景角度理解“他”的寓意。
课前学习】1.资料链接(见背面)2. 分组收集学过的或者熟悉的有关辛弃疾的名句,了解王国维的三个境界3. 对照注解熟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课中学习】一、导入二、作者介绍三、朗读体会四、研读感知1.在这么一个欢庆的夜晚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热闹景象?哪些语句有具体的描写? 2.作者寻的是谁? 他寻的是怎么样一个人? 他为什么要寻这样一个人,这么个“他”还有寓意吗? 五、拓展迁移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探讨:(1)用你的阅读古诗的经验和能力解读、鉴赏这首词 (2)比较两首词抒发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课后学习】1.背诵默写《青玉案•元夕》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