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32598218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4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期末复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第二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国际计数是每3个为一节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2、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  小的数+差=大的数②(和+差)÷2=大的数  大的数-差=小的数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线段图记在头脑里)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一、①(和-2×8)÷2=小的数  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②(和+2×8)÷2=大的数  大的数-16=小的数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总数÷2=平均数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 平均数-8=小数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平均数+8=大数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第六单元  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 +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   (连乘形式)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6、连减:a—b—c=a—(b+c)7、连除:a÷b÷c=a÷(b×c) 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结合连除)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  简算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a-b)×c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合连减)a÷b÷c=a÷(b×c)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工程问题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解:由题意知,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树之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5 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雪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小狗学叫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铁锈还是铁吗(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人类的宝藏(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金丝猴的家(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与例文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4 八角楼上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 雾在哪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