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解析.pdf
15页1 - 高二期中考试理科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 小题,共50 分)1.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答案】 D 【解析】【详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道家代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D 正确;儒家提倡“仁”“礼”,法家强调中央集权和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2 - 3. 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礼”的思想孔子崇尚周礼,即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故答案为B 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排除 AC ;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4.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从而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 故 B项正确; A项包含在B项之中; C项错误, 错在“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项错误,汉武帝对黄老之学不满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根本不同,而且与以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学也不同,主要是迎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的“君学”,非常适合当时的汉武帝统治思想5. 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与下列哪两个人物密切相关- 3 - A. 鲁昭公和孔仲尼B. 嬴政和韩非子C. 汉武帝和董仲舒D. 朱熹和王阳明【答案】 C 【解析】【详解】孔子时代提出早期儒家学说,只是百家争鸣时期的一家之言,并未成为主流思想,故 A 错误李斯为法家代表,而秦始皇厉行法家政策,曾“焚书坑儒”,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汉武帝采纳并实行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独尊的地位,故C 正确朱熹和王阳明对正统思想儒学进行了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迁,故D 错误6. 从“宋代”“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者”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人物是( ) A. 荀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格物致知”,故C 项正确;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守仁和李贽是明朝时期的思想家,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李贽批判程朱理学、孔孟学说,反对神化孔子,排除ABD三项。
7.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A.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B. 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 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答案】 D 【解析】实学更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等级,故A 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为反传统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并未迎合统治者,故B 选项错误;融合佛道思想为宋明理学,并非明清反传统思想家思想,故C 选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通经致用,曾国藩等人建立近代- 4 - 工业,摒弃空谈,是经世致用的体现,符合时代要求,故D选项任确8. 黄宗羲认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思想的核心是:A. 维护封建礼教 B. 提倡经世致用 C. 批判君主专制 D. 主张君主立宪【答案】 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根据“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是在批判君主专制,而非维护封建礼教,也与经世致用无关,故排除A、B项,君主立宪的主张出现于 19 世纪中后期,故排除D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故选C。
9. 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永春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 他视知识为美德, 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 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A. 普罗塔戈拉B. 苏格拉底C. 但丁D. 康德【答案】 B 【解析】从材料“视知识为美德”“引导人们关照心灵”可以联系所学苏格拉底的主张“知识即美德”;“无畏的殉道者”也符合苏格拉底为道而死综合上述信息,可知该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故B 项正确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康德认为“人非工具”,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提倡人文主义故ACD错误点睛:找出重点的关键词“知识为美德”“关照心灵”“无畏的殉道者”,勾勒关键词所组成的整体形象,找出问题的答案10. 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以人为最重要的参照标准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这体现的是A. 人生而平等B. 美德即知识- 5 - 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天赋人权【答案】 C 【解析】【详解】“人生而平等”与“天赋人权”强调的是人的权利,是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故 AD项错误。
“美德即知识”强调“美德”与“知识”并重,材料主要体现人与万物的联系,故 B错误根据材料中“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强调人的感觉的重要性和相对性,人是衡量与万物联系的根本尺度,故C正确11.14 17 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遍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启蒙运动D. 思想革命【答案】 A 【解析】从题干材料“ 14 -17 世纪”“从意大利兴起”可知是文艺复兴运动,A正确;宗教改革开始的时间是 16 世纪,从德国开始,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 世纪,排除B、C;D太空泛,排除12.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面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句话的意义是A. 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C.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D. 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答案】 B 【解析】“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意味着马丁路德认为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沟通,不需要教皇和教会做中介,从而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故B 正确;马丁路德认为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沟通,并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故A错误;“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
只是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并未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故C 错误; 14-16 世纪文艺复兴,16 世- 6 - 纪宗教改革开始,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3. 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中,“三权”不包括A. 立法权B. 司法权C. 行政权D. 外交权【答案】 D 【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AB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外交权属于行政权,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4.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不绝口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B. 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C. 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D. 批判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D 【解析】【详解】 作为启蒙思想家,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不是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排除 A;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不符合伏尔泰思想目的,排除 B;材料不是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排除 C;材料表明伏尔泰采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攻击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启蒙思想,即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发展自己,故选D15. 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A. 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B. 反对封建道德C. 简化宗教仪式D. 改革教会【答案】 A 【解析】- 7 - 【详解】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即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A;B不符合康德思想的内容,排除B;CD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
16. 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B. 推动了文艺复兴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 打败了骑士阶层【答案】 B 【解析】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火药传入欧洲推动资产阶级打败了骑士阶层,故B正确, ACD错误17.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A. 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 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 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 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答案】 A 【解析】“阴历”、“农历”、二十四节气都是服务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故A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历法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故B 排除;中国古代历法体现了“天人感应”学说,故C排除;中国古代历法受到了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排除18.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是情感的精灵,一说起诗歌,同学们都会吟上几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诗歌对应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唐诗、元曲B. 唐诗、宋词、楚辞C. 楚辞、唐诗、宋词D. 宋词、唐诗、楚辞- 8 - 【答案】 C 【解析】【详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是屈原,属于楚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作者李白,是唐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是辛弃疾,是宋词故排除ABD ,选 C解析19. 有学者在读中国某古典文学时说“中华文化竟何如?四库难知万卷书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其评价的是A. 水浒传B. 三国演义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 D 【解析】材料“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反映的是对曹雪芹红楼梦的评价,故D 项正确; A项是施耐庵的作品,排除;B项是罗贯中的作品,排除;C项是吴承恩的作品,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