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6页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 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品行优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服 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 识,熟练掌握社会经济调查方法,灵活应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方 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熟练地应用英语收集国外资料和国际交流,能独立 和创造性地开展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或专门的经济管理工作, 能主持较大型科学研究、探索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二、 研究方向1、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2、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3、 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4、 农村金融5、 茶业经济管理三、 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 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 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四、培养方式1、 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由导师和相关研究方向的高 级职称教师组成3-5人的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博士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 文。
可聘请一名副导师协助指导工作2、 博士研究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课程学习应密切与科学研究和时间 环节相结合要提高自学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和社会经济调查能力学位 课一般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进入调查研究阶段导师根据研究生的 知识结构和论文需耍指定选修和补修课程,可跨学科、跨学校修课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博止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读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其中学位 课不低于14学分未具硕士学历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优秀硕士提前攻读博士者除外),须 补修所录取专业的相应硕士专业全部学位课程;具有硕士学历跨专业录取 的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录取专业的相应硕士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6-8学分 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Htcnd 开学主讲 教师考核 方式备注学 位 课0000801英语(上)751.51考试0000802英语(下)751.52考试000090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7031考试农业经济研究专题5031考试经济理论前沿5031考试农业经济Seminar4021、2考试非学 位课资源环境经济学专题4022农产品贸易专题4022制度经济与农村发展专题4022农村金融专题4022现代金业管理专题4022计量经济分析与软件应用4022宏微观经济学4022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4022茶业经济管理4022补 修 课中级经济学同硕士生农业经济专题同硕士生现代管理学专题同硕士主统计分析同硕士生实践 教育0000818教学实践(120学时)M82考核0000819学术活动5考核社会实践2合计本专业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六、实践教育1. 学术活动5学分。
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和听学术报告,具体要求根 据《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2. 教学实践2学分教学实践环节具体要求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参 加教学实践的暂行规定》学术活动、教学实践为必修环节,不计入课程学习总学分七、 学科综合考试与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博士生要举行学科综合考试,检查博士生是否掌 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确定能否进入论 文阶段的重要根据学科综合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综合考试由3-5 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 持在综合考试的基础上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研 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八、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 途径,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 生本人完成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用二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2、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强调同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密 切联系一般要求安排在第三学期内进行开题报告,广泛听取意见,具体 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暂行规定》3、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的中请程序和时间安排以及具体要求按照《福建农林大 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执行。
4. 发表文章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具体要求见《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 公开发表论文的暂行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