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大城市轨交综合体系高效集约和管理优化.doc
18页特大城市轨交综合体系高效集约和管理优导读: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动,我国大城 市面临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 展的瓶颈如何转变大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和建设重点,构筑 高效集约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已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借鉴香港与新加坡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经验,可以清晰地剖 析出我国大城市交通当前发展的困境,也因此可以探寻大城 市交通发展的优化路径,即大城市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是破解 交通困境和根治城市雾霾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到2020年,我国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当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 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1、2]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大城市当前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型城 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 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 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 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 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 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3]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必要支撑。
但是,当前全国各地频发的雾 霾天气、燃油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极其令人担忧[4]面对日益严峻的私家车洪流,单纯加大道路设施建设或 者限制私家车使用的功效已日渐衰微为此,我国大城市急 需转变城市交通发展观一、海外城市的成功经验香港与新加坡是全球公认的公交都市香港与新加坡通 过城市用地与公共交通的紧密结合,将市民的长距离出行锚 固在轨道交通之上,短距离出行锚固在步行交通上一)香港轨道交通系统简介香港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端,总面积1103 km2,由香港岛、 九龙半岛和新界组成,共分为十八个区2013年中,香港人 口为718.4万人,市区人口密度超过2万人/km2,是世界上 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5]香港地少人多,城市用地空间狭小,经济、人口的高度 集聚诱发了巨大的交通需求,但是通过构建以高度 发达的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元化现代公共交通体系,支撑了 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香港轨道交通 集约、高效、便捷、人性,这对我国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 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香港公共交通主体是轨道交通系统与巴士系统,其中前 者是骨干1•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及现状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急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于1964年邀请 了英国道路研究部门,就香港交通的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并 在1967年发表《香港乘客运输研究》,提出香港有必要兴建 轨道交通系统以解决当时的交通问题当时提出的轨道交通 系统全长51公里,4条路线,分9期兴建,耗资150亿港元1970年,完成对兴建轨道交通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发表 《轨道交通计划总报告书》,具体提出了建造轨道交通的建 议研究报告建议兴建一个全长52. 7公里的地下轨道系统, 主要分成3条主要行车线:港九线、港岛线东和九龙线,以 及两条港九线支线:荃湾支线、观塘支线1972年,成立了轨道交通运输临时管理局,原 则上同意启动轨道交通系统建设1975年,香港轨道交通系统开始启用,由香港铁路有限 公司运营香港轨道交通系统由地铁、九广铁路、轻轨和有 轨电车等组成目前,除轻轨外,香港现有10条轨道交通 线路,长214.5kmo香港共有五条地铁,分别为东涌线、荃 湾线、观塘线、港岛线、将军澳线;三条九广铁路,分别为 东铁线、西铁线和马鞍山线;另外还有为特殊服务而设置的 机场快线、迪士尼线、轻轨和昂坪360缆车(图1)香港轨 道交通系统日均客运量491.8万人次[6]香港轨道交通线路呈放射状布局,线路层次分明、枢纽 换乘高效。
全港约44%的人口居住在离轨道交通车站500 m 的范围内,如果仅以九龙和香港岛的市民计,这一比例更高 达65%[7]目前,乘坐轨道交通已成为香港市民日常生活的 有机组成部分香港市民出行选乘公共交通的比率达到80% 以上,选乘轨道交通的比率在公共交通中占57%O [6]2.轨道交通规划香港道路扩建的余地是极其有限的轨道交通相对于其 他公交种类更为环保、集约、高效、高容确立了 轨道交通在公交系统中的骨干地位随着香港轨道交通网络 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的作用在不断 上升新规划广深港高速铁路、港深机场联络线等六 条线路,强调轨道交通走廊和区域快线的建设,突出轨道交 通的层次性、差异性和快速性(图2)o [812016年,轨道交 通网络扩展完成后,不包括轻轨的总长将达555. 7 km,可将 全港约70%的人口以及80%的就业岗位纳入轨道交通车站1 km的范围内[8](二)新加坡轨道交通系统简介新加坡地少人多,国土面积仅712.4km2,却容纳了 540 万人,人口密度高达7580人/km2o [9]作为一个城市国家, 新加坡土地资源稀缺,不仅需满足城市层面的住宅、商业、 工业等用地需求,同时需满足国家层面的军事、蓄水、港口 等用地需求。
新加坡难以通过大量建设道路来满足居民的出 行需求,而是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较 好地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目前,新加坡实现了由“花 市”向“花园中的城市”的转变,实现了交通需求和宜居环 境的和谐互动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实现了一体化、高效化、信息化、 安全化的运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狮城公交文化” O1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及现状[10] 1967年,城市规划人员预计在1992年新加坡就必须建立轨道交通系统,以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新加坡国会在辩 论发展单一的公共巴士系统是否更加节省资金成本后,意识 到只有巴士系统是无法满足公共交通需求的,因为在土地有 限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建立和扩充巴士系统必定会与其他方 面争夺土地资源1983年10月22日,初始投资为50亿元 的新加坡轨道交通在SHAN ROAD正式开始施工,这是当时新 加坡最大的公共工程项目新加坡轨道交通网络分阶段修 建最早修建的是南北线,因为南北线穿越的中部地区对公 共交通的需求极大1983年10月14 H,新加坡地铁公司(MRTC)成立,后更名为(SMRT)新加坡地铁公司也接管了原新加坡地铁管理局的职责。
1987年11月7日,南北线 的第一段开始营业,共有5个车站和6公里线路之后,又 有15个车站加入营运1988年3月12 EJ,在当时的总理李 光耀主持下,新加坡轨道交通正式投入运行1990年7月6 日,东西线的文礼站投入营业,标志著轨道交通系统提前2 年建成 新加坡轨道交通随后不断扩建其中包括耗资12亿新元的南北线兀兰延线扩建工程,使南北线成为 环线利用轨道路线将人们直接送到家门的想法是引进与轨 道交通相连的轻轨路线(LRT)的原因1999年11月6日, 武吉班让轻轨正式运行为了促进旅游业,樟宜机场站和博 览站也加入轨道交通网络o2003年6月20日,由SBS Transit 经营的东北线(NEL)开始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 的重型轨道交通线路2006年1月15日,在公众的强烈要 求下,东北线的万国站也正式投入使用环线(Circle Line)是由SMRT地铁有限公司(SMRT Trains Ltd)营运的路线,共29个车站,第一至五期已于 2011年7月1日启用目前,新加坡的轨道交通系统由地铁与轻轨组成其中 地铁4条线,分别为南北线、东西线、东北线和环线,轻轨 有3条线,分别为武吉班让轻轨环线、盛港轻轨环线、榜鹅 轻轨环线(图3)。
2.轨道交通规划新加坡一直按照环状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生态保护 区,禁止任何开发行为城市中心在南海岸中部,规划定位 为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大容量快速公 共交通走廊(地铁系统)形成新镇,分设布局合理的居民住 宅区、高科技研发中心和基本无污染的轻型工业一般工业 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还有一小部分工业分布在东北部 及樟宜机场东部生态绿地除中央水源区外,在岛的西北部 也有设置(图4)[11]未来,新加坡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进一步加密,将规划建 设滨海市区线、汤申线、东区线、大士延长线、滨海湾延长 线、跨岛地铁线、裕廊区域线、环线第六期(成环段)、东 北线延长线等多条线路此外,在地铁线路的基础上,还将 进一步加强轻轨线路的建设(图5)目前,新加坡居民出行的公交分担率已达63%,期望通 过轨道交通的大量建设,使公交出行比例至2020年达到70% [12]二、汽车时代的大城市交通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非常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尽管我国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已达到世界一 流,但是这些设施的服务水平远未达到世界一流,并未给人 民带来出行的享受与便捷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面临 的问题与挑战涉及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民身体健 康。
汽车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拥堵、出行不便,更是能源 危机、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13]这些症状已经如同毒瘤般 长在大城市的肌体上,让其处于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一) 交通能耗导致国家能源稀缺近些年,国际原油价格呈大幅上升趋势,国内许多大城 市都出现“油荒”现象,小汽车、大卡车因加不到燃油而造 成交通堵塞从1993年开始,我国自产的石油已不能自给 自足,并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年,我国就成为继美国、日 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到2003年,我国已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危机直接威胁到国家安 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在石油消耗中, 交通能耗所占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交通能耗不只带来的是石油短缺,更重要的是污染物排放和 温室气体排放我国交通能耗主要来源于私家车的过度使用单纯控制 大城市的私家车增长已不能有效缓解能源短缺所带来的危 机,找到合理的城市用地与交通发展模式来引导人们使用轨 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与集约出行方式才是减少交通 能耗的关键二) 交通污染影响城市生活品质在我国,机动车尾气已逐渐成为大城市的第一大污染 源汽车尾气危害人体健康,对行人及在道路两旁居住或工 作的人员所造成的危害尤为巨大。
交通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 居住及生活环境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对酸雨的贡献率正逐年上升以上海为例,不 仅中心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很难明显降低,而且酸雨情况更 加严重,酸雨频率逐年提高2013年冬天,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雾霾事件在雾 霾爆发区域,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看到蓝天白云已成为一种 奢望雾霾对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危害若我们不改变 生活方式,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这将进一步 导致更严重的光化学烟雾(图6)雾霾并不是新生的事物,在几十年前,西方发达国家许 多城市已发生比雾霾更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如在1952 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 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 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 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 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经过近40年的治理,尽 管洛杉矶的人口增长了 3倍、机动车增长了 4倍多,但该地 区发布健康警告的天数却从1977年的184天下降到了 2004 年的4天又如1952年12月5日〜9日的伦敦烟雾事件共 造成多达12 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此事件推动了英 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三)交通拥堵影响城市运转效率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大城市,使用交通设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