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八章欧洲的新格局.ppt

2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75340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8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章欧洲的新格局,一、公元前后的民族大迁徙1、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现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 从亚洲东端日本、朝鲜,横亘亚欧大陆直至西欧和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形成一条长弧形的农耕世界 在农耕世界的北方,横亘一条水草丰满的草原地带,东起西伯利亚直至欧洲黑海北岸和喀尔巴阡山麓,适合于饲养牲畜,形成一个大体与农耕世界南北平行的游牧世界2、两个世界的互相交往和渗透,地位:南部的农耕世界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比北方游牧世界先进   民族特点:农耕民族具有开拓性弱、收成意识强的特点;游牧民族具有开拓性强、易收外来先进文化影响的特点   相互关系:和平相处和友好往来是两个世界关系的主流;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也时有发生 结果:和平与暴力不断交错出现的结果,是两个世界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二、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1、古日耳曼人社会 (1)凯撒:《高卢战记》前49年,日耳曼人尚处于原始社会2)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公元98年,日耳曼人已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2、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1)人口的增长与生存空间的需要 (2)罗马的衰落3)匈奴人西迁的压力。

      3、日耳曼人迁徙的基本进程,1、起点 374年,匈奴人渡过顿河,进入哥特人地区,降服东哥特人,击败西哥特人2、西哥特人的迁徙 西哥特人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区别于罗马帝国的官方基督教 迁徙开始于376年,路线:黑海草原→色雷斯→罗马(410年)→高卢(419年建国于土鲁斯)→西班牙3、汪达尔人的迁徙: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431年建国于希洪 439年迁都迦太基455年攻陷罗马4、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5、法兰克人的迁徙:中欧→高卢6、东哥特人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7、终点568年:伦巴德人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4、日尔曼民族大迁徙的意义,(1)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2)罗马帝国晚期,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欧洲民族大迁徙具有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进步性质 (3)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日耳曼人摧毁了西罗马的国家机器,为封建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三、法兰克王国的形成,1、墨洛温王朝(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日尔曼人的一支,包括利普阿尔法兰克人与萨利克法兰克人。

      莱茵河流域→4世纪以后进入高卢 481年,萨利克人墨洛温家族首领克洛维即位经486年苏瓦松战役奠定了疆域基础 496年,克洛维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从此取得了教会和教徒的支持,提高了他的地位和声望,对他扩张领土非常有利到六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2)懒王时期(7世纪中叶-8世纪中叶) 在法兰克封建化形成的过程中,世俗封建主的权力日益扩大,而从七世纪中期开始,王权大大削弱,朝政大权逐渐落入地方大贵族的代表宫相手中,国王则被称为“懒王” 宫相原为王室财产的总管,这时就成为王国政府的首脑,独揽内政、外交大权 直到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赫斯塔尔·丕平最后获胜,成为全国唯一的宫相2、加洛林王朝(1)王朝的建立 715年,丕平的儿子查理·马特担任宫相,镇压了内部反叛,击退了外族的入侵,保卫了法兰克的独立 741年,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 751年,伦巴德人攻陷拜占庭控制的拉文那总督区,威胁教皇控制的罗马公国丕平前往驱逐了伦巴德人,取得了教皇支持,被选举为国王,是为加洛林王朝2)丕平献土 756年,丕平远征意大利,迫使伦巴德人把拉文那总督区和潘塔波利斯(五城区)割让给教皇,而他也获得了大量赔款,这件事历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它从此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3)加洛林帝国 加洛林王朝在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统治时期(768-814年)达到极盛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查理把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纳入到自己的版图八世纪末,加洛林王国仅次于东罗马帝国 800年12月,在圣诞节这一天,当查理在教堂作弥撒时,教皇立奥三世突然把一顶金冠戴在他的头上,并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随着封建化的发展,封建割据日益严重843年8月,查理的三个孙子正式签订《凡尔登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帝国三分,帝国西部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介于东西法兰克之间地区,包括意大利,归长孙罗退耳领有,并让他继承皇帝的称号 870年8月,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签订了《墨尔森条约》,瓜分了夹在他们中间的罗退耳的领地,形成了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雏形四、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1、封建化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是法兰克人古代习惯法的汇编,约在六世纪克洛维死后编成,反映了5-6世纪的法兰克人社会 当时,法兰克人尚处于农村公社时期,存在着大量的自由农民当时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农村公社所有和王室与地主所有从法典规定的对各种犯罪的罚金来看,法兰克的等级划分和阶级对立已开始。

      2、自由农民的农奴化(1)原因:从六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公社土地变为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的自由财产,于是自由民的分化日益加剧 此外,当时社会动荡、外族入侵,特别是克洛维的子孙们长期混战和苛捐杂税,使许多农民倾家荡产2)方式:失掉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投靠教俗大地主,逐渐失去人身自由,变为农奴 拥有土地的农民为躲避官吏、豪强的勒索,被迫把土地交托给教俗贵族,乞求保护,这被称为“委身式”,农民一旦委身,便失去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自由,沦为农奴3、采邑制—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1)原因:随着自由民逐渐减少和大地产的不断增长,同时由于国王无条件分赠土地,使王室的权力大大削弱,为了加强王权,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2)内容:国家把一些贵族与教会的土地没收后,作为采邑封给将领和官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服兵役,受封者被称为“封臣”或“附庸”,对封主要承担义务受封者死后,采邑交还给封主 (3)意义:采邑制以土地为纽带建立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地主阶级内部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封建贵族的等级制度;奠定了中古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使劳动者更加固着在土地上,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4、封建化的完成 8-9世纪,采邑制在法兰克王国得到普遍发展。

      国王更大规模地把土地及耕种土地的农民分封给亲兵臣属,并且允许封建主接受破产农民的委身,从而促进了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农奴、依附农民的大量增加 同时,大封建主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等特权,并被政府认可,称为“特恩权” 封建特权的形成和自由农民的农奴化,标志着法兰克王国封建化的完成思考题,一、名词克洛维 丕平献土 采邑制 《凡尔登条约》二、问题1、日尔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和后果2、论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