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营销与传播学经典图书.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405608
  • 上传时间:2017-10-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6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播学经典图书传播学可能是仅次于出国申请 MBA 的又一热门但众多申请者中,又有几个完全知道这 10 本学界推崇的经典著作呢?1)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被誉为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学者之一的李普曼做了 36 年的专栏作家,一生写下了 14000 篇文章,而翻译到中国的只有一本薄薄的《公众舆论》,但正是这本薄薄的《公众舆论》被公认为了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在这本书中,李普曼第一次对公众舆论作了全景式的描述,也论证了公众舆论的脆弱,摇摆和不可信任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复杂和规模使得一般人难以对它有清楚的把握现代人一般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深度关切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很少认真涉入公众事务讨论他们遇事往往凭印象、凭成见、凭常识来形成意见正因如此,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的利用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

      此外,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像之间的主要连接物议程设置过程描绘了舆论在一个民主制中如何发挥作用直到 1972 年麦库姆斯和肖的文章发表在《舆论季刊》上,议程设置才被命名李普曼作为最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的学者之一,对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经典论著《公众舆论》也因为对上述传播学问题的精辟论述而经久不衰2)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芝加哥学派将传播看作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之为“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学者”的罗伯特•帕克与李普曼不同,帕克一生的著作不多,除了博士论文以外,《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他惟一著作《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共四部分 18 章这四部分分别为“移民报刊的生存条件”;“移民报刊的内容”;“移民报刊的历史”以及“报业控制”在这部著作中,帕克还提到了传播学一直到现在还在研究的论题:媒体内容怎样影响公众意见?大众媒体是怎么被公众意见所影响的?大众媒体是否能够带来社会改变?人际传播是怎样与大众传播进行联系的? 帕克虽然对传播的研究是从具体微观的传播手段——报纸入手的,但他的基点始终是将传播作为社会何以可能的基础,传播在帕克这里也是具有本体论的意味。

      3)拉扎斯菲尔德的 《人民的选择》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Paul F Lazarsfeld)在形成现代传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研究.被称为"现代的达芬奇".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和他的助手一起完成的《人民的选择》(People’s Choice)被称为 "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研究",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 1940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对调查数据分析后,得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说其中得出了“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一是“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的形成此外,将面对面的访谈和分组试验、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也是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方法论体系做出的一大贡献阅读《人民的选择》不仅可以对传播学早年的学科发展有清晰的了解,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有效的研究方法。

      4)哈罗德•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传播学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传播学科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在 1948 年其著作《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提出传播的“三功能论”,即监视环境,揭示那些会对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地位带来影响的威胁和机遇;协调社会关系;传递社会遗产还在书中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五 W 模式,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to 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除了以上所说的 5W 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三功能说外,拉斯韦尔还在传播学领域做出了其他许多贡献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则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而今天的宣传分析,已被纳入到了传播研究的一般体系中;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社会科学,并使其与政治分析相结合,从而在社会层面上运用了个体内部的弗氏理论;他还帮助创办了政策学,这是一门整合了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行为的交叉学科5) 霍金斯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早在 1947 年由罗伯特•霍金斯和 12 位当时美国最有权威的大学里的一流学者共同起草的《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报告阐述了传媒机构自由与责任的相互关系。

      报告指出:新闻机构的自由应以推动民主政治、承担社会责任为目的,如果新闻机构逃避它的社会责任则意味着将丧失自由报告呼吁新闻机构要从道德、民主和自律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这份报告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媒应该实现下列政治功能:提供信息、启迪公众以使公众能够自我管理、监督政府传媒如果逃避民主的责任将会失去新闻自由,传媒应该以道德、民主和自我防卫来提高自己的表现电视传媒也是如此那么,比电视台恶作剧的举动是否丧失了它的传媒公信力?电视受众在以后是否会信赖电视所报道的新闻真实?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后果又将由谁来承担?50 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份报告仍然对当今世界各国传媒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年来许多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事实来看,传媒从业人员守则的制定、传媒评议会的成立、各大报公评人制度的设立、定期专栏批评同业采访和写作之得失等做法,无一不受这本书的启迪和影响,这是社会责任论思想的具体实践6)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早期兴趣在实验心理学,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霍夫兰在二次大战后期和战后,为美国军方的战时宣传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控制实验,被研究对象达 4000 人。

      他提出了信息源条件、说服者条件、信息本身的条件、说服过程等诸多观点,把说服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经验的重复来进行说服程序的设计战争结束后,霍夫兰带着同事和资料回到了曾工作过的耶鲁大学,继续进行传播和态度改变方面的研究直到去世霍夫兰主持撰写出版的《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共 分 5 卷,其中以《传播与说服》最具综合性和学术性,是这套丛书中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涉及一系列命题,是说服研究的奠基作,引发了一系列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在耶鲁丛书中单独构成专著例如,信源的可信性研究有力地扩展了传播者研究的视域,恐惧诉求的分析有利于深入认识受传者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内在原因,一面之辞和两面都说、先说和后说的对比研究更为传播策略和技巧研究增添了崭新话题《传播与说服》中一系列的研究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说服的定律第二,研究采用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假设态度的改变是基于求变的动机强过不变的动机第三,研究的方法为实验室的实验法耶鲁研究并未使用传媒的讯息或宣传节目,而是使用人际的传播少数几个研究曾使用到录音的演说和画面的文件,但无益于大众传播的设计当时的研究学者认为,说服的效果可同时适用于实验和自然的环境中,而实验室的发现自然可以应用在大众传播的说服效果。

      7)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1948 年,维纳的《控制论》问世这是一本技术性很强的书,不易读懂为了使控制论的观念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维纳在 1950 年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这本书从技术谈起,逐渐将视角扩大到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包括人类与动物不同的学习机制、语言的机制和历史、信息的组织方式、法律和传播过程的关系、传播和社会政治的关系、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语言中的曲解问题等等话题在书的后记中,Walter A. Rosenblith 评价自 1950 年以来,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政治家、社会政策制订者看待技术进步中社会变革的方式将系统科学引入法学领域的尝试,自系统科学问世之初就已经开始控制论创始维纳运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对有关法律、正义、道德、社会控制等问题所作的“纯技术性解释”,为人们从全新的角度追踪、控测、确定和把握复杂纷纭的法的现象勾画出了另一番图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一本将熵和信息传递的概念贯穿始终的著作,并以此作为观察其他社会问题的线索读这本书将有助于从更为深广的层面上理解传播过程的本质传播学对控制论的运用是普遍的,现代传播学中的制度、规范、法规、政策与管理,受众与传播效果等几乎所有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无不渗透着控制论的观点,控制论对传播学的重大的贡献是把反馈的概念引入了传播过程的研究,这对于认识人类社会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8)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学》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学科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对于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首先,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传播学,这是其最大功绩1949 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传播学的创立其次,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等第三,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是施拉姆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等人的研究加以综合、整理,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是施拉姆第一次把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并在使之系统化方面殚精竭虑;是施拉姆亲自建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在这些机构培养出的大批研究生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美国当代著名的传播学者1947 年,施拉姆创办了伊利诺伊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所,并在那里开设了传播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1950 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通过,施拉姆正式担任该校传播系主任1956 年,施拉姆又在斯坦福大学创办了一个传播学研究所。

      1973 年,施拉姆出任夏威夷东西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所长施拉姆著述颇丰,他曾主编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并曾出版过近 30 部论著,还开辟过几个新的研究领域,如电视对儿童的影响问题、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问题、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等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 1949 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施拉姆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并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9)麦克卢汉的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代表作麦氏认为,媒介不是专指狭义的广播、报纸、电视等从事大众传播工作的机构,而是在更广意义上实现人的延伸的各种技术与中介这些媒介有很多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根本未被人意识到,如道路,服装,住宅,时钟,轮子,飞机,打字机,游戏,乃至武器在《理解媒介》的第一章第一段里,麦克卢汉这样写道:“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