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
29页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一篇略读课文《小岛》、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以及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默写《示儿》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句子的含义5.能以《小岛》中将军的口吻讲述故事6.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7.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恰当运用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默写《示儿》难点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句子的含义《古诗三首》3课时《少年中国说(节选)》2课时《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小岛》1课时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2 古诗三首 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题临安邸》是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全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用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与抱负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领悟力但这三首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因此让学生理解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拔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教学时,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后,可引导学生关注三首古诗的题目,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知道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通过借助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过程与方法】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古诗,搜集相关资料3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示儿》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3.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一、理解诗题,走进诗人1.(课件出示陆游临终绝笔图)一个冬天的夜晚,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因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颤抖着手给儿子写了一首诗作为遗嘱这位老人就是陆游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它就是——《示儿》板书课题:示儿)2.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示儿”的意思了吗?(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3.那对于诗人陆游,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谈自己对诗人陆游的了解)4.师补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坚持抗金复国,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
他的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二、走进诗句,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课件出示《示儿》这首诗的生字,指导认读和书写3.直接指名朗读古诗,评议指导,再指名读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诗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字词1)死去元知万事空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2)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是;九州:这里代指全国;同:统一3)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定:平复,收复;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4)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任何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南宋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3.诗人明知死后万事皆空,还要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不矛盾,至死都挂念着祖国统一,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四、结合资料,感受诗人的情怀1.请大家找找,哪一个字最能突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悲)2.想一想,陆游为什么而“悲”呢?要感受诗人的悲,就要走进他生活的时代。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2)教师补充北宋灭亡的资料: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公元1127年,金军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北宋灭亡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史称“南宋”,只剩下半壁江山3.知道陆游为什么而“悲”了吗?学生汇报,指导归纳:(1)为祖国而悲伤,为不能亲眼见到祖国统一而悲伤2)为中原百姓而悲伤,他眼睁睁地看着中原百姓受尽苦难而无能为力3)为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而悲伤,他们眼看着中原百姓受苦受难而无所作为4)为自己不能继续为祖国效力,驰骋疆场而悲伤4.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对祖国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五、总结升华陆游,这位满怀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历史就是这样,在朝代的更替变化中发展着,但亘古不变的是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之心就像陆游这首千古传诵的绝笔,这份无比厚重的遗嘱,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在其中,恨在其中,爱在其中,国永要在心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像陆游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示儿》2.预习《题临安邸》示 儿悲第二课时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题临安邸》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3.借助题目、注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4.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比照:生成情感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诗先集体背诵,再指名背诵)2.陆游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朝廷军队收复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失地)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的地图)我们来看一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看看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4.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兵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民不聊天,水深火热)5.国土被金人占领,南宋的统治者们干什么去了呢?让我们从南宋爱国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中找答案吧板书课题:题临安邸)6.读了课题,你了解到了什么?(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临安的一家旅店的)7.临安是当时南宋的都城,诗人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呢?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看看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1.自由朗读,借助注释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2)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2.课件出示出自《题临安邸》的生字,指导认读和书写3.指名朗读古诗,评议指导,再指名读三、整体对照,体悟诗情1.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1)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愤怒)(3)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是诗人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对南宋权贵们发出愤怒的质问齐读这句诗)2.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2)这里的“游人”指的是游客吗?(不是,在这里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3)这里的“醉”又指什么?(“醉”不仅仅指游人陶醉在西湖山水的美景中,也是“醉酒”的“醉”,也是“醉生梦死”的“醉”)3.北宋时的汴州人口众多,商业繁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一幅非常有名的画《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昔日汴州繁华的景象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这样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着实可惜。
4.北方的壮丽山河沦陷了,西湖边却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字,你能感受到那些权贵们怎样的心态吗?(醉生梦死)5.南宋的权贵们不思收复失地,屈辱求和,在歌舞升平中醉生梦死,无视中原的百姓在金兵的铁蹄下惨遭蹂躏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四、感情升华,吐露真情面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有什么想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说吗?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写好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评)五、布置作业1.预习《己亥杂诗》2.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活时代题临安邸权贵:醉生梦死诗人:忧国忧民第三课时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己亥杂诗》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己亥杂诗》3.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爱国之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己亥杂诗》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爱国之情一、解题导入1.师:通过预习,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从题目知道了哪些信息?(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
己亥指的是己亥年,即1839年从题目我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2.过渡: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作者有如此的感慨,让我们看看当时的社会现状二、知背景,说诗人1.清廷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入主中原,为了维护其统治,实行高压政治,屡兴文字狱,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动受到压制2.简介诗人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