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西方电影史纲要最新(精华版).docx
11页西方电影史复习纲要一. 名词解释1. 法国印象主义 :( 第一个先锋派 )1917---1918 年贯穿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 始终, 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 , 在电影美学形式上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 开拓了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 ,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 : 路易. 德吕克 <上镜头性 >, 马赛尔 . 莱皮埃 <法兰西的玫瑰 ><黄金国 >, 让. 爱浦斯坦 <忠诚的心 >( 加速蒙太奇 ), 谢尔曼 . 杜拉克 :< 西班牙的节目 ><微笑的布德夫人 >阿贝尔. 冈斯<车轮>.2. 法国超现实主义 : 超现实主义电影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 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 - 布菜东的原则, 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 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 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 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代表人物及作品 : 谢尔曼. 杜拉克 <贝壳与僧侣 >, 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 .3. 德国表现主义 :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 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代表作品是: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4.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 ( 1924~ 1930)5.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提倡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美中不足的是,该派忽视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代表人物有 雷内?克雷尔、雷诺阿、让 ?维果、马赛尔 ?卡尔内代表电影为雷内 ?克雷尔的《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雷诺阿的《大幻灭》、《游戏规则》6.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 受 19 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 " 真实主义 " 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 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首部影片是《罗马 -- 不设防的城市》 (1945) ,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 (1948).7. 法国新浪潮 : 指 1958 与 1959 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 1950 年代末、 1960 年代初期的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
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楚浮、 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 自觉,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 形式由于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 发的拍摄方式而其主题上则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阿伦.雷奈的,《广 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 .8. 长镜头理论 . 景深理论 :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根据自己的“摄影影像本体论” 提出来的和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理论巴赞及其拥护者们,宣称,以爱 森斯坦为代表的传统的电影理论已过时, 只有长镜头理论才是现代电影观念巴赞认为,长镜头表现的时空连续,是保证电影逼真的重要手段蒙太奇把 完整的时空、事件分解,是极大的不真实导演通过蒙太奇分解,加进自己 的主观意识,不让观众加以选择,因此他主张取消蒙太奇这种理论对强调 影视作品的真实性,有积极意义,但完全取消蒙太奇,就过于偏激了电影、电视创作的实践证明,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需要的,应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如 :<400 击><公民凯恩 >.9. 法国左岸派电影 : " 左岸派" 五十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集团,因成员都住在巴黎赛纳河的左岸而得名。
他们是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阿仑罗布一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和亨利科尔皮等左岸派" 实际上并没有组成一个 " 学派" 或" 团体" ,他们只是一批互相有着长久的友谊关系、艺术趣味相投并在创作上经常互相帮助的艺术家他们基本上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电影创作较久的导演,如雷乃、瓦尔达和科尔皮; 另一类是以搞文学创作为主的,如马尔凯、杜拉和罗布一格里叶由于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成名之作都是在五十年代末、 六十年代初问世的, 如雷乃的《广岛之恋》 (i959) 和科尔皮的《长别离》 (1961)( 两片均由杜拉编剧 ) ,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1 ,由罗布一格里叶缔剧 ) ,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 (I 961) 等,加之他们的影片也十分讲求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法;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也被归为 " 新浪潮" 电影10. 新德国电影 : “新德国电影”运动发轫于 1962 年春天的有 26 位德国青年电影家联名发表的《奥勃豪森宣言》,他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对电影艺术诗学特征的探索却有着某种美学的一致性 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功能, 并将其纳入宏观的历史视野,将历史创伤和战后德国重建的阴暗画面交织展开,赋予历史思辨色彩和哲学深度 , 克服了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艺术封闭性, 在较高层次上达到了理性思辨与现实形象、电影审美与大众观赏性的生动融 合与有机统一。
代表人物及作品威尔格赫尔措格《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 家》. 福尔科施隆多夫《剧烈的争吵》 . 赖纳威尔纳法斯宾德《爱比死更冷酷》 , 《玛丽亚布朗恩的婚姻》 . 和威姆文德斯《城市里的夏天》 .11. 类型电影 : 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12. 库里肖夫效应 : 苏联电影导演列夫 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 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 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 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 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 饿、喜悦和忧伤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 基础,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 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 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 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13. 狭义的蒙太奇 : 狭义蒙太奇是指画面剪辑或音响组接的艺术技巧 .14. 广义的蒙太奇 : 广义蒙太奇是指影视作品构成形式及构成方法的总体创造思维.15. 印象主义学派 :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 1917 一 1928 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由于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因 此也被人们称为是“第一个先锋派”16. 奥勃豪森宣言 : 新德国电影” 运动发轫于 1962 年春天的奥勃豪森电影节 当时有 26 位德国青年电影家联名发表 《奥勃豪森宣言》 ,称“旧电影已经死亡, 我们对新电影满怀信心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电影语言⋯⋯我们要创造的电影应该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这个宣言本身就是人类对话精神的体现, 此后德国电影逐渐摆脱传统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走向世界, 成为当时欧洲电影与世界电影对话的新的一极二. 简答题.1. 卢米埃尔兄弟当时电影的特点 ?1. 实录 .2. 单镜头 .3. 户外( 诗意文化 ).4. 构图平衡与景别的变化 .5. 有选择的中上层社会 .6. 自娱性.2. 卢米埃尔兄弟就题材和内容的分类 :(4 种,见笔记 )3. 梅里爱的贡献与局限1. 发明了停机再拍 , 慢镜头, 快镜头 , 淡入淡出,二次曝光等特技 , 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
2. 他是电影史上第一位用电影讲故事的导演 , 他引进了戏剧因素, 创造了戏剧电影3. 开始使用全玻璃摄影棚拍摄,以便拍摄时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并且利用幕布来调节光的强弱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 梅里爱根据自己事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创立了“明星电影公司”,集制片和发行于一身,定期举办影片发行首映式,还召集发行商们观看5. 仅仅对戏剧式的舞台表演进行实录 , 永远是固定镜头中景拍摄4. 梅里爱的观点 :(3 点)1.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2. 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作者意志来观察、解释 , 以至脱离真实的新方法 .3. 电影能够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 , 但是这种可能是有限度的 , 其限度就是它把一部影片看成一系列的舞台场面 .5. 制片厂制度的 4 个特点?1. 发展大而全的垄断性企业 .2. 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 .3. 制片人专权 .4. 明星制度 .6. 类型电影的 3 个基本元素 ?1. 公式化的情节 .2. 定型化的人物 .3. 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7. 西部片的 3 个分期?1.1904---20 世纪 30 年代: 主要根据西部的故事和通俗情节拍摄的 .2.30 年代末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作为类型达到较完美的时期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至今: 用这个类型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 , 表达更为现实的情感, 体现某一种观念式 , 社会情绪 .8. 印象主义学派的主要特征 ?1. 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里叙事的表现 .2. 追求自然的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 .3. 确立新的摄影技巧 : 主观摄影 . 移动摄影 . 特技摄影 .4. 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 .9. 德国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 :1. 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 , 把艺术看作是自我表现的工具 , 用艺术来抒发个人情感或表现自己的观点 .2. 非常重视形式和手法 , 特别是着力挖掘电影特性和手法 , 以求得强烈的艺术效果.3. 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 , 重视写意 , 强调艺术的假定性 , 甚刻意歪曲事物的形象.4. 大多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 , 着重表现人物的不幸 , 残酷和悲惨有强烈的讽刺性.5. 画面风格上色彩浓重,对比度强;10. 新现实主义发展的分期 :1.1942---1945年: 孕育期.2.1945---1950年: 全盛期.3.1950---1956年: 分化期.11.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 ( 内容题材 . 形式特征 )形式特征 :1. 纪录性 .2. 实景拍摄 .3. 长镜头的运用 .4. 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5. 结构形式 .6. 地方方言的运用 .内容题材 :1. 反对战争 .2. 反对饥饿 .3. 反对事业和贫困造成的困境 .4. 发表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12. 新现实主义的局限和影响局限:1. 对电影艺术作了狭隘片面的理解 , 没能充分发挥电影艺术潜在的美学本能 --- 即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2. 把表现对象局限限于普通人 , 特别是贫民的日常生活3. 追求纪实美学风格 , 只对生活表面进行逼真的描述 , 缺乏对社会本质和人内心的深刻揭示4. 电影语言的薄弱影响: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