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倒返实验设计.doc

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9252796
  • 上传时间:2019-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倒返实验设计 倒返实验设计也称A—B—A—B设计,或还原一复制设计它是应用行为分析法实验设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一、倒返设计的基本类型 (一)A-B设计 A-B设计是行为改变技术实验设计中使用的最简单的设计类型,它只有两个阶段,即基线期和处理期A:基线期,B:处理期 A-B设计并不是真正的研究设计,它并没有排除可能引起行为变化的外来无关因素 (2) A-B-A-B设计 A-B-A-B设计是简单的A—B设计的扩展在A-B-A-B设计中,基线期和处理期都分别被施行两次它之所以被称做倒返设计,是因为在第一个处理阶段之后,研究者移去处理期,返回到基线期第二个基线期之后是重复进行的处理倒返设计最基本的法则是: 在至少两种条件下,一是基线期A,二是处理期B,反复测量目标行为的改变情况,借以探索实验处理条件是否对目标行为发挥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倒返设计程序操作的基本思路是: 个体在未经控制的环境中,某一目标行为的存在可由训练者通过观察和记录,用量化的方式显示出来,这个在实施行为处理之前客观显示出来的行为表现,就是目标行为的基线期A如果经处理条件B介入后,被训练者的行为状况与基线期A相比发生了变化,则可认为此种处理条件有可能影响被训练者的行为改变。

      倒返设计实验过程的四个阶段:1.基线期显示目标行为未经实验处理时的真相,可用A来表示 2.处理期加上实验处理,引起目标行为的改变,可用B来表示 3.还原期撤回实验处理,使被训练者恢复到原来基线期的环境,观察行为有何变化,实际上是处于基线期A的状态 4.再处理期再度使用实验处理措施来控制实验环境,将被训练者再次投入到实验处理阶段,以观察其行为的变化,实际上又处于处理期B的状态 依照这样的设计,其完整的实验过程实际是:基线期A——处理期B——基线期(还原期)A—— 处理期(再处理期)B的模式,因此也常常称为“A—B—A—B”设计2、 使用倒返设计的注意事项 : 倒返设计突出优点: 1.通过对实验过程各阶段目标行为变化结果的比较,训练者可充分了解和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操作简单便利,易为一般教师和家长所掌握 倒返设计的弱点与限制: 1.如果要处理的目标行为纯属高度危险性行为,如打架斗殴、撞头自伤等,就不应该考虑采用倒返设计 2.基于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考虑与要求,有些收容机构在行为处理时采用倒返设计也应慎之又慎 3.有些学业性行为,如读、写、计算等,或是简单的技能,如骑自行车、游泳等,一旦学成之后,不易再度消失。

      故处理这类行为,也不宜使用倒返设计,而应考虑改用多重基线设计或逐变标准设计为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