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地球知识讲座和试题.pdf
16页地球知识讲座和试题一、地球的基础知识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北京时间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 万千米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 “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 纬距约为 111km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 30 ;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例 1. 一架飞机从甲地(40N,116 E)出发,以1110 千米 /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 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A40 N, 64W B50N,64 W C 40N,64E D50N,116E 简析:利用每度111 千米(111km/1)确定某地的纬度或经度。
并不是任意两点之间经度或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 千米,而只有在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度数相差1,距离相差111 千米(赤道周长为4 万千米,故4 万 km/360 111km/1) 从甲地到乙地是沿同一条经线圈飞行了9 小时, 飞行的距离为9 小时 1110千米 /小时 =9990 千米, 飞行的纬度差为 9990 千米 111 千米 /1=90,因此,飞机一定飞越北极上空,乙地纬度为90(90-40) =50,故该题B项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平面的同地面相割而成的正圆,称为“ 经线圈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中心线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度,以东的180 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 属于西经,用 “W ” 作代号东西180 经线合为一条经线东、西 ,两个半球划分:20 W 和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如图)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
20o W 160oE 70oE 160oE 20oW 110oWW 东半球西半球W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由于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例 2从 A 地( 60N,90E)到 B 地( 60N,140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东走B一直向西走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简析:如果将地球近似看着正球体,过地表两点和地心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为一正圆,该圆被地表这两点一一般分为优弧和劣弧 ,其中劣弧为这两点间的最短跳距离,因此 ,当这两点位于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 )上时 ,这两点的最短距离为赤道或该经线 (圈)被这两点分割的劣弧长度答案:D (2)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熟悉表1、表 2、表 3表 1 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重要纬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赤道( 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北 回 归 线(23 26 N)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南 回 归 线(23 26 S)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北极圈(66 34 N)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南极圈(66 34 S)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30 N 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30 S 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60 N 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60 S 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90 N 北极点位于北冰洋90 S 南极点位于南极大陆表 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重要经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本 初 子 午 线(0 )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180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60oN 90o E 140o E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20 W 东西半球分界线, 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160 E 东西半球分界线, 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120 E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照经线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表 3 七大洲和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大洲或国家纬度范围经度范围位置特征亚洲大陆1 17 N77 43 N 26 03 E169 40 W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和东、西半球,及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欧洲大陆36 00 N71 08 N 9 31 W66 10 E 跨东、 西半球 (冰岛),北半球中高纬度带非洲大陆34 51 S37 21 N 17 33 W51 24 E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北美大陆7 12 N71 59 N 168 05 W55 41 W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越,跨东、西半球(格陵兰岛),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南美大陆53 54 S12 28 N 81 20 W34 46 W 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赤道大致过亚马孙河口,热带面积广阔大洋州47 S30 N 110 E130 W 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和东、西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南极洲62 S 以南跨 360 经度南 极 圈 经 过 南 极 大 陆 外 围 , 长 城 站(66 13 S,58 58 W) ,中山站( 69 22 S,76 22 E)中国4 N(南部大陆21 N) 54 N 74 E135 E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地处中、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印度8 N33 N 72 E97 E 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日本(四大岛)31 N46 N 130 E145 30 E 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岛国家德国48 30 N 55 N 6 E15 E 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上俄罗斯43 N78 N 28 E170 W 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美国(本土)25 N49 N 125 W 73 W 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威夷州(北回归线穿过) 和阿拉斯加州 (北极圈穿过)巴西34 S5 30 N 74 W42 W 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带雨林最广埃及21 30 N31 30 N 25 E35 E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41 S10 30 S 113 E153 30 E 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半球,独占一块大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二)时区与日界线1、时区(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 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 为一个时区。
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 东十一区; 零时区以西的时区, 分为西一区 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 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 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 小时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 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 点时,东十区是14 点;西二区是2 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 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 个小时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 ) 15 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 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 1,若小于 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
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相加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节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2、地方时(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 小时,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 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 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 24)点在赤道上, 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 点,与其相对的经线 (昏线)的地方时为18 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 点、日落时刻是18 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时区和区时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 E 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 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
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 北京时间 ” 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 分钟4、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 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 度经线作为地球上“ 今天 ” 和“ 昨天 ” 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 时(子夜 )所在的经线性质:更日性 -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运动性-人文日界线。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