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专题二考点二.doc
5页考点二古代文化知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 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 不肖诗》,都人士爭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 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 •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 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 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 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 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 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內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 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 有和网、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 代时丁口稅之半。
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 •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 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 •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秦和,古代名医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口/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 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 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 口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 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 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C. 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D. 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升官, 他均作诗表示祝贺B. 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 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C. 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溉出、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 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D. 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 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译文: (2)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俞献卿,字谏臣,歙人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岀游矣。
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 有异乎? ”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网尸,一县大惊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 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 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汆,至积谷数 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 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汆桑叶未吐而和买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会其兄为盐铁副使,• •徙开封府判官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他日,献卿在所拟中帝曰:“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路铃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 寇患,亟檄罢之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 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 •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暴风,江潮溢决堤,献卿大发卒凿西山, 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还,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最后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 仕,卒。
■【注】瘗(yi):埋葬5. 下列对文中i田i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口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 /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汆/桑叶未吐而和买B.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汆/桑叶未吐而和买C.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汆/桑叶未吐而和买D.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汆/桑叶未吐而和买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B. 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 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小国很早就建立了官员退休制度,各朝代退休年龄不尽相同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俞献卿聪明敏捷。
他少年时以文学出名;他在安丰县任职,有个和尚杀了自己的师父, 却想欺瞒县衙,被俞献卿识破,真相大白后,震惊全县B. 俞献卿恪尽职守他被派往象州协助太守处理叛乱,他反对弃城而逃;当初,他就预料 到会有人叛乱,用公款购买很多粮食,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C. 俞献卿深得皇帝信任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呈上好儿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一次, 皇帝看到名单中有俞献卿,即认可他出任这个职务D. 俞献卿关注民生,有才能他上书关心粮、布价格;他被派去管理淮、浙盐利,政绩显 著;他在杭州任职,杭州受到风暴侵扰,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译文: (2) 泾原路铃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Z译文: 答案精析1. C2. C [丁口,即男女人口]3. A [“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表示祝贺”有误]4. (1)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返冋, 在幽州旅馆张贴2)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tl渐加重,即使有秦和、扁鹊这样的 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参考译文】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 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上书斥责司谏高 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 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返回,在幽州旅 馆张贴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 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棊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 同时也扌旦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 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 进谏不难,釆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君主 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 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 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 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
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 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 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 然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疑,不只 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 重,即使有秦和、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 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请求减少五代时丁口稅的一半晋升知 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 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 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 百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治平三年(1066),其母去世,辞官回家守丧第 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5. D [原文标点: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 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汆,桑叶未吐而和买。
]6. A [“会试”应改为“殿试”]7. B [ “他就预料到会有人叛乱”于文无据]8. (1)面对危难苟且逃避,行吗?叛贼到了,还应当奋力抗击2)泾原路铃辖擅自在武延川开挖边防战壕,俞献卿推测一定会招致外敌侵扰的祸害,赶紧发 文制止参考译文】俞献卿,字谏臣,歙县人少年时和哥哥俞献可因为文学而闻名,都考中进士俞献卿 初次任职补授安丰县尉有个叫贵宁的和尚,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的徒弟杀了他,到县衙 欺瞒说师父出游了俞献卿说:“我和贵宁友好,他没有告诉我而离去,难道发生异常了? ” 贵宁的徒弟脸色变了,俞献卿就把他抓起来,找出埋葬的尸体,全县人大吃一惊俞献卿调 任昭州军事推官,碰上宜州陈进叛乱,象州太守不能尽职,转运使发文通知俞献卿前往帮助 他等到达后,太守打算弃城逃走,俞献卿说:“面对危难苟且逃避,行吗?叛贼到了,还 应当奋力抗击;不能取胜,不过一死罢了,怎么能弃城逃走? ”起初,昭州积存钱币极多, 俞献卿全部用来买粮,积累了几万石,等这时大军到来,靠这供给军粮授任殿中侍御史,担任三司盐铁判官俞献卿上书说:“天下粮食布帛日益消耗,物价 日益上涨,想不损伤民力,是不可能的现在天下粮食布帛的价钱,比祥符初年增加了几倍。
人们都说禾苗没有长成就被官府收购,桑叶没有长出就被官府征购淮、浙盐利不丰厚,朝廷命令俞献卿前往经营,俞献卿改立新法,每年增加盐税钱很多 恰好俞献卿的哥哥担任盐铁副使,调任开封府判官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