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
21页《管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管道工程技术专业是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加强专业 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础建设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根据 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特制定管道工程技术专业 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油气管道建设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和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迫切需求大量能够从事管道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 质技能型管道工程技术高等职业专门人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 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要推进形成塔里木和准葛尔盆地、松 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五个油气规模生产区,加快近海海域和 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快储气库建设中国的油 气管道总长将由2010年的约7.7万公里增加至2015年的15万公 里,年均增长14% o我国将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 通道建设,主要相关项目包括中哈油管二期工程、中缅管道国内段和西 气东输三线同时,地区管道网络亦会在未来几年大幅扩张我们预期 未来几年油气管道需求增长强劲。
此外,今后几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呈 增加趋势,2009年天然气仅占能源消费3. 9% ,远低于全球平均的 24% ,我国政府拟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总能耗比重,至2015年达8% , 至2020年达10%,该目标的实现将依赖于将增加天然气进口满足持续增加的需求未来几年中亚、东南亚等油气通道的建设步伐必将大大加 快我国各大管道建设公司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大庆油建公司、中国石油辽河油建公司、中国石油四川油建公司、中国石化管 道建设公司、中国化工管道建设公司,各地区天然气集团公司如山西天 然气集团公司、河北天然气集团公司、江西天然气公司等都需要大量能 够适应油气管道建设、油气管道运营,具有扎实管道工程技术专业基础 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招收管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校,现在每年毕业生人数约为130人左右,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缺口很 大二)专业建设基础1. 办学历史悠久管道工程技术专业是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始建于1978年,2004年开始招收高等职业教育三年制专科学生30多年来该专业为我国油气管道企业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近3000多人,主要服务于中 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各类市政 建设单位的油气管道设计、管道施工、管道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安全管理、管道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行业,毕业生为我国油气管道建 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 社会评价好管道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300多名,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本专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师资和实训设备投入,扩建实训基地经过多年办学, 管道工程技术专业已办出特色,社会认可度高每年本专业第一志愿报 考比例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皆位居河北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前来毕业生 综合素质高,适应岗位能力强,在本地区相关行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3.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初见成效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管道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包 括管道工程施工基本工艺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管道防腐实训室等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专业发展 的重要性目前,己与多家企业开展了紧密合作,与中石油管道局第四 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巩固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 制,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 作,本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教学计划4. 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多年来,管道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对人才的要求,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融“教、 学、做”为一体,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 模式;初步构建了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 生职业能力培养、基于工作过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统一的管道工程技 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体系。
2010年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 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完 成了管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建成了校级精品课《管道工 程施工》,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编写了工学结合教材《油气管道 用钢及钢管》、《管道专业英语》等5, 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 培养质量的关键管道工程技术专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 质优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18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人,占55%;具有高 级职称9人,占50%,中级职称8人,占44%;具有双师素质12人,占 67%教学团队承担了管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 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科研、课程建设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等大量工作, 全方位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果显著该团队经过长期的锻炼,形成了 崇高的敬业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浓厚的教学研充氛围教师结构分布情况:1) 学位结构:教学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占5%,硕士学位9 人,占50%,本科学历8人,占45%2) 职称结构:教学团队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9人,占50%,中 级职称8人,占44%,初级职称1人,占6%o3)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平均年龄为39岁。
40-50岁4人,占22%, 30—40 岁 8 人,占 45%, 20—30 岁 6 人,占 33%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队伍年轻化,发 展潜力大,知识层次较高,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能力6. “双证书”教育成效显著本专业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在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以及课堂教学中,引入行业标准和 岗位标准实施“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毕业生在取得高职专科 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施工员、造价员、测量员、 档案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中国石油石化特色工种如:油 气管道安装工、防腐绝缘工、油气管道保护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 证书获取率在100%o二、建设思路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 心,以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 系为先导;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重点;以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与课程评估体系为保障;通过系统的 专业建设,达到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 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我国管道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支撑。
三、 建设目标凸显管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在现有建设水平的基础上,继 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巩固办学规模;服务企业,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推进校企对接;稳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师创设情 境化教学的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继续完 善和开发实训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对外交流与服务,建成国 内领先水平的管道工程技术校内实训基地;稳定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拓 展校企合作空间,开展对合作企业的科技服务,加强对外培训;提高教 师“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兼职 教师上岗前接受岗前培训,专兼职教师互兼互聘,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 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积极引入第 三方评价机制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加强精 品课建设,争取增加校级精品课的数量并将校级精品课《管道工程施工》 等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四、 建设内容(-)推进校企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校企对接,保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聘请来自管 道设计、管道施工、管道工程建设管理等管道建设方面的企业专家、技 能大师及教学名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制定工作 章程,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办学运行和保障机制,完善“校企 合作、准订单教育、多证书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建设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机制是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重要基础,校企合作主要内容应包括:1 .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根据管道企业的任职要求,通过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 养为核心,继续构建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统一的人才培养 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2. 校企共建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校内实训基地依据管道设计、管道施工等能力培养要求,以及满足工学结合,融 “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3. 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管道工程技术专业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学习、就业工作 结合起来,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稳定与中石油管 道局第四工程公司等3家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意向,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 数量与规模,巩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4. 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油气管道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材料、新 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 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 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使毕业生能尽快适 应企业生产需求,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 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基于工作过程统筹规划课程开发 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成立由管 道建设行业企业专家、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并充分发挥委员会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符合高 职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形成“校企相融、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相融”是指与企业进行深入与密切的合作,注重“五个对接”, 既注重专业与产业相对接、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注重教 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注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注重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 体现“十个衔接”,既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 体系和教材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评价 模式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与校企深度合作方面的衔接任务驱动”是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 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 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 真实的工程项目,通过任务引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毕业生工作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管道线路勘查测量一管 道工程设计f管道工程施工一管道工程施工组织f管道工程监理一管道 工程计量与计价f管道保护等工作项目为设计主线,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分析职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 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 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