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的课堂优秀教案.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96867313
  • 上传时间:2023-03-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4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学历史的课堂优秀教案 中学时期的历史学科,课称其为一种集成性的人文学科,不但能帮助学生了解过去世界各国各地的历史学问,还能拓宽学生的学问面,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学历史的课堂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历史的课堂优秀教案1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进展 重点:①同盟会的建立;②同盟会的政纲 难点: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等内容并思索、回答有关问题引入本课主题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关于“同盟会的建立”,老师首先介绍背景,然后要求学生从规模、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同盟会与兴中会的区分最终得出结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记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于“同盟会的政纲”,老师首先提示学生记住这16字政纲,然后由老师分析16字政纲的涵义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

      关于“三民主义及其评价”,老师首先要使学生驾驭“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最终,明确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详见“难突破方案”)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关于“论战的起因”,老师讲明背景(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却站到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攻击,阻碍了革命的进展,这必定引起革命派的反击)之后,对康、梁在历曾起过的进步作用略加概述,培育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 关于“论战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论战的三个焦点,明确双方观点之差别 关于“论战的作用”,在明确论战的结果后,提示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革命派在这次论战中的功过(革命派要求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见,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论战中,革命派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在“民族革命”问题上,回避了帝国主义必定干涉、破坏被压迫民族革命运动的反动本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相识和警惕)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关于“萍浏醴起义”,老师重点强调它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关于“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不做要求,只了解概貌 关于“黄花岗起义”,老师重点强调:第一,这次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诸次起义中有充分准备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起义前,领导做了三项准备工作:首先他到欧美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其次,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会;另外组织了“敢死队”作为中坚力气其次,起义失败的根本缘由是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始终没深化群众做思想发动,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也没联系、组织和协作,使起义陷于孤立而失败第三,起义的影响,补充说明它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使_清朝专制统治成为人心所向,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课结束后,让学生整理中国同盟会1905~1911年的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比较中国同盟会与兴中会的区分,整理中国同盟会1905~1911年的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老师分析相关问题,补充相关材料,实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其次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进展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2.同盟会的政纲 3.三民主义及其评价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 2.论战的内容 3.论战的作用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2.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 3.黄花岗起义 中学历史的课堂优秀教案2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 (1)识记:公元前560年雅典建立僭主政治;雅典城邦民主政治起先确立;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现; (2)理解僭主政治建立的必定性和偶然性;梭伦改革是希腊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梭伦改革局限性的缘由; (3)探究梭伦出走后僭主政治建立的缘由,从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中探究其改革的动身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梭伦出走的缘由的分析,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 (2)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纵向归纳和总牢固力; (3)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通过对梭伦改革的评价,学会把历史事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相识一种政治臸度的确立具有曲折性和困难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改革的进程,但进步的最终会取得胜利; (2)通过确定梭伦不计个人得失的品德,培育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3)使学生明确改革总会遇到阻力,关键是怎样处理梭伦改革所实行的‚折中‛手段的失误让我们相识到,改革必需坚决、无畏,不能轻易向旧势力屈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难点:梭伦改革成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石的缘由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思路】 课文以《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作课题,是对之前两篇课文,尤其是梭伦具体改革内容的高度评价,但也不回避其局限性,是‚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显明体现。

      教学中,假如仅就梭伦改革的乐观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照本宣科,课堂将显得生硬、沉闷、无趣;串联全文,贯穿学习是本课教学不二的选择具体而言,可先复习前两课学问,巩固对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目的、主要内容的相识,然后依据梭伦改革的内容,由材料题引入对其特点的分析,指出其局限和梭伦改革的尴尬局面,最终再引向对其乐观意义的全面分析,确定其历史功绩最终再将对改革的评价引向当今社会,使学史为社会进展服务! 本课学问简洁,教学中以成串问题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深化思索,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过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