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大家来做加法表教案沪教版.doc
5页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上册 大家来做加法表 1教案 沪教版教学内容:加法表教学目标:1. 熟练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2. 通过观察探索加法表的秘密3. 根据发现的规律制作减法表,体会成功的喜悦4. 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增强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5. 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发现24个核心题的规律,有效地推出其它题难点:有序观察比较全面地发现每类题的规律教学过程:(一) 引入阶段1. 游戏:找朋友(每人拿20以内加法算式卡片找朋友)2. 电脑出示菱形图:这是菱形再出示格子)把这些加法算式放进这个菱形表格里,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加法表出示课题:加法表3. 猜一猜加法表一共有几题?你是怎么算的?4. 交流不同的算法1)把不同颜色加法题相加(2)按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顺序相加(介绍好算法)1+2+3+……+10+11+10+9+……+1=121(二)探究阶段1. 这么多加法题填进加法表有什么秘密吗?(1)仔细观察,小组讨论2)集体交流从下往上观察:a. 从左下角往右上角第一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0,第二个加数从0~10第二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1,第二个加数从0~10。
第三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2,第二个加数从0~10第一个加数在变,第二个加数都是从0~10b. 从右下角往左上角第一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10~0,第二个加数是10第二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10~0,第二个加数是9第三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10~0,第二个加数是8第一个加数都是10~0,第二个加数在变从上往下观察:a. 从左上角往右下角第一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10~0,第二个加数都是0第二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10~0,第二个加数都是1第三斜行:第一个加数都是10~0,第二个加数都是2第一个加数都是从10~0,第二个加数在变b. 从右上角往左下角第一斜行:第一个加数是10,第二个加数都是0~10第二斜行:第一个加数是9,第二个加数都是0~10第三斜行:第一个加数是8,第二个加数都是0~10第一个加数在变,第二个加数都是从0~103)不管怎么观察,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板书:观察有序4)根据你发现的制作加法表的规律,把不完整的加法表填完整学生练习) 2. 大家已经发现了制作加法表的规律,那么加法表中又有什么秘密呢?(1)挑一组你感兴趣的加法题算一算,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2)小组交流:讲清你是怎么观察的?你发现了什么?(3)集体交流:a. 竖着观察:绿色的是凑十的题(一个加数-1,另一个加数+1,最后结果不变,和都是10)绿色题的左边分别是和为0~9不进位的加法算式,绿色题的右边分别是和为11~20的进位的加法算式。
b. 横着观察:红色的是加倍的题(加数相同,和是双数)一个加数+1,另一个加数+1,最后结果,和大2师:最后结果和大2,这个规律对不对呢?请大家来验证一下练习:P65/1c. 斜着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1,最后和大1小结:只要有顺序地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加法表中的很多规律板书:发现规律三)应用阶段1. 动脑筋制作减法表(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1)把减法表填完整2)挑选一组有规律的减法算式计算并涂色2. 菜单式作业(1、2为必做题,3为选做题)(1)正确计算减法表2)用简单的话表达你发现的一组减法算式的规律3)交流找到的减法表的规律以及减法表与加法表的区别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上册 大家来做加法表2教案 沪教版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83设计意图 《大家来做加法表》是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所以20以内的加法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根据这一情况让学生通过边做边想,在做数学中体会寻找藏在加法表中的奥秘同时也通过边做边想边讨论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充分经历数学 知识产生、应用的过程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整堂课设计分成“初步感知——尝试探究——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四个层次,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共享合作成果,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 会集体的智慧无穷无尽,教学目标1. 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 探索加法表内的奥秘教学重点 通过做加法表发现加法表中藏着的奥秘教学难点 运用在加法表中发现的奥秘又快又正确的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加法表练习一张、教学流程一、 做加法表,揭示课题1. 师:(出示:加法表) 这张表上的题你都会算吗?任选一横行(竖行或斜行)算一算2. 师:把你选的题在小组里汇报一下小组活动)3. 师:哪一组愿意跟大家来校对?(全班交流,把学生讲到的在屏幕上出示出来)4. 师;这张表就叫:“加法表”让我们一边做一边想,看一看加法表里藏着什么秘密?(出示课题) 【通过做加法表直接引入,提出“边做边想:加法表里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二、 小组讨论,尝试探究1. 师:按照刚才你选的横行(竖行或斜行)再选几行算一算,边做边想:这几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小组活动:(给学生做3行的时间)师:把你想到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3. 学生汇报:(按学生讲的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生:横行,从左往右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第二加数也每次增加1,和每次增加2生:竖行,从上往下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生:斜行,从左上往右下,第一加数不变,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每次增加14. 师:原来这每一行就是一个题包,都有一个规律,你们真棒! 【20以内的加法对学生来说本来以没有新鲜的地方但是“寻找加法表里的奥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这一兴趣的促使下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学生先自己做,边做边想再小组交流,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小组交流给了学生尽情发挥的舞台,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人人参与,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5. (出示P83/1、2)师;这是哪两行的题呢?先想一想再来做6. 师;谁来跟大家校对?(要求学生校对时说出这组题的规律是什么,是横行还是竖行或斜行,)7. 师:大家一起在加法表里找到这两行,(生说出这两行的位置)那么下面这几题在那里呢?我们先做一做,再找到他们的位置涂上相应的颜色)(出示:P83/3:计算与涂色)小组校对,组长汇报情况 三、 操作练习,深入探究1. 你们真的那么棒?小丁丁他们有点不服气,要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的小朋友请举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2. 屏幕上出示一横行(竖行或斜行)的一部分,让学生先想一想题中缺少的数是几,再来做。
指名回答)3.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我们一起完成练习纸的第一题一组都完成后先在小组里校对,教师边巡视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4. 师:各小组汇报校对情况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纠错指导)(生:横行的规律是:从左往右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第二加数也每次增加1,和每次增加2所以这里缺少的数是 ,和是 生:竖行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所以这里缺少的数是 ,和是 生:斜行的规律是:从左上往右下,第一加数不变,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每次增加1所以这里缺少的数是 ,和是 5. 师:这里还有一些找邻居的题想不想试一试?6. 师:我们小朋友说得这么好,小丁丁他们不得不服气了!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尝试、操作、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但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要回到实际应用中去通过“小丁丁他们不服气”激发学生参与挑战,巩固学到的知识技能并让学生在挑战中建立自信同时深入探究也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人人学自己的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