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拿来主义》教学案.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711401
  • 上传时间:2018-05-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1.6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拿来主义》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全文,掌握重点词语整体把握文章思路2、能说出对“拿来主义”内涵的理解,并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教学过程:一、简单导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 分钟)二、自学指导一(一)学生齐读课文(5 分钟) ,完成以下任务(5 分钟) :1、读准以下字音自诩.(Xǔ )孱.头( càn)吝啬.(sa)剔.除( t ī ) 脑髓(suǐ )犀.利( xī )蹩.进( bi? )残羹.冷炙.(gē ng) (Zhì )给.与( j ǐ )糟粕(p?)玄虚( xuán )冠冕( guā n) (miǎ n )2、从课文注释上找出易考的词语并解释二)再次速读课文,要求默读,整体把握全文思路10 分钟)1、围绕题目“拿来主义”,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用笔勾画原文)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句子: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 7 段)②他占有,挑选 (第 9 段)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自己来拿!(第 10 段)师:这三句话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是我们阅读本文的入门途径。

      2、全文思路:第 7 、 8 、 9 、 10 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第 7 段用“所以”一词,紧接上文,领起下文,直接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的主张第 8 段是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第“ 9 ”是说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 ,第 10 段是说“总之,我们要拿来”第 7 段,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表明第 7-10 段是谈“什么是拿来主义”,而第 1-6 段则谈的是“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后教环节一: (5 分钟)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四、自学指导二:(一)细读课文,深度研讨文章内涵1 、齐读文章第8、9、10 段内容,思考:面对“大宅子”,有哪些态度方式?揭示了什么心理?如果说大宅子是比喻文化遗产,对待文化遗产有哪些错误态度?并填写以下表格(10 分钟) :总喻比照对象对待遗产的方式作者评价对待态度得了一所大宅子孱头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因“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 (懦弱无能)逃避主义三种错误态度三 种 错 误 态 度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为了“保存自己的清白” (毫无判断力)虚无主义(全盘否定)废物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烟片“接受一切” (不加选择)投降主义(全盘西化)“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拿来主义正确态度2、细读第9 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大宅子”是比喻“文化遗产”,那么“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 “姨太太”分别指文化遗产中什么类型的事物?“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5 分钟)八个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2 本体喻体“拿来主义”者的态度“鱼翅”精华吸收“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批判地吸收“烟枪和烟灯”旧形式留一点,绝大多数应当清除“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坚决地抛弃对于“鸦片” 、 “烟枪和烟灯”作适当启发鸦片:清末有些人吸食烟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烟枪和烟灯:吸食鸦片时的烟枪和烟灯是工具,而烟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和烟灯指什么二)第8、9 两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此项也许到下节课)明确: 1、比喻论证效果: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事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对比论证效果:作者的目的是阐明“拿来主义”者的做法,还具体分析了“孱头”、 “昏蛋”、 “废物”的表现,这就是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3、破立结合明确:第 8 段是“破”,指出对待文化遗产的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第9 段指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先破后立,有破有立。

      另外,在全文结构上也存在破立结合这一论证方法后教环节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六、当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国粹.(cuì)脑髓.(suí)吝啬.(sa)残羹.冷炙( gē ng)B.犀.利( xī)嬉.笑( xī)剔.除 (t ī)冠.冕堂皇( guà n)C.自诩.(xǔ)玄.虚 (xi á n)蹩.进(bi ?)咀嚼.赏鉴( ju ?)D.孱.头( cà n)糟粕.(p?)讽.刺 (f ě ng)兼收并蓄.(xù)【解析】2.第 5 段、第 6 段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写出下列喻体的本体1)大宅子(2)孱头(3)鱼翅(4)鸦片【解析】( 1)文化遗产( 2)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3)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4)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的部分3.对待包括外国文化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是“占有,挑选”,文中“挑选”是如何具体体现的?答:【解析】使用“鱼翅”等有用的部分,存放“烟灯和烟枪”等旧形式,毁灭“姨太太”等有害的部分教学后记3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破立结合的用法和作用2、研读文本,理清文章结构关系。

      3、揣摩语言,品味杂文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简单导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 分钟)二、自学指导一第 8、9 两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明确: 1、比喻论证效果: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事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对比论证效果:作者的目的是阐明“拿来主义”者的做法,还具体分析了“孱头”、 “昏蛋”、 “废物”的表现,这就是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3、破立结合明确:第 8 段是“破”,指出对待文化遗产的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第9 段指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先破后立,有破有立另外,在全文结构上也存在破立结合这一论证方法三、后教环节一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四、自学指导二:(一)研读文本,理清文章结构关系1、对待文化遗产,作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文章一直到第七段才写了“拿来主义”,那么,第1一 6 段具体谈的是什么?与“拿来主义”相对的还有哪些主义?明确:第1 一 6 段回答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通过批判与“拿来主义”相反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来证明必须实行“拿来主义”。

      师说:议论文写作目的是宣传作者的观点,但是,文章不仅要明确地提出论点,还要进行论证,如本文不仅要回答“什么是拿来主义”, “如何实行拿来主义” ,还要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在谈原因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说请这种做法的好处,另一种是说清楚其它做法的害处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所表现的思维方式是普遍适用的2、齐读第1 段,思考: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起笔?举出“学艺”上的三个例子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全面理清该文思路的一个关键鲁迅从回顾中国历史开始,意在说明从清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的失败与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在推行卖国投降政策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本文着重讲文化方面的问题,所以作者用“别的且不说罢”一转,列举“学艺”上的三个例子,说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揭露了反动政府媚外卖国成风、古今反动派由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再到投降的历史,揭示出“闭关”、 “送去”的危害: “闭关”误国, “送去”卖国,其后果是“送来”了侵略闭关主义” 、 “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是对立的,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弊端越多批之愈深,揭之愈深,先破后立,就更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

      3、读第 3、4 段,思考,以尼采为例是要论述什么道理?明确:以尼采为例,运用类比论证(同类事物相比较)的手法,论述“送去主义”会造成自欺欺人、中国永远贫穷落后的后果其比较点如下所示:尼采: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4、思考:(1) “抛来”、 “抛给”、 “送来”各指什么意思?(2)第 6 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什么区别?(7)第 7 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明确: (1) “抛给”、 “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是指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一句“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把“抛来”和“抛给”之间的善恶分得十分清楚2) “送来” 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 文化侵略和掠夺,是“抛给” 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拿,二者本质不同3) “运用脑髓”是指用脑筋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放出眼光”是指要深刻洞察,能辨真伪,具有辨别精华和糟粕的能力自己来拿”是指敢于自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五、后教环节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六、自学指导三揣摩语言,品味杂文的语言特点要求:以批注的方式,选择有特色的语言进行点评4 示例:本文语言幽默而犀利,是因为作者在用词上形象、准确、生动,在造句上多处使用反语,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明确: “捧”生动揭示了郑重、 珍视的心理,“挂”这一动作用得很准确,但只有几张画却要一路地“挂”过去,又多么寒伧可怜对照之下,就揭露了所谓的“发扬国光”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讽刺意味非常强烈2、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明确: “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讽刺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媚外求荣、欺世惑众方面又出了新花招,可算愈演愈烈也3、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明确:好一个“但” ,鲁迅是特别喜欢用“但是”、 “然而”这些词汇的,细究下来,会发现“但”字之前是“当然” , “当然”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认同,是一种对现实“用冷眼看,心是热的”地考究,得出的却是“但是”鲁迅的大愤怒、大慈爱、大悲悯就尽在其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见鲁迅的“哀”与“爱” 、 “痛”与“通” 。

      走下曾被神化的鲁迅先生,以其赤子之心、赤子之文、赤子之思,亦足以感动我们文字的感人之至,纯然在于我们曾在刹那被感动鲁迅先生的文字是活的文字,就好像蚯蚓一样,任意截出一段,都是先生的文字,都流淌着先生的血和泪,都渗透着先生的智慧和冷峻,都挥洒着先生的通达和幽默作为一种性格的文字,天下文章可谓多矣,然而能把血泪和通达、冷峻和幽默融通于一样文字中,可见先生的智慧精深与灵运七、后教环节三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当堂检测: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0 题①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③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④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⑤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