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7.doc
5页第七讲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作业第七讲练习题一、 概念解释1. 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体验危机(也就是说,个体还没有探求有意 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没有对职业和理想选择做出 决定,而且对这些问题也很少表现出兴趣2.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相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或者 说,自我概念是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 境的体验3.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 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简言之,自尊就是一种个 人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4. 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对“自己是谁?”“自己 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5. 心理延缓期: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青少年需 要一个心理延缓偿付期,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 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在承继儿童期之后的青少年6. 同一性早期完成:是指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体验危机二、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 项)1. 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勤奋对自卑是哪个阶段所要解决 的心理社会任务? (A )。
A.学龄期B,青少年期C.成年初期D.幼儿期2. 认为自我的变化是文化中所定义的角色或地位的变化,通常与个体的生理 及社会性知识的变化相对应,这一理论范式是指(C )A.历史研究范式B.社会历史范式C.社会文化范式D.历史文化范式3. 从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中来评价自己并由此内化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是指(A )A.外部自尊B.现实自尊C.内部自尊D.基线自尊4. 自我同一性的解构发生在(A )A. 11-14岁 B. 15-17岁 C. 18-22岁 D. 23-25岁三、 填空题1.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对自我的终生发展进行了最为细致的 描述概括来说,他对自我的终生发展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我形成的 过程和自我发展的阶段2. 马西亚认为,青少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解构”、中期“重构”和 后期“巩固”三个阶段3, 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是青少年期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 任务四、 判断正误1.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对于个体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个体人格稳定发 展的奠基时期心2.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是青少年期主要要解决的任务,在青少年期以后 的发展阶段中自我就不再有其进一步的心理社会任务。
x)3. 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是制约整个青少年时期 同一性发展的重要基础x)4. 同一性的形成只是一个心理过程x )五、 简答题1. 为什么说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答:一般认为,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这主要是基于 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变化包含了个体自我感觉的第一次 实质性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②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 变化③青少年期社会角色的变化使青少年需要面临一系列以前没有涉及过的新 选择和新决定2.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与自尊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答:(1)自我概念具有以下7个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组织或结构在这一 结构中,人们对所遇到的关于自己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或划分范畴,并把不同的 范畴相互联系起来②自我概念是多侧面的,自我概念的特定侧面反映了特定的 个体或群体所采纳的范畴系统③具有等级性自我概念结构的最底层是对行为 的知觉,在此之上是对语文、历史等学业的分支领域的推断,进而是对自己在学 业和非学业两个领域的推断,最后是对一般自我的推断④个体的一般自我概念 是稳定的,但随着结构等级的下降,自我概念越来越具有情景特殊性,并逐渐变 得不稳定。
⑤自我概念的维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⑥自我概念既包括对自我 的描述性内容也包括对自我的评价,前者如“我很快乐”,后者如“我在学校表 现不错”⑦自我概念能够和其他结构如学业成就区别开来,即自我概念具有较 高的结构效度C2)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特点:①青少年自尊发展具有稳定性与变化性; ②青少年自尊发展具有差异性3. 埃里克森关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观点有哪些?答:(1)埃里克森指出,同一性作为一个自我形象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 这些成分包括:.职业/事业同一性个体愿意从事的事业和工作政治同一性个体是保守的,自由主义的还是中间派宗教同一性个体的精神信仰关系同一性个体是单身,结婚还是离婚等成就,智力同一性个体追求成功和增强智力的动机程度性同一性个体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双性恋文化/种族同一性个体来自世界的哪个地方或哪个国家以及个体对他或她 的文化遗产的认同强度如何兴趣个体喜欢他的事情,包括运动、音乐、业余爱好等人格个体的人格特征(如内向或:友好或敌对等)身体同一性个体的身体形象2) 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期的同一性是不断地丧失与获得的过程,同一性 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在青少年期和成年初期会反 复出现,个体也会从某一同一性状态转向另一状态。
3)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在埃里克 森看来,这一任务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于其前的各种危机的良好解决,即那些没 有获得“信任感”、建立“自主性”、形成“主动性”、养成“勤奋”品质的儿童 在青少年期是很难形成同一性的另一方面,这一任务的解决依赖于青少年与他 人的交往4)在指出青少年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的同时,埃里克森也提出了 “心 理延缓期”的概念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本身所固 有的复杂性使青少年需要一个心理延缓偿付期,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 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在承继儿童期之后的青 少年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 联系实际分析青少年自我概念具有哪些特点?答: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青少年期自我概 念的发展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抽象性和理想化,青少年思维的抽象性和理想性也使青 少年倾向于以抽象性和理想化的方式进行自我描述;青少年的自我极念在结构上更加分化;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组织性和整合性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存在年龄差异;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2. 阐述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
答:同一性建构是指整合个人变化、社会要求和未来期待的一个过程埃 里克森指出,同一性建构包括创造一种同一感,即个人感觉到的人格同一和他人 所承认的在不同时间中的相似性换句话说,青少年同一性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其 形成和获得同一性的过程青少年期的同一性建构对个体一生的同一性发展以及 完整人格的形成具有尤为特殊的意义马西亚认为,青少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解构”、中期重构”和后期 “巩固”三个阶段一) 青少年早期的同一性——同一性的解构青少年早期一般是指11岁到14岁这一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要体验人生 中的许多新事件: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较复杂的思维方式、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发展与同伴的新型关系、适应由小学到中学系统的复杂要求等这些急剧的生理、 心理和社会知觉的变化唤起了早期青少年对同一性问题的重要思考,他们开始重 新考虑童年期的价值观和身份因此,一些研究者常常把青春早期描述为同一性 建构的“毁灭性阶段”或“同一性的解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解个体的生理成熟、心理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三者的相互作用是探讨青少年期同一性建构的根本二) 青少年中期的同一性——同一性的重构青少年中期一般是指15到17岁这一个阶段。
在青少年早期急剧的生理和认知 变化之后,青少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调节和巩固这些变化以整合到不断完善的同 一性中如果说青少年早期的个体经历了同一性的毁灭阶段,青少年中期则开始 重建同一性从一定意义上说,青少年中期的个体开始了埃里克森所描述的同一 性的形成过程,尽力地寻求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之间的最佳平衡正如青少年早 期一样,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仍是制约青少年中期 同一性重构的重要基础三)青少年晚期的同一性一同一性的巩固青少年晚期是指18岁到22岁这一阶段这一时期个体要对童年期形成的重要 认同进行筛选井把它们整合到新的同一性结构相自我系统之中与此同时,他们 也在寻找有意义的表达自己以及被社会历认可的方式因此,青少年晚期是个体 最有可能实现同一性定义的时期,因此又被称为同一性的巩固时期这一时期的 心理社会任务包括:寻找职业道路、发展与伴侣的亲密关系、形成与家庭联系的 新方式、发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价值观以带到成年期的生活之中对青少年晚期同 一性发展的理解,我们同样要考虑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