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30+10”课堂模式教学改革初探.pdf
2页初中地理 2 0 1 2年 第 1 2期 初中地理 ‘ ‘ 3 0 + 1 , 课堂模式 教学改革初探 重庆市沙坪坝 区重庆市第八中学 ( 4 0 0 0 3 0) 王舟 一 、问题重重的课改推进 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全 国各地 的推进 ,新 课程理念所 强调 的注重转变教师角色 ,从单纯 的知识 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发展 的促进 者 ,注重倡导学生 自主学习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 趣等核心理念开始逐步为众 多教师所接受 重庆地区 的初 中地理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教 学现状有了 明显改善 ,教学效果得到极 大提高 ,教师 基本素养获 得迅速提升不过需要正视 的是 ,重庆地 区虽然历经 七年课程改革 ,初 中地理教 学却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 决的问题 首先 ,就重庆地区而言 ,由于初 中地 理没有纳入 中考科 目范畴 ,地理课堂教学在重庆市的多数学校仍 然表现为学校 、教师 、学生 的不重视 ,教 学只是一种 维持状态在此情况下,需要有一种稳定的、可操作 性 的教学模式提升学校 、教师和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 的重视和参与其次 ,教师观念和素质成为影 响教学 改革的拦路虎 ,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够了解新课程理念 的内容 ,但能较好地把这种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的教师较少 ,教师受传统教 学惯性和教师 自身惰性的 影响很大 ,教学改革浅尝辄止 。
因此 ,要 将课程改革 理念贯穿 、深入到实际课堂教学 当中,教师对教学改 革的兴趣首先应当得到提升形式化的改革,或者改 革 的举措困难重重 ,这些都不利于改革的推进和教师 观念的转 变第三 ,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变革有误 区 , 主要表现 为教师盲 目追求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只管追 求 “ 热 闹” ,不管 学 习效果 ;满 堂设 问 ,讨 论走过 场 、次数多 、频率快 ,大大降低了地理知识的智 力价 值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 ,学生活动的设计是必需 的环节如何将学生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需要有一 种 比较明确的模式要求和与之相对应的过 程及效果评 价体系来加以规范 l 二、 “ 因地制宜”的改革举措 4 9 为了解决新课程理念的先进性与改革实际推 动的 滞后性的矛盾 ,初 中地 理 “ 3 0 + 1 0 ”课堂模式应运而 生 “ 3 0 + 1 0 ”课堂模式是针对重庆市地理教学改革所 存在的问题提 出的具体的 、有效的解决方案 ,是基于本 地区教学改革的特点和现状 ,并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总 体部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模式化改革框架 “ 3 0 + 1 0 ”课堂模式是指在贯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前提下 ,在原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 中的教师 活动和学生活动按 比例进行时 间划定 、过程管理 、效 果评估的一体化 设定 。
在完整的4 O 分钟课堂教学过程 中, “ 3 0 ”代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 “ l 0 ”代表教师活 动时间分配 ;在以学生能力提升为 目标的评价体系中, “ 3 0 ”代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所 占的3 / 4 , “ 1 0 ”代表 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所 占的1 / 4 该模式通过时间分配与 评价管理的 “ 黄金分割”,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 、 顺利实施 具体改革内容和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改革课 堂教 学时 间分 配 初 中生 求知 欲 强 ,对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性强因此 ,课堂教学环节 的时间分配应侧重于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初 中地理 “ 3 0 + 1 0 ”课堂模式改革强调把学生活动作为引导学生 学习的主体 ,其所 占的时间比重应通过对教学环节的时 间限定 ,鼓励教师通过创造性思维积极开发学生活动 , 拓展学生视野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 从而改进现有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不足 具体实施时 , 教师针对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作出时间预测,把学生 活动的总体时间分配纳入到教学设计中来 ,保证课堂教 学 中学生活动的时间性要求 第二 ,改革课堂教 学过程管理 。
课堂教学改革明 确要求教师应根据时间分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 计 “ 3 0 + 1 0 ”课堂模式改革要求 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与 教学设计贴合度的最低限为3 / 4 ,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减 少教学行为的随机性 ,降f 氐 1 禺 发性因素 ,避免教学活动 组织的盲 目 性 ,从而提升教学过程的规范度与流畅度 2 0 1 2年 第 1 2期 初 中地理 具体实施时 ,为避免只重活动数量而不重活动质量的情 况,学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反馈机制 ,将教学设 计与学生反馈 有机结合 第三 ,改革课堂教学效果评估改革课堂教学效 果评估 ,就是以 “ 三维”目标为基础 ,改变以往只注重 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在课堂设计中引入学生活动 对 “ 三维” 目标实现 的效能评价 ,其 中1 / 4 的权重作为 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 的评价 ,3 / 4 的权重作为对学生 的 知识、能力 、情感 、态度等方面提升的评价 ,从而引导 课堂活动设计遵循教学 目 标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优形 式开展具体实施时 ,一方面 ,改革机械记忆就能取胜 的考试方法 ,考试中依赖于机械记忆所获得的分值权重 不应超过 1 / 4 ,而对于学生地理学 习能力的考察则应超 过 3 / 4 。
以此为前提 ,可 以对初 中地理阶段考试作出变 革,将原有的 “ 闭卷”考试形式变成 “ 开卷”,但是规 定只 “ 开”地图不 “ 开”教材 ,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读 图用图的分析能力上来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受到了学 生的普遍欢迎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提高地理学 习 的核心能力 ,考出真实地理水平 2 另一方面 ,教师应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索对学 生 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时 ,学校和教师应将学生在课堂 活动中的地理小制作、小论文等成果纳入考查体系,这 样既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开发思维,也可 以促使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 升 三、效果突出的课堂典范 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地理 “ 3 0 + 1 0 ”课堂模式改革 的实施 ,我校初 中地理推出了一批卓有成效 的课堂典 范 ,其中笔者执教的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 雪域高原—— 西藏 自治区”一节的教学案例获得了多所学校地理教师 的一致好评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 雪域高原——西藏 自治区” 教材内容高度概括了西藏 自 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 地理特征 ,内容的陈述以 自 然地理要素为主线展开 ,但 对相关要素的具体描述和成因分析较少 ;以图片和活动 的形式直观反映本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侧重比较分析 , 但知识点问缺少必要的承转与联系。
教师在进行教材处 理和学生活动设计时,通过创设情景教学,弥补了教材 在 内容铺陈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提 升从而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具体设计是结合本 区特点 ,以 “ 青藏铁路”和 “ 雅鲁藏布江”两条线路创 设旅游情景,以 “ 雪域高原”的 “ 高”作为问题的切入 点,从高大山地、高危物种、高原平湖、高寒生活、高 能资源等方面贯穿旅游线路始终 ,引导学生走进西藏 , 解读西藏之 “ 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了 “ 导 游”的角色 ,所有问题的发现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 生 自己的观察、讨论 、总结得来 ,其 中教师导游解说的 总体 时间不超过l 0 分钟 ,而把整个课堂时间的主体交给 学生 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了反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 果 ,教师在课堂最后安排学生根据当前旅游情景以及教 材零散的知识结构 ,归纳 、整合西藏地区自然和人文地 理特征的考察报告 ,多数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 出来 , 并上台作出报告阐述 本节教学案例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 征 , “ 以动制动”,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体的教 学模式 ,以 “ 旅游 ”为载体创设情景教学提 升学生 兴 趣 ,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激发学生思维。
在此过程 中, 学生的活动参与得到保证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得到激 发通过实际教 学发现 , “ 3 0 + 1 0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所带来的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效果是明显 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成就动机也更加突出,这 是一种 “ 双升”的结果f3 四、结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 “ 为了使学生 学 会 自觉地把概括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实践 ,必须让他们独 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 ,思考这些事实 ,并对它们进行系 统整理 、对比和分析 初 中地理 “ 3 0 + 1 0 ”课堂模 式改革正是顺应了这种观点 ,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 规律的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课堂模式强调的不是对 课堂教学具体的量化标准,也不是对模式的生搬硬套 , 而是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一个分配参考和改革框架 借此框架 ,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思维组织活动并参与课 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和教师 内在的发展动力 ,这是有 益于教育教学发展的 参考文献 : [ 1 ] 张文革. 重庆市初 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 学调研 分 析卟 地理教 学, 2 0 0 8 ( 2 ) . [ 2 】 邹丽. 初 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科 教 文汇. 2 0 0 9 ( 3 ) . [ 3 ] 王永亮. 影 响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的 因素分析 【 D] . 山东师范大学, 2 0 0 7 . [ 4 ] 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i ~ [ M1 . 北 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0 0 7 . ( 责任编校 :代玲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