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年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c****
  • 文档编号:206664231
  • 上传时间:2021-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8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采集样本二年 级下册第四单元 典型错例采集错误率 采集者学校错题来源题目出处相关学问学问属性第四单元教科书第 51 页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陈述性学问题型基本综合拓展√时机课时单元 总复习课√ 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程序性学问√策略性学问这是第四单元练习中的题,主要训练同学对7、8、9 的乘法口诀的运用,以及训练学教学简述生比较大小的才能;但由于同学对题的不够懂得,仍旧显现下面的错误;◆典型错题题目:将以下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35 7 42 6 7 7 72 8 36 6错解:( 49)﹥( 9 )﹥( 7 )﹥( 6 )﹥( 5 )◆缘由分析1. 审题不清;题中要求“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而同学却把得数在进行排列;2. 同学学习习惯使然;从一年级开头就有类似题目的练习,同学往往不看题目,眼睛一看大小排列,就想当然的进行排列,不留意细小的地方,因此列出错误的次序;3. 从教材练习的角度分析;由于教材里也好,仍是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好,常常显现一会儿用算式排列,一会儿显现用得数排列,做的多了以后,对同学造成一种混淆, 使同学的判定显现偏差; 5◆教学建议1. 重视同学对题目的懂得,看清题中要求,多读几次;2. 要同学养成数学学习的阅读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引导同学逐字逐句地阅读完全部信息,学会用笔划一划,圈一圈再解题;3. 对于教材的支配时而算式排列,仍是得数排列,老师强调特殊是算式显现的,肯定留意它的要求;◆资源链接强化训练:给以下算式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起来;54 9 18 6 40 8 45 5 63 9 56 7 56 8 3采集样本二年 级下册第四单元 典型错例采集错误率 采集者学校错题来源题目出处相关学问学问属性第四单元课堂内独立作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题型基本综合拓展√时机课时单元 总复习课√ 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陈述性学问√程序性学问策略性学问在这个单元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同学经受探究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简述的一般解决方法; 这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但由于同学关于倍的生活体会很少,加上学问的遗忘 (上学期熟识了 “倍”,学习解决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很多同学对“倍”的概念模糊了,同时也简洁混淆求几倍和求多倍数的不同关系;◆典型错题题目: 8 的 4 倍是多少? 错解: 84=2◆缘由分析做错题的同学中大部分是看到“倍”想到用除法运算,陷入了机械解题的泥沼;依据教学体会, 对关于倍数关系的不同题型的辨别的确是一个难点, 如此题中有好几个同学就将 “ 8的 4 倍是多少?”懂得为“8是4的几倍?” ,这和同学的审题习惯、分析才能有关,同时也和同学的语言体会(较少用到有关倍的学问)缺乏有关;◆教学建议由于同学关于倍的生活体会很少, 加上学问的遗忘 (上学期熟识了 “倍”,学习解决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很多同学对“倍”的概念模糊了,同时也简洁混淆求几倍和求多倍数的不同关系; 因此在新授时, 老师应适当加以铺垫和复习, 留意数形的结合, 清楚同学对 “倍”的懂得; 在新授新知后, 老师仍应当将本学期学问和上学期学问进行对比沟通,使同学清楚两种不同的题型;其次, 要关注同学中存在的思维惰性现象, 他们或者对数学不太有信心, 或者的确存在懂得的困难, 作为老师在面对同学不简洁懂得的学问点时, 除了细心备课, 想方设法在课堂中突破难点之外, 仍应当在课外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 特殊是学困生, 更要抽时间进行个别或小组, 在懂得的基础上再适当多加练习, 这是帮忙学困生把握学问的一种有效 途径;◆资源链接对比练习:(建议同学结合画图来懂得)1. 6 是 2 的几倍?2. 6 的 2 倍是多少?3. 6 是哪一个数的几倍?二年 级下册第四单元 典型错例采集采集样本 错误率 采集者学校错题来源 第四单元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 24 页基本题型 综合 √课时 √时 课机 单元 型新授课练习课 √相关学问 涉及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学问属性 陈述性学问 程序性学问 策略性学问 √ 这一单元连续在 “用 2~6 的口诀求商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学问基础上学习用“ 7~9 的口诀求商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题,有三个数学信息,两个数学教学简述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需要舍弃一个余外信息来求解,其次个问题是两步运算,需要同学重新整合相关信息, 这一类题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的确存在难度, 教材中也没有这样的例题;◆典型错题题目:图:有六个少先队员在种树文:一共有 24 棵树;平均每人种几棵? 2 个小伴侣一组,平均每组种几棵?错解:解答“平均每组种几棵?”有 8 人的解为: 24 2,有 11 人不能整合相关数学信息进行分析,不会解答;◆缘由分析1. 始终以来,我们的教科书单一地供应着“两个数学信息,得出一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解题模型, 同学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 一旦供应较多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同学变无从下手;2. 同学的思维水平仍没有达到整合多条信息解决指定问题的才能;◆教学建议1. 无论是运算教学和特地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应有意地供应(或让同学找到)多条数学信息, 再让同学各种问题并解答; 让同学平常就能尝试到自己整合信息的过程;2. 新教材特地思维训练的题目几乎没有,因此,老师需要适当添加一些基本的思维训练习题,如一二年级的同学要能够从两个数量中得出总量、相差量、倍数;◆资源链接基本练习:1. 问题再解答:( 1)有 12 个苹果, 4 个梨,?( 2)学校声乐组有男生 8 人,女生24 人,?2.补上需要的数学信息再解答:( 1)二 A 班有女生 9 人, ,男生有几人?( 2) ,乒乓球有 15 个,乒乓球的个数比羽毛球多几个?( 3)一共有 36 个苹果要分给大家, ,每组(人)分到几个? 变式练习:1. 8 人要种 16 棵树, 2 人合作一组,平均每人种几棵?平均每组种几棵?2. 二 B 班有 32 人, 8 人一组制作手抄报,一共需要制作 16 份手抄报,每组需要做几份?3. 二 C 班“啄木鸟小分队” 6 名同学分 3 组去找错别字,共找到了 24 个错别字,平均每组找了几个错别字?每组有几人?4. 二 C 班“啄木鸟小分队” 6 名同学,每 2 人为一组去找错别字,共找到了 24 个错别字,平均每组找了几个错别字?二年 级下册第四单元 典型错例采集样本 错误率 采集者 采集学校错题来源 第四单元题目出处 课堂内独立作业基本题型 综合 √课时时 课机 单元 √ 型新授课练习课相关学问 涉及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学问属性 陈述性学问 程序性学问 √ 策略性学问教学简述在这个单元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同学经受探究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一般解决方法,并学习解决与此相关的两步运算应用题;◆典型错题题目:图: 42 颗糖葫芦, 7 颗为一串;文:把盘里的糖葫芦串好后平均分给 2 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到多少串? 错解:1.16 位错误的人中有 14 个同学只解答了第一步: 42 7=6(串) 2.另外两位同学一位答: 42 2=21(串),另一位没解答;◆缘由分析错误的同学中大部分只读了两次或一次题目, 认为只要算出一共可以串几串即可, 懂得为串好后分给两个小伴侣一起吃,而没有深化懂得最终的问题“每个小伴侣可以分到几串”的详细含义;另外一位同学是读不懂题目意思,错解为“ 42 2=21(串)”的同学是没有仔细读题;◆教学建议对于新教材中 “解决问题” 的教学始终是老师们争论的话题; 其中争辩的焦点不外乎几点: 1. 教材分散明白决问题的教学,几乎没有“专题”的教学;如以前有归一应用题等专题一类一类分开进行教学, 现在就基本没形成什么体系; 2. 新教材不提倡教同学分析、 抽象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数量关系, 这样,老师就缺了教学的一个很有效的抓手, 同学就少了分析摸索的依据; 用过老教材的老师普遍反映同学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才能弱了, 学问更难教了, 因此, 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为转变这种现状, 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才能, 我觉得老师应当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 适当改编教材,补充一些例题,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教学,同时我觉得随着同学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教同学抽象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同学把握分析的方法;◆资源链接关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与整理“问题解决”和学校数学课程 一、背景和意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第一对问题解决进行了争论,并对“问题解决”作了诸多的阐释; 在国际数学训练界, 从美国的波利亚第一对怎样解题作了详尽的探讨开头, 逐步对这个问题绽开了争论;特殊是在美国,从 60 岁月“新数运动”过分强调数学的抽象结构,忽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脱离教学实际,到 70 岁月“回到基础”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把握低标准的基础学问, 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下降; 在对于数学训练进展方向作了长期探究以后, “问题解决”和“大众数学”已经成为美国数学训练的洪亮口号,并产生国际影响;我国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把解决问题列为数学训练的四大目标之一;什么是问题解决,由于观看的角度不同,至今仍旧没有完全统一的熟识;一般地认为, 解决问题可以从这样两方面去懂得: 解决问题从广义懂得是指综合地、 制造性运用各种数学学问去解决各种问题, 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 从狭义懂得是指综合地、 制造性运用各种数学学问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 应用性; 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 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 巩固同学数学学问技能,并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把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一是创新: 创新是现代社会对人的最迫切需求, 但制造才能并非与生俱有, 必需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问题解决正反映了这种社会需要;二是转变数学教学的现状我国的学校数学教学与国际上其它一些国家的学校数学教学比较, 具有重视基础学问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数学运算、 推理和空间想象才能的培育等显著特点,同学的整体数学水平较高; 但是我国学校数学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 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 (数学与生活的脱节比较严峻) ,制造才能较弱;同学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也不能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对所学数学学问的实际背景明白不多; 同学气械地仿照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才能较强, 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方法不多, 对于发觉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明白不够; 在学校数学课程中表达问题解决的思想,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