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外古诗文鉴赏.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16571950
  • 上传时间:2023-08-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2)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6.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7.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8.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9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0.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1.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2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农村(田园、乡村)风光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破、鸣、点(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吟余小立阑干外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比喻同胞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排挤、互相斗争的内幕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

      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

      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