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1.pdf
6页1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的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 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 两教时第 一课时教学重点 :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通读课文 ;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 ; 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 苏州园林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 正音、正字,解释词语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补充两个多音字; 对称 chen、相间 jian 解释词语: ( 出示投影 - 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2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 朗读课文要求 掌握字的读音 ; 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 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 四) 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 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 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 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 、“鉴赏” ( 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 苏州园林 ( 总体 ) 问:第 2 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 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问:课文的第3、4、5、 6 段内容与第2 段是什么关系? 第 2 段是总说,第3、4、5、6 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3 问:课文第7、8、9 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问:读第10 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 投影显示 ) :总说 ( 完美的图画 )- 分说 ( 第 2 段) 大处讲究 :布局 (3 段) 配合 (4 段) 映衬 (5 段) 层次 (6 段) 细部注意 :每个角落 ( 第 7 段) 门窗图案 ( 第 8 段) 色彩 ( 第 9 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 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 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 布置作业1. 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2. 笔答课后练习二、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 总结全文教学内容和步骤: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4 ( 一) 检查生字词 ( 二) 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1. 作比较 如第 5 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又如第 9 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2. 举例子如第2 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 描摹如第5 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 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1.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2. 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3. 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4. 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1.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 5 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5 第 1 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 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 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 7 段中的描写,第1 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如第 2 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 5、6、7、8 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l) 准确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 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 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2) 周密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 投影显示 )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3) 精练请读第 7 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6 排比:第2 段; 设问:第3 段 ;比喻:第3 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 4、 5、7、8、9 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 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 配乐朗读课文 ( 边出画面配合 ) ,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六) 布置作业:1. 笔答课后练习五、六、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