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普查设计陈晨.doc
22页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普查设计 资源11-3班陈晨二○一五年四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全国、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普查设计提交单位:资源11-3班法定代表人:编写单位:单位负责:总工程师:项目负责:编写人员:陈晨提交日期:二○一五年四月勘查单位对设计的初审意见目录第一章 前言 11.1勘查目的任务 11.2勘查区位置、交通 1 1.3勘查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2 1.4矿权设置情况 2 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4 2.1以往区域矿产地质工作简况 4 2.2以往矿区地质工作 4 2.3探矿权新增项目 4 2.4以往科研工作 4 2.5存在的问题分析 5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6 3.1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6 3.2勘查区地质特征 7 第四章 工作部署 9 4.1工作思路 9 4.2总体工作部署 9 4.3主要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9 第五章 工作安排及实物工作量 17 5.1整体工作安排 17 5.2年度工作安排 17 第六章 预期成果及资源储量估算 18 6.1预期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 18 6.2预期提交的成果报告、附图、附件、目录 18 6.3提交成果时间 18 6.4资料汇总时间 18 第一章 前言1.1勘查目的任务本次拟对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进行普查设计。
任务来源是根据新疆大学对本科生所做的课程设计要求实行的通过(1:5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区内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或可选性试验研究了解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为是否转入详查提供依据,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预计本次工作时间为2013年2月-2013年3月,工作周期为1个月成果将于2013年3月22日提交1.2勘查区位置、交通哈图金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准噶尔哈图山的南麓,包括齐求Ⅰ 和齐求Ⅱ两个相邻的金矿,齐求Ⅰ 金矿床东西长3.2km,南北宽1.0km;齐求Ⅱ金矿床位于齐求Ⅰ 金矿床北东4.5km处哈图金矿隶属托里县管辖,距离县城直线距离90千米,距离克拉玛依市65千米地理座标:东经:84°17′53″~84°20′11″;北纬:45°53′30″~45°54′53″矿区交通比较方便,至周围的克拉玛依市和托里县有公路相通,同时与乌鲁木齐、奎屯、塔城、阿勒泰等城市都有省道、国道相连。
图1.1 勘查区交通位置图1.3勘查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该地区地形属于干旱半干旱北温带戈壁缓丘,海拔在1300-1350m,沟谷不发育气候条件较差生产及生活用水来源于矿区西南约4.5千米的安格提河,电力由铁厂沟电厂提供该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牧业为主,属国家扶贫地区,但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业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黄金产业1.4矿权设置情况新设探矿权,拟申请探矿权勘查区块编号:× ×× × ××× ×××拐点坐标:拐点东经北纬1xx°xx′xx″xx°xx′xx″2xx°xx′xx″xx°xx′xx″勘查区面积为平方千米有效期限为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x月xx日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2.1以往区域矿产地质工作简况区内自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就开始有金的开采活动解放后多次进行了地质调查19世纪末少数俄国地质学家就行了粗线条的地质路线调查从20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大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地质工作新疆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第七地质大队、中国地质科学研宄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在该区的地质调査及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深入研究西准噶尔地区的沉积环境、构造格局、矿产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后期人们的采金活动指明了方向2.2以往矿区地质工作哈图金矿区系统的地质工作是在1958年以后正式开始的1959-1960年对该地区进行1:20万、1:5万的区测工作,1981-1986年,地矿局物探队在哈图山的达尔布特地区进行了1:5万的综合物化探调查1988-1989年,新疆地矿局地质矿产研究所和第七地质大队对该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工作2.3探矿权新增项目该地区为探矿权的新增项目2.4以往科研工作19世纪末,当时主要为少数的俄国地质学家进行了粗线条的地址路线调查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我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多次大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新疆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第七地质大队、中国地质科学研究科学院在该地区的地质调查及科研工作中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综上所述,前人对测区进行过多方面的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为本次设计技术方案的编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次工作,进一步扩大该区的找矿远景,圈定处有价值的详查区范围2.5存在的问题分析在以往对该区的地质研究中,前人总结出了多种关于哈图金矿的成因的观点,但未得到统一的成矿观点倘若找到金矿床成因类型的地质特征就可以确定出哈图金矿的成因类型。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3.1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区域地层:该区域处于新疆北部西准噶尔,大面积的出露古生代地层,物质组成主要以火山碎屑沉积岩,并且含有大量的正常沉积-火山夹层地层划分为:下古生界奧陶-志留系含蛇绿岩残块的变质杂岩;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系火山-正常海相沉积,二叠系陆相火山-磨拉石建造下古生界主要出露于本区南部拉巴-唐巴勒-石奶闸一带,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片岩构成的绿片岩相变质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系主要分布在巴尔雷克山和哈图山区,石炭系主要分布在达拉布特河两岸的广大地区,为本区分布最厂的地层:二叠系主要分布在艾比湖以北,托里县城一带以及柳树沟等地,其在西准地区分布面积很少且岩相变化较大构造:测区内最显著的断裂带有NE及近EW向两组前者控制全区现代堑-垒地貌,切穿并错断中生代以前地层沿断裂带普遍发育断层角砾及构造碎裂岩断裂性质表现为逆冲-走滑-掀斜垮塌过程近EW向断裂带主要表现为早期韧性推覆剪切带,后期叠加了韧-脆性走滑剪切带变质岩出露区发育东西向紧闭-同斜褶皱伴随普遍推覆-滑脱构造,岩石变形强烈,变质矿物显示低、中温-中、高压相;区域性矿物拉伸线理方向近SN向, 在NE向中生代逆冲-走滑断裂带附近偏转为NW-SE向。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颇为发育岩石种类繁多,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均有分布,属华力西中晚期产物其中以花岗岩为主,超基性岩次之,基性岩仅有零星出露矿产分布:区域图幅内矿产比较单一,主要为岩金及少量砂金此外分布有少量煤、石棉、水晶、石灰石矿等金矿分布特征为东起木哈塔依西至庙尔沟,南起克拉玛依北到别鲁阿嘎希的广大区域范围内3.2勘查区地质特征哈图金矿位于哈图金矿带的中部从大地构造分区看.属于准噶尔界山海西期褶皱的扎依尔-达拉布特复向斜北翼西端:区内自北向南分布着哈图、安齐、达拉布特三条走向綑且大致平行的区域性断裂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以中-浅海浊流沉积为主-岩浆岩主要在研宄区东南部出露矿区地层出露比较简单,主要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浊流沉积为主的岩石, 北端可见中泥盆统巴尔雷克组的一套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砂岩、砾岩等粗细相间的复理石建造和灰-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凝灰岩、硅质岩、角砾岩等这套中泥盆统地层中发育大量劈理,表现出仅受到脆性变形作用影响的特点区域内构造总体方向为NE向晚古生代地层在区内呈NE向延展;安齐断裂及哈图断裂亦呈NE走向,构成了目前区内基本构造格架。
该区地层总体向SSE向陡倾斜,岩层劈理化强烈,劈理走向80-110°褶皱构造在区内表现不明显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主要表现为酸性岩浆侵入在岩体内部或围岩中均可见后期伟晶岩、石英脉等产出阿克巴斯套花岗岩为区内最大的侵入体,其边部含有大量围岩捕虏体,并己发生片理化在岩体外部,因热变质作用形成的角岩化带宽近1km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 黄铁矿化, 毒砂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绿岩)等,这些矿化与成矿密切相关通常认为铁质绿泥石与金矿化有关,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矿区绿泥石为铁绿泥石,其次可能为仅次于硅化、绢云母化的与矿化相关的围岩蚀边哈图金矿矿物的共生组合简单,属于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石英组合类型矿石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评价,可以利用生物氧化技术对金矿床进行选冶该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优选出嗜硫、铁的浸矿菌种经过适应性培养、驯化,在适宜的环境下,利用微生物的直接作用和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直接和间接地氧化、分解硫化矿晶体把金的包裹体——黄铁矿、砷黄铁矿破坏,使金充分暴露解离,为氰化提金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元素经石灰铁盐法沉淀后堆存不会对环境和大气造成污染同时节约选冶成本。
第四章 工作部署4.1工作思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采用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金矿的加工选冶性能类比的研究,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对详查价值地段圈定出详尽的详查区范围4.2总体工作部署在1:20万、1:5万的区测等项工作,通过1:2000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大致可以了解成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矿化带探槽浅井和钻探工程,对异常进行揭露,确定矿(化)体(带)的位置及产状;通过钻探工程对已发现的异常、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进行深部验证,查明矿(化)体形态分布及矿体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为进一步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4.3主要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12344.14.24.3第一节 测量一、 测量作业依据采用系统作业依据《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BD 10001-89)、《全球定位系统(GPS)规范》(GB/T 18314-2001)采用系统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2、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3、采用高斯下形投影6°投影带二、 工程定位测量槽井钻探工程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定。
定测时点位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小于M/10000,高程中误差应小于 h/10第二节 地质测量一、1:10000地质测量地质填图工作:采用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大致查明填图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化带、蚀变带含矿层的地表产状、规模、形态、分布范围,大致查明地表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