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新闻学笔记.docx
5页•第四章 解释性报道第一节 解释性报道简述和历史 一 解释性报道(Interpretive Report)1 含义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 一种报道文体 (李良荣)“提供新闻、 学识、消遣、都是报纸的正当功能此外还要加 一个解释的因素, 这对今天的报纸有空前的意义 (J.赫亨伯)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分析的报道,也就是那个被过多滥用的词语“有深度的报道” 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层意义的报道 —— (杰克.海敦)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 简历性的、 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这样就能 使新闻事件更明白易懂 ——(卡尔.林兹持诺姆) “主观的解释,客观地呈现” (展江,林克勤) “用相关的事实来解释和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方式” (杜俊飞) 2 两种文体的比较 (1)与评论的区别:用事实来解释某些新闻事件解释材料是事实而不是观点——客观呈现评论是主观观点和推理——主观个人色彩 (2)与消息的区别: 消息:局部解释,不影响主题 ——作者观点少表达 解释性报道:背景材料是主要支撑——材料决定倾向 例:《中青报》2004.3.15《语言学家说语言学家说“逗号逗号” 》 《150 年来泰晤士河第一次出现海豹》 二 解释性报道的特征 1突出”为什么“的要素,追根溯源,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2纵横联系,在比较种揭示意义 3供给背景材料,用事实解释事实 4夹叙夹议,利用权威观点下结论。
叙是根本,议是升华 三 解释性报道的特征 1对某事件的解释 2对历史时期的解释 3对人物的解释 4对法律政策条文的解释 四 解释性报道的历史沿革•1929 美国经济危机 “一个为什么变得与是什么同样的时代开始了” ——李普曼 •《时代》的成功 一周重大事件分类,综述,补充分析,图片•20 世纪 50 年代 麦卡锡风潮的教训 •80 年代进入我国五 解释性报道的意义 1 深度——报纸的有效文本 2 记者的才华与意义的展现 3 利于受众更好理解事件 4 潜移默化中影响舆论 六 解释性报道的不足 1 时效性 2 专家型记者的特殊要求 3 对读者的挑剔 •第二节 解释性报道的采访 •1 选准题材 全局型的宏观事物: • 重大的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和受众距离较远的事物 •如 战争,国际关系 原因背景复杂的小事 •如一些有文章可做的社会问题 专业性较强的新闻事物 •如受众强烈关注的科技成果,科学问题 •阅读《三联》 ,解释了哪些话题? •新闻事件复杂的各种原因 •专业性强的话题•2008 年(91 届)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关注解释中国 •“(今年的)国际报道奖授予华尔街日报记者,其对中国资本扩张的负面影响—— —从社会不公到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尖锐犀利的报道”。
•2001 年, 《华尔街日报》以一组关注中国的报道获得该奖项 •2007 年, 《纽约时报》记者约瑟夫·卡恩(JosephKahn)和吉姆·亚德利 (JimYardley)以一组展示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报道获奖•《“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 •《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 •《地方大兴土木中央难上加难》 •《西藏感受经济发展脉动》 •《不当房奴———中国中产阶级的心声》•《“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中国汽车业发展令决策层喜忧参半》 •《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 •《中国违规电厂、煤矿屡禁不止》 •解释 2009 杭州飙车案 •《广州日报》:《杭州飙车撞人案回顾:上升为全国性公共事件》——事件为何上升 为公共事件 •《南方周末》:《70 码?“欺实马”?》针对的是民众对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的质疑;•《中国新闻周刊》:《杭州飙车案 70 码背后:民意的红灯》——民意的形成过程;•《中国青年报》:《分析称杭州青年飙车撞人案演变成公共事件》——“民意”的形 成及其后果 •《时代周报》:《一场车祸的罗生门》——从对车祸真相的追究上讨论公共舆论的 形成原因 2 记者的广度和眼界 平时常收集相关资料 (平时积累) 3 采访视野关注过去未来,在横向和纵向方面采访资料,回答why How例 《中青报》三色报道 《萨达特在开罗被杀》中东和平的过去,未来 《三峡,无法告别》三峡工程的文化影响4 到现场获取关于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 •到现场发现细节,加深理解“多年来,Huang 和他的妻子一直在存钱准备买房,希望让儿子有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
他 们的儿子今年七岁去年年底,他们攒够了可以买一套三居室住房的钱但是 Huang 说, 他工作很忙,将签约买房的时间一拖再拖结果他的拖延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坐在 一家咖啡厅里,手指着天花板说,1 月份到现在这套房子已经涨价 40% ” ——《不当房奴—中国中产阶级的心声》 •描述建筑工地农民工生活场景 “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发挥着创造力,把铺盖卷起来,将下面的床板当作桌子试用厨 师温凤林(译音)灵巧地用这个地方切菜和削洋葱皮,从旧水桶中舀水冲洗食物和餐具 ” ——《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 •描写受害人之一的村民•“她掀开衬衣,让记者看到了腹部一道手掌长的疤痕,这是去年手术的结果……她无 精打采地卖着商品说道,就算得到了这笔钱也太晚了,不够治病,不够让她恢复健 康……她每个月会到张长健(译音)的诊所注射两次止痛药 ”——《中国赤脚医生打 响环境保卫战》 •丰富的消息来源体现采访的广度深度 A 类:非盈利性机构/组织信息源 (1)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其官员 (2)外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其官员 (3)中国非政府组织及其发言人 (4)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其发言人 (5)官方匿名信源 B 类:个人信息源:(1)专家(2)学者/研究员(3)受害者(4)证人(5)普通民众 (6)个人匿名信源 C 类:媒体/公司信息源:(1)媒体(2)公司 10 篇报道涉及信源共 121 个,最少的 4 个信源,最多的一篇涉及 23 个,50%的报道兼用 了三类信息源 •第三节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1 用事实说话 ( 1) 通过数据罗列解释事实1981 年普利策新闻奖《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出租车司机和居民的话”、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飙车”对杭州市交通的影响 (2) 用相关事实解释事实 (杭州飙车)分析各种事实的逻辑联系 (3) 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解释事实(不要乱用有关权威人士说) 《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杀一儆百”的“民意”冲动 •注重引用事实的平衡原则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几乎让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 所改变。
这些变化大部分对中国人都是有利的数亿民众因为改革而摆脱了每天消 费不足 1 美元的贫困生活……”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白暨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 的昂贵代价” “缺乏……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也是白暨豚濒临灭绝的一个重要原 因” •引用内部人的批评增添报道说服力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中国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在上个月发表的一篇文章 中指出,中国的环境问题已接近爆发危机前的转折关头这位以敢于直言而著称的 官员说,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饮用水不达标……” •《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我 读这些报告时我永远都高兴不起来, ’他说 ‘北京离不开这些人 ’他还说,北京努力 为登记在案的农民工提供诸如医疗保健等服务,但是北京这方面的资源已是捉襟见 肘 ” 2 灵活穿插,综合运用各种背景材料 •历史背景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相关的历史背景 《中青报》 《基因大战》 •社会背景 1995年10月28 《法制日报》 《辛普森案透视》 •个人背景 《人民日报》 《日本社会的怪胎》 •知识背景 《南方周末》1999.10.29 《畸形蛙之谜》 例文 萨达特在开罗阅兵时被杀萨达特在开罗阅兵时被杀 3 善用文学手法 • 悬念似结构 《执政20年》1978.7.31 《时代》 《第一个试管婴儿》 (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 王雷编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文学的多种表达方式抒情 《南方周末》2002.12.16 《三峡,无法告别 》叙述 说明 议论等方法并用 尽量不发或少发议论 4 解释性报道的故事化•华尔街日报体:DEE(Description 描写、Explanation 解释、 Evalution 评价):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待, 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在引述出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做出评价, 指出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华尔街日报体的启示:将难以理解的新闻主题化为形象化的个人或事实,帮助受众理解例《运用射线疗法治疗心脏病》•“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