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pdf
15页WORD 格式可编辑遂宁市船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遂宁市船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09-10-09 14:59遂宁市船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吕祥林、贾萍、唐中安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船山区中药材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打造“中国白芷之乡”的中药材品牌已经成为船山区助农增收、促进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委、市府打造“西部药都”战略思想和我区“三个率先”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区中药材产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针对中药材发展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地道优势品牌,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新突破,建成“中国白芷之乡”,我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一、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品种及规模状况一)品种及规模状况2008 年,全区规范性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共 5 个品种,总面积 24980 亩,其中白芷 11000 亩、吴茱萸 7500亩、金银花和菊花共 6000 亩、半夏 480 亩;2009 年,规模性种植种植的中药材共 7 个品种,种植面积为 39500 亩,其中白芷 15500 亩、吴茱萸 9000 亩、金银花和菊花共 8000 亩、瓜蒌 6000 亩、连翘 500亩、何首乌 500 亩。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二)产量及产值状况二)产量及产值状况全区中药材年产量 2008 年为 6221 吨、总产值 8359 万元,2009 年预计达 10280 余吨,总产值 11874 余万元三)销售及收益状况三)销售及收益状况2008 年,6221 吨中药材,除公司或农户存留一定数量外,均全部售出,基本没有积压滞销现象但是,销售价格受人为炒作、品种差异、市场供求矛盾等因素的影响起伏较大比如白芷,2007 年,由于人为炒作供不应求,致使价格达到13 元/公斤左右,每亩收益达 5200 元左右,而 2008 年,在 2007 年市场价格的影响下,药农大量种植,产量俱增,全区总产4400 吨,导致价格陡降至 5 元公斤,每亩收益只有 2000 元左右而半夏每亩收入达 8000 元、银花达 6500 元、吴茱萸达 4500 元每亩收益最高的是半夏,最低的是白芷四)种植运作模式四)种植运作模式目前,我区中药材种植主要有以下三种运作模式1、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方式这种方式是涉药企业(主要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租赁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中心种植区,雇佣农民工种植,由公司经营,然后辐射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范围和规模。
农户种植前,公司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确定种植面积、保底收购价格产品采收市场价格低于保低价时,由公司全部按保底价收购;高于保底价时,按市价收购这种方式保证了农户种植的药材能全部卖出,也保证了最低保底收入,农户规避了种植风险此种种植模式所占比例约占 60%,如银发公司白芷种植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2、“企业农户”模式由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向群众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确定药材最低保护价,统一回收药材自行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此种种植模式约占 30,如回春堂药业公司、泰乐制药公司等中药材种植基地3、农户自由种植模式农户根据种植中药材经验,自己承担风险,自由零星种植,在市场上自由出售此种种植模式的比例约占10,如少部分白芷种植户二、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二、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区中药材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一)土地资源有限一)土地资源有限船山区幅员面积 618 平方公里,总人口6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6 万人,全区耕地面积26.1 万亩,人均耕地0.39 亩,以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耕地不足0.73 亩。
中药材种植需要大量耕地,除去相对固定性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外,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含中药材)种植的耕地面积极其有限同时,中药材种植一般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条件,特别是白芷种植只适宜油沙地土壤,在我区仅有涪江沿岸的桂花、新桥、永兴、南强、老池乡镇的少部分耕地可用于种植白芷,面积不足 3 万亩(全市不足 6 万亩)二)缺乏品牌意识和经营理念二)缺乏品牌意识和经营理念区内没有大型药品生产企业,只有 3 家中小规模制药企业:四川泰乐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明星制药有限公司和四川珠峰制药有限公司,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涉及中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药材研发的药品更少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2 家:四川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厂和四川全泰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厂,两家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品种少,加工成本高、利润少,所生产的中药饮片主要满足所属连锁药店销售四川银华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种植规模较大,但也主要从事白芷中药材种植和原料药材销售,没有深加工开发产品因此,我区实际上是“种药材、卖药材”的单一形式,中药材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另外,企业对中药材种植技术手段和 GAP 的认知理解程度不够,全区除了银发公司“川白芷”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GAP 认证外,其它中药材基地都没有通过 GAP 认证,因此中药材品牌不响、企业不强。
三(三)市场营销机制不健全市场营销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营销机制,只局限于内部消化而区内又无药材集中交易市场,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行业自律规范,重合同讲诚信意识不高,合理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价格和价值背离,竞相压价或抬价,无序竞争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以白芷为例,近几年白芷市场均价为78 元/公斤,每年银发公司都要与药农签订种植合同,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保护价收购药材,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2007 年,由于外地收购商(特别是一些药材投机商)介入白芷收购,白芷价格最高炒到 13 元/公斤,药农竞相违约出售白芷,引起银发公司与药农的矛盾纠纷由于白芷价格奇高,银发公司只好放弃收购,随后外地收购商停止收购离开后,白芷价格一直跌到 3 元/公斤也无人问津,这就是市场无序的现实反映,对企业和药农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不排除个别种植收购企业利用自身信息不对称等优势,产生侵害药农利益的行为,这些都会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四)缺乏深度开发的人才、科技力量四)缺乏深度开发的人才、科技力量中药材种植与农作物相比,差别较大,技术要求比农作物高,从选种、播种、施肥、除虫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等,都直接影响药材质量,所以,必须要求具备药材种植的专业技术。
目前,有的基地有药学人员,但种植技术差;有的聘有种植人员,但无药材种植技术;有的只靠农民工,什么技术都不懂这样,种植后的管理就成了空档,如何才能高产,药用什么部位,怎样采收,怎样加工销售等等,缺乏管理还有立体种植,轮换种植,种植养殖相结合等,无人研究五)市场信息滞后五)市场信息滞后我国中药材品种 15000 多个,习用品种1500 多个,常用大宗品种 500 余个,许多品种野生资源枯竭,只能把野生变为家种比如最普通的半夏、白芷等,由于用量大,大量采挖,野生减少、野生资源枯竭,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供不应求,由普通品种变成了贵缺品种,不大片人工种植,不能满足药用需求但是,种植者没有捕捉这方面信息,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基本没有考虑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都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且效益较低的品种六)动物药材养殖为空白(六)动物药材养殖为空白我区动物药材养殖还是一片空白,以前曾经养过蝎子(全蝎)、蜈蚣、蛇等的养殖户,现已不再养殖实际上,中药材养殖业具有广阔前景,效益很好,如水蛭(俗称蚂蟥),目前市场价格在每公斤 220 元,还有龟板、鳖甲、药用蛇等动物类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材,市场走势都很好,但我区无人问津,养殖还可以与种植业配套,立体种养殖,但无人研究。
七)(七)缺乏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投入由于我区从事中药材种植的都是中小企业,企业财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诸多亟待开展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外,政府对中药材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有限,企业融资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三、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三、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一)(一)加大支持,加大支持,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由于我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只有通过集约化的基地建设才能有效提高中药材种植产能要采取政府调控、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带动农民的运行机制,鼓励引导区内外中药材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参与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建设在中药材种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既可提高药农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保障种植药材质量,又可提高中药材亩产量,最终增加企业和农户的收益二)(二)完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机制,建成合理有序的中药材市场秩序建成合理有序的中药材市场秩序我区中药材产业还不够发达,没有一个成熟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种植、销售信息不灵,主要靠企业下定单种植,药材主要靠本地企业收购因此,要在中药材发展具有优势的乡镇,鼓励创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培育懂营销、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增强药农在市场体系中的发言权和定价权。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重合同守信用是基本的市场准则,因此要教育引导药农和企业按合同办事,实现企业、药农双赢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三)(三)加强人才技术培训,加强人才技术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和研发水平提高中药材种植和研发水平在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培训方面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人才培训工作一是要抓好药农培训要利用国家就业培训优惠政策,由劳动就业部门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技术能手对药农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药农种植技术水平二要是抓好乡镇技术干部队伍培训原有的农业技术人员一般只懂粮食作物种植,未涉及中药材种植领域,要对农业技术人员在中药材种植技术方面进行培训,把农业技术人员培养成中药材种植技术方面的中坚力量三是加强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可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引进一批从事种植、加工、流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可选配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习深造,还可聘请专家、学者参与药材产业的研究开发,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中药材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四)(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中药材产业把好脉为中药材产业把好脉调研发现,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性高,企业响应积极,农户种植热情高。
但是,目前市、区两级都没有一个从事该产业的信息、技术、动态方面研究的机构党委、政府号召发展,但发展什么项目、品种,没有充分论证,没有提供依据的机构;公司是中药材种植的主角,但大部分公司也只是凭感觉,市场什么品种价格高,销售快就种哪样,盲目性很大,农民则更是凭想象办事,前几年的白芷就是深刻的教训品种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信息的多寡是决定产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种植基地的发展反过来迫使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平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台、机构,为种植、养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技术等,引导他们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怎样采收,以及工业、商业信息等,以避免盲从,规避风险,获得更好的效益五)(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挖掘中药材产业潜力挖掘中药材产业潜力要改变中药材种植、原生药材销售的单一模式,只有加大中药材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因此,可以在医疗机构、医药机构中抽调、借用专业技术人员,财政拔专款,组建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可多方面支持种植企业与区内制药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