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实验简答题错误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doc
5页化学简答题解答错误的心理成因分析杨帆*张凤桂(丽水学院附属高中 浙江丽水323000)摘要:在归类化学简答题主要错误类型的基础上,从教学对话情境下的口头语言及 其思维特点、心理练习等方面剖析了化学简答题解答错误的心理成因,并提出了通过思维 建模、以说促思、格式化书写來消除不良迁移、改善思维胡质的解决策略关键词:化学简答题 解答错误 心理成因 应对策略简答题是高考中的经典题型之一,每年分值约占总分的10%左右简答题要求应试者 通过外在的语言形式将解决问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展示出來,重在过程方法与思维品质的考 查考生对简答题的总体感觉是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入手容易做对难,使得简答题成为历 年来考生失分最严重的题型笔者近年来对学生简答题的错答现象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从心理活动层面分析了错答原因1. 简答题解答错误归类 1・1有始无终,顾此失彼冋答问题不完整,不全面如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33题(原题略) 方法二是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其中 第3小问是:“为了制得口色Fe(OH)2沉淀,在试管I和II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 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装置见右图)很多考生在解答时都只答了笫一步“检验H2的纯度(而且没有指明在 装置的什么部位检验),而漏答了 “当排出的缶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对于由多个子问题组成的问题,在解答时,容易因为审题不严而顾此失彼、答题不全如在回答“氯水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 ”多数同学都只解释了褪色现象,而漏答了 “先变红”的原因1.2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由于审题不清而导致的答非所问的现象在高考简答题中普遍存在如05年全国高考理 综(1)28题是一道关于用实验方法测定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纯碱的质量分数的 实验简答题(原题略),其中第(7)小题问题是“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纯碱试样中纯碱的质量 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有些考生根本没有理解“不同的实验方法”的真止 含义是利用其它实验原理,只是将•药品稍作调整,依然用原题中的原理设计实验再如解 释实验室制氯气中“为什么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时,不少学生答成“因 为氯气有毒污染空气”,显然是把除氯气的原理错误地理解成了除氯气的原因1.3言非心声,词不达意言非心声是指考生虽然能够准确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也正确,但用语言 表述时往往不够准确、具体如在解释“为什么不能用蒸发氯化铁溶液来制取氯化铁晶体” 时,考生往往会答成“得不到氯化铁晶体”,或“得到的是氧化铁”从应答中可能看出考 生是理解氯化铁在加热情况下水解这一化学变化的,对问题的思考也是正确的,但表达时没有将这一具体的、深刻的思维过程展现出來。
词不达意表现在考生不能敏捷地抓住解答要点,不善于运用化学用语、化学原理精练 地说明问题的实质,常常啰嗦了半犬甚至把简答题写成了化学作文,却没有表达出内心真 实的想法和问题的关键点2. 心理成因分析简答题解答过程中所眾露出的问题,除了试题本身的特点、考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不强外,教学对话情境下的口头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的不良迁移也是重要的原因2.1 口头解答时的语言特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表达思想的丄具,但有着不同的适用悄境和特点教学中的 问题解答多属于对话语言,其主要特点如卜2.1.1情境性山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借助语言发生的环境,学生冋答时不需 要说的很具体,很详尽,听者也能凭借背景信息,运用自C的经验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准确无误地加以理解如教师呈现问题“如何鉴别CO2和SO2两种气体? ”学生会迅速答 道:“品红溶液”教师就认为学生己经掌握了用品红试液鉴别CO2和SO2两种气体的过程 2丄2简略性悄境性使得口头语言的简略成为可能,课堂教学的时限性又使得简略成为必需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所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短促的,学生很难组织很严密、很规范、很准确 的语言来表述口己的全部解答过程。
教师通常也认可学生这种不完整的答法,甚至口己在 解答问题时也只三言两语点拨了事这种解答习惯迁移到书面作业中,就出现了寥寥数字、 言简意不赅的悄形因为一旦离开特定教学的悄境,简略的书面表述常常会使人不知所云 2.1.3反应性人们常说:“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意指口头语言不可变更,但实际教学中更多的 是“说话不算话”现象反应性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给出严谨、深 刻的作答,而是根据老师对口己冋答的评判和启发,不断地对口己的冋答进行修改、补充 不少教师也很喜欢这种答题方式,认为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 体现了团队合作、多元互动的现代教育理念这就容易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答的不全面、 不准确没关系,反正可以补充修正2.2 口头解答时的思维特征语言既是思维的丄具,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要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又要通过 外部语言将过程和结杲表达出来,语言表达的质量实质上是曲思维的内容和品质决泄的据笔者的观察和分析,在课堂教学的对话悄景下,学生的思维有如下特征2.2.1逻辑性不强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气氛、情绪、动机强弱等非理性因素都会影响思维的质量头解答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思维呈现出定向快、跳跃性强等特点。
思维由题设问题中的某一点触发,迅速发散展开,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后便停顿卜•來整个过程中思维呈现出明显的非逻辑性、非连续性,带有一定的直觉特点这种思维的非程序性,表现 出来就是口头语言的支离破碎,常常用几个关键词来代替完整的作答2.2.2缺少深刻性情境对话的即时性和课堂教学的竞争气氛,同样不利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学生回答 问题很踊跃,但往往浅尝辄止,上文所说的“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往往是学生口己的感觉, 多数悄况卜•思维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上,很难通过对表血文字信息的解读挖掘隐藏在深处 的问题的本质,要借助于外界的不断否定才能一步一步地深入到问题的内部去,这种思维 习惯养成后,在考试、独立作业等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就会因为思考不全面、不深入 而答题表现在回答问题时或者顾此失彼,或者蜻蜓点水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并不高,就是因为他 们思维的深刻性较差而那些具有良好思维习惯的优秀学生经常并不急着冋答问题,他们 回答问题时,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明显优于其它学生2.2.3目的不够明确确, 性、2.3即思维的准确性差思维的准确性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准确性 差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构成、设问角度、给定条件和目标状态没有弄清楚的情况卜•,就开 始思考和作答,特别是对一些结构复朵或界定不良的问题,出现审题错误,求解目标不明 导致思维的方向发生错谋,答非所问。
造成思维准确性差的原因除了课堂教学的时限 学生悄绪和动机过强等因素外,学生缺乏问题表征的习惯和能力也不容忽视心理练习⑵的缺位所谓心理练习,是指脱离具体实际操作,借助于先前获取的动作经验和动作表象在头 脑中进行的想象练习实验技能属于动作技能,但当前高考中的实验考查只能采取心智技 能的方式如此,学生需要凭借心理练习将试题设置的实验在头脑中“做” 一遍,然后对 题设问题做出应答心理练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实验简答题的解题质量至关重 要如在氯气的制取实验中,实验前检查气密性时,要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检查完毕 后,又要将活塞打开,使浓盐酸滴入圆底烧瓶中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实验经验的积累, 只是机械地背一些检查气密性的口诀解答时要么不知道关闭活塞,要么关闭后不知道再 打开心理练习缺位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前实验教学中,“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 学方法造成学生的实验体验和动作表象的缺乏,难以进行心理练习二是不少教师对心理 练习不够重视,忽视对学生实验心理练习的习惯养成和方法指导3. 解决对策3・1加强实验教学和心理练习,让学生会想象实验型简答题,一直是高考简答题的主流题型,也是最难攻克的壁垒,心理想象练习 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教师一方面要切实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准确而熟练的实验 操作,积累深刻的实验体验,为建立动作表象、进行心理练习的奠定基础;一方面要注意 学生心理实验的习惯养成,加强心理练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想彖通过心理练习,既 可以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又能促进物质化的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的转化3.2构建严谨的思维模型,让学生会思考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心智操作步骤按一定程序组成的认知活动方式不同类型的化学 简答题,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类型,构建不 同的思维模型,对于学生顺利进行原型定向,改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的无序性和非逻辑 性,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96年上海高考题:近年來,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HC10—H2O + NH2CINH2CI比HC1O稳定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的原 因是 O对于此类“解释说理型”的简答题,其思维模型可以有“因果分析法”和“由果索因法” 两种,前者采用正向思维,由变化联系原因,逐步推至结果后者则用逆向思维,根据变 化结杲,出H标状态开始,向前逆推,逐步挖掘引发变化的原因和依据(化学性质或原理)。
3.3科学的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会述说如前所述,心智活动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其语言和思维结构呈现 出高度的简化、压缩状态,属于非扩展性的口动化过程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借 助于外部语言的支持,适当将这种内潜的思维还原并外现,就能够以说促思,有效减少思 维的盲目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这一过程的完成,首先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 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的口头语言与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的不同,它是以口语形式表达的书面 语,应具有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和严密性⑶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类型的简答题,建立不同 的表达句式结构,将完整的思维再现出来如前述的“解释说理型”解答题,可以采用“曲 因到果”的语言顺序,分“前提、推理、结论”三部分句式结构一般为“因为……所以……” 或“由于……因此……”其次,要指导学生根据示范进行口头表述,鼓励学生运用出声的 外部语言表述口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内在思维的释放、扩展、还原3.3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让学生会书写会思、会说,最终要落实到会写化学简答题的解答最终是以书曲表达的方式呈现出 来,这就耍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从会说到会写,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严 谨的书面表达,能够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
在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指导 学生将口头表述的句式结构转化为书面表达的格式,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专业化学用 语如化学式、方程式等来精练地表达化学简答题虽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过程的制约因素也较多但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分析 其错误原因,加强实验教学和心理练习,积极通过科学的思、说、写的训练來克服教学悄 境下口头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的不良影响,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一定能够攻克参考文献:[1]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15-216[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77-178[3] 韦志成.教学语言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1-12作者:杨帆安徽涡阳人浙江丽水学院附属高中,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联系方式 email: lsszfgyf@ cell phone: 13326118962张凤桂黑龙江哈尔滨人浙江丽水学院附属高中,中学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