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大思想家读书笔记1.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78536041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大思想家读书笔记此书主要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黄宗羲和王夫之他们的思想如明星般闪耀老子:生命的大智者古代对男子美称为子,而男子中德高望重者为老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创立的道的思想和无为而治为世人所熟知老子以前就关于宇宙本原的问题有各种说法,有认为上帝主宰的,有将如金木水火土等列为本原的试图从自然界中找出统一的物质基础的人老子从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找到了“道”这个总根源,就既说明了世界的多样性,(“道”生万物),又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万物最终复归于“道”)这是老子高于前人的地方老子最突出的贡献是在辩证法思想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在矛盾着的两方面中,一方是不能离开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老子把这叫做“恒”,即是永恒的道理根据“反者道之动”原则,老子强调要达到某种积极的结果,先要从他的基础去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种朴素辩证的方法论,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法则,初步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强调无为而治,他的朴素的辩证观缺乏抽象的科学论证。

      它只注重柔懦,而反对积极的进取过分强调了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了斗争性的一面,因而含有走向相对主义的可能性老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家,他以九流百家之祖的姿态在春秋末期就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思维水平孔子: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孔子开创性的工作有很多,其中一项就是讲授私学陈胜吴广那句惊天动地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许就是受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影响吧到今天为止我们又何尝不是还在追求教育的平等呢?谈到孔子就不得不谈“仁”的问题了,孔子曾经从政,在期间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社会观便是其“仁学”思想仁学”的核心是“爱人”,而“克己复礼”是实现仁的途径爱人”要求统治阶级内部贯彻“忠恕之道”,这样就可以消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但孔子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姓封建地主和旧贵族之间的矛盾,用“忠恕之道”是不能调和的,这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立场是偏于保守的孔子作为思想家也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世界观的核心是信天疑鬼,方法论是“中庸之道”信天是没有摆脱西周以来的传统天命观的束缚但他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又使得他的“天”带有自然的色彩。

      孔子的“中庸之道”既有辩证法的内容,又有形而上学的内容它肯定事物的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转向反面,这是符合辩证法的但它又要求坚守这个限度以免走向反面,这就是形而上学了孔子为文化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作为春秋时期文化的普及者,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现象,大规模地招收弟子,实行因材施教,运用启发思想,这些都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孟子: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孟”思想后来也成为中国封建思想的主流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道”的学说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孟子提出这样的政治理想,根源于他的民本思想随着奴隶制的逐渐瓦解,人的价值提高,战国时期人的力量更充分地显示出来,统治者也不得不重视百姓的力量,于是重民思想发展起来了孟子更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暴君可诛的主张,还指责了暴政之下严重的阶级对立:“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的王道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有合理的民主因素。

      但他的思想依然是剥削阶级的,他虽然看到了社会分工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但他以社会分工为理由来论证社会上剥削制度的合理性孟子提倡仁政说的基础是性善论,他的性善论是道德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他提出要找回善心,就要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这便是孟子的认识论,这种思想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它的进步性是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对西周以来传统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作主观主义的改造庄子: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宁愿过贫苦的生活而不去当官求取富贵,他把惠施的相位比作“腐鼠”而自比凤凰,因为他厌恶虚伪的仁义礼智的封建制度在哲学上,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道者为公”的自然观和“知有所待”的认识论提出世界的本原是“道”,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他探讨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问题,认为时间是无限的,没有结束,这是因为凡事有他的根本,而根本又有根本他还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认为整个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在认识论方面,庄子最突出的是反对儒家和墨家独断论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没有客观标准,因为历史是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情况关于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庄子认为认识者的能力是相对的,无客观标准,因而人无法取得正确的认识,他甚至对人是不是在认识也表示怀疑,“庄周梦蝶”便是一个例证。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最重要的特色,它不仅贯穿与认识论,成为认识论的基础,而且贯穿于方法论他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在发现矛盾一方的同时又可以发现它的对立一方他看到许多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片面地夸大了事物变化的绝对性,错误地认为转化是没有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他的相对主义理论既有辩证法的因素,又有诡辩论的因素最终是怀疑和对整个世界的否定,也是他最终隐居的原因荀子:不是“醇儒”荀子通过既批判又继承的方法,对先秦诸子的片面性加以揭露,对百家子长加以吸取,建立起了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思想界的殿军大师殷周以来的宗教唯心主义都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荀子把“天”解释为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否定神造论,认为自然现象是自然界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天有常数矣,地有常数矣”,自然界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区分了天与人,提出“明与天人之分”的思想,他虽然看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分,却认为人类治乱和自然过程是没有关系的,否定了其联系性荀子还反对迷信,根本否认鬼神的存在,这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无神论思想,他还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定胜天,改造自然。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既注重天道,又强调人为;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他思想最可贵的地方在自然观的基础上,荀子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论思想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的认识活动是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进行的,人可以认识客观事物,认识既由能知的主体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认知通过感觉到“征知”的阶段,强调要发挥理性的作用,全面地去认识客观事物,这就要求“虚一而静”的人生方法,就是在认识的时候要虚心、专心、静心这突出了认识的全面性和能动性,但过分夸大了心的作用,有唯理论的倾向董仲舒:“大一统”的设计者汉武帝时期封建的汉王朝发展到顶峰时期,统治者迫切需要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的神学唯心主义便应运而生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核心便是“大一统”,他认为要巩固封建一统的专制统治,必须“尊君”,在政治思想上建立起君王的权威;为了缓解当时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他劝告当权者吸取秦亡教训,提出“更化”和“德刑必重”的主张;在经济上主张“限民名田”既限制豪强过分兼并土地 董仲舒对儒家的哲学理论进行了唯心主义的改造,使之罩上了一层浓厚的神学色彩,这反映了统治者欲借天神的权威来弥补自己统治力的不足他的哲学以神化了的“天”作为核心思想,这种天正是地上封建大一统的影子,所谓天的意志,实质上是地主阶级最高利益的代名词;天的权威不可侵犯,也就是说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高于一切,董仲舒所编造的神学化天,长期被封建统治者鼓吹和利用。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法家的集权思想和阴阳家的学说,被董仲舒用来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由此而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说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体系从他开始,把孔子神圣化,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由此开始了“独尊儒术”的时代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孔子所创的儒家学派由孟子和董仲舒继承发展后,在封建社会由前期转向后期时又产生了第3次变迁,朱熹便处于这个关口上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朱熹把“理”当作最高和基本的概念,用它来解释世界的本质及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的存在原因他所说的理虽然是从客观事物中抽出来的,却并不是事物本身的规律,而是离开事物能独立存在的观念,“由此理,便有此天地”,理是先于天地产生的,是万物的根源他的“理一同殊”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即统一,又有差别,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但其归根结蒂是为封建的等级制度辩护的 在认识论方面,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的方法,认识的第一阶段是“即物穷理”,就是积累,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量变吧;第二个阶段就是大彻大悟,得到全知全能的知识,达到质变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封建社会中钳制人民思想、消除人民斗争意识的工具朱熹的哲学思想,包括以理为主、理气结合的“天理”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知先后行”的知行学说,理欲之辩的人性论和修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和历史观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朱熹利用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哲学上很多问题,如理气、一多、知行、理欲及一分为二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留下可供探讨的新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唯心主义发展的最高峰王守仁:“致良知”说的倡导者王守仁继承孟子的说法,把人心固有的先验意识和生来具有的道德行为本能叫做“良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锐化使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就是推广封建道德标准他有一套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做基础,其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哲学问题,就是“心外无物”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意识就是心的本质,是人心活动的主要内容,所以封建社会的道德是本身存在的,是完美的由于“良知”是自然完美的,所以他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他把良知当作根本,用良知同一世界,从而把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发展得更加完善王守仁从心学方面提出了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意识的能动性、存在和意识的关系、知行关系等,刺激和推动了后来的唯物主义向更高级发展他的反权威、反教条的精神及其生动活泼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有重要影响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的社会政治思想非常明晰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和封建官吏制度的实质,对君臣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臣不应为了皇帝一姓,而是为了“万民”,提出“君臣共治”的思想,打破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思想。

      黄宗羲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君权,设宰相制,并使学校参加议政经济上主张授田于民和工商皆本文化上严厉批判了明末腐的学术和窒息人才的科举制度他的主张反映了时代的大转变,代表着明清之际我国江浙一带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思想但他的哲学思想却没有他的政治思想那样明晰,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一方面,在理气问题上,他宣扬“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程朱学派的客观唯心主义;另一方面,在心物问题上,他又宣扬“一切唯心”,接受了王守仁“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坚决反对理在心外的唯物观点王夫之: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时代思潮的哲学代表,是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即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做了系统的总结,又启迪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的发展他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出他对气的论述上,他通过气的举例说明了物质不会生灭,物质永恒存在他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有着较深刻的认识,提出客观事物就是“实有”的思想,不但物质本身是实有的,物质的属性和他的客观规律也是实实在在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国开山东开大《土质学与土力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中学教师资格证】.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特许经营概论》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真题(含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与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自然现象探秘》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消费心理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小微企业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开大《资本经营》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考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视频策划与制作》形考任务1-4答案.docx 2025国开《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形考任务234答案+期末大作业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煤矿地质》形成性考核123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冶金原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x 2025国开《在线学习项目运营与管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 2025国开电大《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阶段测验1-4答案.docx 2024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环保工程师---2023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2025国开《液压与气压传动》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060616计分:形成性作业2、3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