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课《观潮》教案新人教版.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精****源
  • 文档编号:291216998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0.8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观潮课题观潮课型新授总课时一课时第1 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 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教学重点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2、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2、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教学资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一、入境生趣 1 、 钱塘江大潮, 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以此来赞美钱塘江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录象,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 (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录象,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争相观看, 万人空巷, 十分热闹 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南宋词人周密走进观潮 ,领略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吧2、作者及背景简介周密,字公谨, 号草窗,( 与吴文英 (梦窗)齐名,人称“二窗”。

      ) 四水潜夫等湖州人,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诗文都有成就, 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这是周密在南宋灭亡之后追忆往事的一部作品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同桌互相补充引领自学二、自学生疑:朗读课文,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2、学生大声读课文, 对照注释, 疏通文意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1)读准字音:雷霆(t n)杨诚斋(zhi ) 艨艟 (m nchn)如履平地( l )倏 尔 ( sh)一 舸 无 迹 ( )善泅(qi )僦 赁(ji l n)罗绮( q)鲸 波(j n)(2)辨明词义: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则玉城雪岭(城墙)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突然; 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溯迎而上,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学生朗读课文, 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译文略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教师提示: 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 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探究展示三、学习释疑:理清文章思路,研读内容1、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思考:(1) 、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 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明确:从“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用?明确:揭示描写对象, 总领全文, 点明题旨2) 、“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这些方面的特点?明确: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

      概括起来就是:潮来之状雄伟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 弄潮之势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 研读文章内容, 欣赏语言美, 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 、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 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 、 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 、 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 运用比喻、 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学生明确:这个场面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 声势浩大, 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教师点拨: 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 是采用动静相衬的方法,造成起势浩荡,转瞬即逝, 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学生明确:描写壮士形象的句子是:“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突出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的句子是:“争先鼓勇而旗尾略不沾湿”教师点拨;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 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 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 观潮的人越多, 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 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 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话,那么演习图、 弄潮图及观潮图可视作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辉映成趣, 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从而突出了人在与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引导点拨四、点难拨疑:师提问题,学生思考, 升华情感: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探究、 交流 问题 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问题 据说近几年, 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 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 明确 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 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这一环节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上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别忘了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灵,我们要有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 勇于拼搏 这无疑是人格美的一大体现训练达标一、给下列字注音艨艟()履()倏()僦()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方其远出海门:3溯迎而上: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四、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当堂拿出练习本, 完成课堂作业,小组展开评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总结反思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 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 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 写景记事相融合,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借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学生各抒己见, 畅谈阅读的感受板书设计观潮海潮的雄伟壮观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英姿观潮人众之多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课后反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5 对点精练五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0 对点精练一 精解实词含义.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 对点精练一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任务四 因形悟神立象尽意精准分析概括形象.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3 课文2 劝学.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专题02 现代文阅读II(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3讲 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练习)(原卷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2讲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练习)(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2讲鉴赏诗歌语言(讲义)(原卷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1讲 诗歌形象类鉴赏(讲义)(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6 对点精练四 精准分析概括形象.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4 对点精练一 精准判断选择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8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任务组一 整体阅读.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1讲强化读文技能 (练习)(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3 对点精练一 精准判断信息正误.docx 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6 对点精练一 精准分析思路结构.docx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微专题之第35练.docx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微专题之第16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1 限时综合训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