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教材图示教学设计.doc
7页初中历史教材图片教学设计按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历史图片来学习和了解历史,是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从笔者教学过程的实践来看,中学生对教材图片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不够的,迄今为止,也没有一本与之相关的资料,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的实践,再结合初高中衔接教育的需要,就初中阶段教材中涉及到的图片从解读和问题涉及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如果高中教材有涉及的,将作进一步引申,以期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中涉及到的图片皆以人教版教材为准,并适当涉及其它版本的图片)第一部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封面秦始皇陵兵马俑(上图) ;图 片 说 明 : 据 史 书 记 载 : 秦 始 皇 嬴 政 从 13 岁即 位 时 就 开 始 营 建 陵 园 , 由 丞 相 李 斯 主 持 规划 设 计 , 修 筑 时 间 长 达 38 年 , 工 程 之 浩 大 、气 魄 之 宏 伟 , 创 历 代 封 建 统 治 者 奢 侈 厚 葬 之先 例 当 时 , 秦 朝 总 人 口 约 2000 万 , 而 筑 陵劳 役 达 72 万 之 多 被 称 为 “世 界 八 大 奇 迹 之一 ”, 足 可 见 它 的 神 奇 之 处 和 难 得 之 处 。
又 足 以 说 明 了 秦 始 皇 的 丰 功 伟 绩 教 学 设 计 : 可 结 合 教 材 第 11 课 , 说 明 秦 朝 劳 役 繁 重 ; 可 结 合 教 材 第 17 课 , “轰 动世 界 的 秦 兵 马 俑 ”及 动 脑 筋 思 考 题 进 行 教 学 命 题 思 路 : 1、 根 据 图 片 , 说 明 其 史 学 价 值 ( 是 世 界 艺 术 宝 库 中 的 璀 璨 明 珠 ) ; 2、该 图 片 体 现 了 秦 汉 时 期 哪 方 面 的 文 化 成 就 ? ( 雕 塑 艺 术 )将 军 俑 立 射 俑 跪 射 俑 御官俑秦始皇陵铜车马(下图)图 片 说 明 : 秦 始 皇 陵 的 大 型 陪 葬 铜 车 马 模 型 1980 年出 土 于 中 国 陕 西 临 潼 秦 始 皇 陵 坟 丘 西 侧 共 两 乘 , 一 前一 后 排 列 经 复 原 , 大 小 约 为 真 人 真 马 的 二 分 之 一 制作 年 代 约 在 陵 墓 兴 建 时 期 , 即 公 元 前 221~ 前 210 年 间 。
教学设计:该图片可作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补充资料,建议由学生自主上网学习了解,然后到班级和同学分享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图片说明:北京人的生活教学设计:可结合第一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鼓励学生想象描述北京人的生活情况,注意突出“使用石块、木棍等劳动工具”和“采摘果实”等关键词,明确: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命题思路:1、描述北京人的生活情况;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是如何做到既与自然和谐共处,又能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的?(采摘果实,利用天然火) 彩陶人面网纹盆(半坡) 星纹彩陶豆(大汶口) 陶刻划猪纹钵(河姆渡) 彩陶船形壶 (仰韶文化)教学设计:以上四幅图片可结合半坡、河姆渡文化进行教学,通过学生观察,陶器上的绘画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彩陶人面网纹盆说明当时人们开始渔猎,有史学家认为盆上的绘画说明当时人们有了数学和几何知识;陶刻划猪纹钵说明河姆渡人开始饲养家畜;彩陶船形壶上的图案说明仰韶文化开始学会结网捕鱼图片说明: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古称“ 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教学设计:可联系教材 p12 的《祭黄帝文》 ,引导学生思考:黄帝为什么受到后人如此的尊敬?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图片说明:出土于云南省元谋县的门齿化石教学设计:按课标要求,通过学生观察,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思维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观察,找出北京人同古猿、山顶洞人、现代人的区别命题思路:1、能正确判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像复原图;2、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人类的大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图片说明: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教学设计: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文字,加深对山顶洞人生活状况的理解命题思路:观察图片,你能从中得出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图片说明:山顶洞人的生活教学设计: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图,山顶洞人的生活有了哪些进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言之成理即可)如:生产能力有提高;男人外出打猎,妇女、儿童、老人在家庭进行简单的劳动(分工出现) ;广泛使用火;有了生活集体——氏族等 命题思路:能判别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图的不同,通过图片归纳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进步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图片说明: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教学设计:该文物的出土,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始农耕时代的到来,磨制石器出现)再次明确: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文明的重要依据。
命题思路:识图,判断,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图片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教学设计: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1、水井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喝上清洁的水,体质和健康程度逐步提高)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在井上修建草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命题思路:正确识图和判断图片说明: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左图)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修建干栏式房屋?(防潮、安全、饲养家畜)图片说明: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右图)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半坡居民为什么要修建半地穴式房屋?命题思路:比较区别两图;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修建不同房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片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教学设计:结合地理知识,使学生正确掌握原始农耕时代主要居民生活的地点,并拓展思维:为什么这些远古居民都生活的大河流域?命题思路:识图、填图图片说明: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教学设计:在半坡出土了箭头、鱼叉和鱼钩,说明了什么问题?(半坡原始居民会狩猎、捕鱼;半坡居民制造工具的能力大大提高)图片说明:半坡出土的纺 轮 图片说明:河姆渡教学设计:纺轮的出土, 说 陶器上的稻穗纹 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纺线、 织 教学设计:陶器上出现布和制衣。
稻穗纹,说明什么问题(种植水稻、文字雏形)活动与探究左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陶器,请说明他的用途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阅读 p11 的自由阅读卡,得出结论:蒸米饭右图是半坡彩陶是的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和当时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鱼、鹿) (说明半坡居民会捕鱼、狩猎、饲养动物)第 3 课 华夏之祖图片说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 ,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与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五帝之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图片说明:大禹像教学设计:通过该图片介绍“禅让制”及其特点;由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禹的着装,可以发现什么问题?(做工讲究,说明到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开始拥有特权,出现了贫富分化)命题思路:图中人物是谁?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担任氏族首领的?后来,他建立了什么朝代?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图 片 说 明 : 编 钟 是 我 国 古 代 的 一 种 打 击 乐 器 , 用 青 铜 铸 成 ,由 大 小 不 同 的 扁 圆 钟 按 照 音 调 高 低 的 次 序 排 列 起 来 , 悬 挂 在一 个 巨 大 的 钟 架 上 , 用 丁 字 形 的 木 锤 和 长 形 的 棒 分 别 敲 打 铜钟 , 能 发 出 不 同 的 乐 音 , 因 为 每 个 钟 的 音 调 不 同 , 按 照 音 谱敲 打 , 可 以 演 奏 出 美 妙 的 乐 曲 。
教 学 设 计 : 可 结 合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和 “钟 鼓 之 乐 ”进 行 教 学 图 片 说 明 : 商 代 甲 骨 文 ( 殷 商 涂 朱 牛 骨 刻 辞 , 见 高 中 必 修 一 )教 学 设 计 : 结 合 第 8 课 “文 字 的 演 变 ”进 行 教 学命 题 思 路 : 识 图 , 判 断图 片 说 明 : 竹 ( 木 ) 简 :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 ,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教学设计:可结合东方朔上书图、司马迁写《史记》等历史史实,说明在纸发明之前,竹木简在文化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命 题 思 路 : 该 图 片 的 名 称 ; 作 用 图 片 说 明 : 爵 ——饮 酒 器 的 总 名 爵 的 形 制 为 圆 形 或 方 形 , 平 底 或凸 底 , 有 鋬 , 上 面 一 侧 有 倾 酒 的 流 , 另 一 侧 有 尾 , 以 均衡 流 的 重 量 , 起 到 全 器 平 衡 的 作 用 爵 的 下 面 有 三 个高 尖 足 , 器 口 上 有 二 柱 , 一 柱 或 无 柱 。
图片说明:“三星堆”青铜面具 教学设计:该图片是很好的四川乡土教材的材料,建议结合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进行教学,如有可能,可组织学生参观“三星堆”或“金沙遗址” ,使学生亲身感受四川青铜文明的辉煌命题思路:1、识图、判断;2、 拓展:四川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面具,说明了什么问题?图片说明:四羊方尊,铜 尊 盛 行 于 商 代 和 西 周 时 期 , 是 一 种 饮 酒 用具 这 件 四 羊 方 尊 是 现 存 商 代 青 铜 方 尊 中 最 大 的 一 件 ,是 国 家 特 级 文 物 现 存 于 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教学设计:可结合商朝青铜器的特点进行教学,四羊方尊说明了青铜器的哪一特点?命题思路:通过图片辨别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图片说明:夏桀把人当作坐骑教学设计:通过夏桀的暴政使夏朝衰亡的史实,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价值观,使学生懂得“损害百姓利益使国家衰亡,以人为本使政权巩固”的道理命题思路:从夏桀的暴政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图片说明:牧野之战教学设计:可以结合商朝的暴政,使学生明白商军阵前倒戈的原因命题思路:考查时间、商朝灭亡的原因。
图片说明:周初形势图教学设计:结合西周分封制进行教学命题思路:能在图中落实西周的都城位置图片说明:西周的分封制教学设计:教师可 在新课教学前阅读高中必修一“西周的分封制”和“西周的宗法制” ,对分封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结合右边的树状图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分封制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命题思路:1、考 查各等级的名称;2、考查分封制的特点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图片说明: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教学设计:结合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引导学生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命题思路:根据图片,你能概括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具有哪些特点?图片说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教学设计:可结合“三星堆青铜面具”进行教学命题思路:与商周时期,成都平原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成都平原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较为发达的青铜文明)图片说明:以上三图反映的是商朝奴隶的悲惨生活教学设计:结合商朝的青铜文明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商朝的青铜文明是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初步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图片说明:左图,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