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化学(江苏卷01)(全解全析).docx
14页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化学·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V-51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传统燃油汽车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动汽车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汽车中使用的橡胶、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车用芯片是以二氧化硅做半导体材料制成的D.燃油汽车排气管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NOx排放【答案】C【解析】磷酸铁锂电池属于可充电的二次电池,A正确;橡胶、塑料属于常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B 正确;芯片是以半导体材料硅为原料制成的,C错误;燃油汽车排气管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D正确。
2.OF2能在干燥空气中迅速发生反应:O2+4N2+6OF2=4NF3+4NO2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OF2的结构式:F—O—F D.NF3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其质量数为18,则可表示为O,A正确;氮原子核电荷数为7、核外电子分2层排布,结构示意图: ,B正确;OF2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F—O—F,C正确;NF3的电子式中每个F原子还有3对未共用电子对也应表示出来,D错误3.实验室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并得到单质碘,主要步骤为:用浓NaOH溶液进行反萃取(3I2+6OH-=5I-+IO3-+3H2O)、分液、酸化(5I-+ IO3-+6H+=3I2↓+3H2O)、过滤及干燥等下列有关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反萃取时,倒转振荡过程中要适时旋开活塞放气B.用装置乙分液时,先放出有机相,关闭活塞,从上口倒出水相C.用装置丙从酸化后的体系中分离出单质碘D.用装置丁干燥单质碘【答案】D【解析】用装置甲反萃取时,倒转振荡过程中要适时旋开活塞放气,避免内部压强过大,A正确;用装置乙分液时,先放出有机相,关闭活塞,从上口倒出水相,可以避免上层液体被污染,B正确;大量析出的固体碘单质可用过滤操作分离出来,C正确;碘易升华,蒸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4.工业上利用反应KCl(l)+Na(l)NaCl(l)+K(g)制备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沸点:Na<K B.离子半径:r(K+)<r(Cl-)C.碱性:NaOH<KOH D.第一电离能:I1(Na)<I1(Cl) 【答案】A【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相同温度下钠是液态,钾为气态,因此沸点:K<Na,A错误;对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不同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B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C正确;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大于第ⅢA族,第VA族大于第ⅥA族,则第一电离能:I1(Na)<I1(Cl),D正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氮的常见氢化物有氨(NH3)和肼(N2H4)Mg3N2与水反应可产生NH3,液氨发生微弱电离产生NH2-,液氨能与碱金属(如Na、K)反应产生H2NH3中一个H被-NH2取代可得N2H4,常温下N2H4为液体,具有很高的燃烧热(622.1 kJ·mol-1)以硫酸为电解质,通过催化电解可将N2转化为N2H4;碱性条件下,NaClO氧化NH3也可制备N2H45.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N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例为1∶1 B.液氨电离可表示为:2NH3NH4++NH2-C.N2H4的结构式为 D.Mg3N2中存在Mg与N2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答案】B【解析】N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例为1∶2,A错误;液氨发生微弱电离产生NH2-,故液氨的电离可表示为:2NH3NH4++NH2-,B正确;N2H4的结构式为,C错误;Mg3N2中存在Mg2+与N3-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D错误。
6.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肼在氧气中燃烧:N2H4(l)+O2(g)=N2(g)+2H2O(g) ΔH =622.1 kJ·mol-1B.液氨与钠反应:2Na+2NH3=2NaNH2+H2↑C.NaClO氧化NH3制备N2H4:4NH3+ClO-+2OH-=2N2H4+Cl-+3H2OD.电解法制备N2H4的阴极反应:N2+4H+-4e- =N2H4【答案】B【解析】具有很高的燃烧热(622.1 kJ⋅mol),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的状态是液态,所以N2H4(l)+O2(g)=N2(g)+2H2O(l) ΔH =-622.1 kJ·mol-1,A错误;金属钠和液氨反应生成NaNH2和H2,B正确;NaClO氧化NH3制N2H4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H3+ClO-=N2H4+Cl-+H2O,C错误;电解法制备N2H4的阴极反应为:N2+4H++4e- =N2H4,D错误7.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3分子间存在氢键,NH3极易溶于水B.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N2H4中N原子能与H+形成配位键,N2H4的水溶液呈碱性D.N2H4具有还原性,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答案】A【解析】NH3极易溶于水,是由于氨气分子和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同时可以形成氢键,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无关,A符合题意;氨分子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时,需要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不符合题意;N2H4中的N原子与H+形成配位键,N2H4分子内的N原子可以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故N2H4的水溶液呈碱性,C不符合题意;N2H4中N元素处于较低价态,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氧气等氧化剂反应,故而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D不符合题意。
8.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B.C.D.【答案】A【解析】Na2CO3与CF3COOH反应生成CF3COONa、CO2和H2O,CO2、H2O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3,A正确;FeS2在O2燃烧生成Fe2O3和SO2,SO2和硫酸不反应,B错误;NH3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浓硫酸不能反应硝酸,C错误;硝酸是易挥发性酸,Cu2+能发生水解,因此蒸干Cu(NO3)2溶液不能得到Cu(NO3)2固体,D错误9.药物沃塞洛托的重要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 X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B.Y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C.1个X、Y分子的式量相差40D.用红外光谱可确证X、Y中存在不同的官能团【答案】B【解析】X分子中含有两个酚羟基和一个羧基,羟基、羧基都能与NaOH反应,因此1mol X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A正确;Y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根据X和Y的结构简式可知X、Y的分子组成相差C3H4,式量相差40C正确;红外光谱可用于检测官能团,因此用红外光谱可确证X、Y中存在不同的官能团,D正确。
10.对于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S>0B.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反应中每消耗22.4 LO2(标准状况),转移电子数约为2×6.02×1023D. 温度不变,提高O2的起始浓度或增大反应压强,均能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答案】D【解析】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则ΔS<0,故A错误;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B错误;每消耗22.4 LO2(标准状况),即1molO2时,转移4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4×6.02×1023,故C错误;增大O2的浓度或增大压强均有利于该反应正向移动,从而提高SO2的转化率,D正确11.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草酸(H2C2O4)的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1加热草酸晶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2室温下,用pH计测得0.1mol·L-1 H2C2O4溶液的pH约为1.33室温下,向25.00mL 0.1mol·L-1 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 NaOH溶液,得到如图滴定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实验1的现象,无法确定气体的成分B.0.1 mol·L-1 H2C2O4溶液中存在c(H+)=2c(C2O42-)+c(HC2O4-)C.a、b、c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D.V(NaOH)=25.00mL时的溶液中:c(C2O42-)<c(H2C2O4)【答案】A【解析】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实验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无法确定气体的成分,A正确;0.1 mol·L-1 H2C2O4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H+)=2c(C2O42-)+c(HC2O4-)+c(OH-),B错误;b点溶质为Na2C2O4,此时C2O42-水解对水电离的促进程度最大,应在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错误;V(NaOH)=25.00mL时,溶质为NaHC2O4,此时溶液的pH<7,说明HC2O4-的电离大于水解,则c(C2O42-)>c(H2C2O4),D错误。
12.室温下,通过矿物中的PbSO4获得Pb(NO3)2的过程如下:已知:Ksp(PbSO4)=1.6×10-8,Ksp(PbCO3)=7.4×10-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 c(H2CO3)B.反应PbSO4+CO32-PbCO3+SO42-正向进行,需满足C.“脱硫”后上层清液中:2c(SO42-)+c(OH-)=c(Na+)+c(H+)D.PbCO3悬浊液加入HNO3“溶解”过程中,溶液中CO32-浓度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在PbSO4中加入Na2CO3溶液脱硫,PbSO4与Na2CO3反应转化为PbCO3沉淀,再加入HNO3溶解得到由质子守恒关系得:c(OH-)=c(H+)+c(HCO3-)+ 2c(H2CO3),A错误;反应PbSO4+CO32-PbCO3+SO42-的平衡常数K===,当浓度商Qc=<K=时,平衡正向移动,B错误; “脱硫”后的上层清液主要是Na2SO4溶液,还含有未反应完的Na2CO3溶液,电荷守恒关系还应考虑CO32-,C错误;在PbCO3悬浊液加入HNO3 “溶解”的过程中,由于CO32-会和H+反应生成CO2,所以溶液中CO32-的浓度逐渐减小,D正确。
13.二甲醚和水蒸气制氢气可作为燃料电池的氢能源,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反应Ⅰ CH3OCH3(g)+H2O(g)=2CH3OH(g) ΔH1>0反应Ⅱ CH3OH(g) +H2O(g)=CO2(g)+3H2(g) ΔH2>0反应Ⅲ CO2(g)+H2(g)=CO(g)+H2O(g) ΔH3>0在恒压下,将一定比例的二甲醚和水蒸气混合后,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