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户时代的货币、交易与物价.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3911502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户时代的货币、交易与物价江户时代的货币、交易与物价江户时代的货币、交易与物价.txt江户时代的货币、交易与物价江户时代的货币、交易与物价今出川公艺·作特别声明:如欲转载,请先征得本站同意货币照片出自货币博物馆(日文) ,特此致谢!●货币制度与两替商宽永通宝一文 (1636 年)天保通宝当百(1835 年)金币、银币、铜钱,合称“三货” 江户幕府直辖矿山,独占金、银、铜等金属的铸币权,设立了金座(注 1) 、银座(注 2) 、钱座(注 3) ,发行三货,流通全国金币的种类有大判(注 4) 、小判(注 5)等;银币有丁银(注 6) 、豆板银(注 7)之类;铜钱主要是一文的小钱(中以铜钱流通为主,金银货币通常只用于大宗交易中以大坂为中心的京畿地区,盛行以银币为价值尺度,商品的价格多以银目的贯、匁、分(注 8)表示,称为“银遣” ;而以江户为中心的地区,则盛行以金币为价值尺度,商品价格习惯以金目的两、步、铢(注 9)来表示,是为“金遣” 三货间的交换比率大致是金 1 两=银 60 匁=钱 4000 文,但也经常会受各方面影响而有所浮动相对而言,金、银币间的换算比率较为稳定,而各版铜钱的质量参差,比率浮动较大,金 1 两经历了折钱 4000 文~10000文的反复变化。

      幕府屡次改铸新货币以改善财政状况,除 18 世纪初中期的正德、享保年间的改铸以外,其他历次改铸的货币质量每况愈下弥补财政亏空以外,滥发劣钱也有制止米价下跌、促进消费的考虑在内江户中期以后,诸藩为挽救财政贫乏,也发行仅在本藩领地内通行的不兑现纸币(即藩札,最早在 1661 年由福井藩首次发行) 这些举措加重了三货换算的复杂性(依不同币种和不同地区,三货换算率有所参差) ,银币更是需经称量换算于是,以三货交换为业的“两替商” ,在大坂、江户等大城市里应运而生了其主要由富裕的商人参与运营,除了三货交换以外,还受理公款业务、借贷、票据等等,与今天的银行功能类似,作为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坂的天王寺屋、平野屋、鸿池屋,江户的三井家等等都是有名的两替商宝永四宝丁银(1711 年)天保小判(1837 年)越前福井藩银札(1666 年)●大坂与江户的交易江户时代的诸大名,为了储藏、贩卖领内收入的贡租米和其他物产以换取货币,在大津、大坂、江户等大都市设立了兼有仓库和贩卖事务所功能的机构,称之为“藏屋敷” 特别是被称为“天下的厨房”的大坂,人口数量虽不及江户,商业发达程度则过之,诸多大名都把领国的特产、贡租米运往大坂的藏屋敷储藏销售。

      在江户、大坂集结的全国物产,由“问屋”--江户的十组问屋、大坂的二十四组问屋(注 10)--收购或接受货主委托,用桧垣回船(注 11) 、樽回船(注 12)装载,往来于江户、大坂之间●堂岛的米价大坂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的厨房” ,也因为元禄年间以来,位于大坂市内堂岛(今大阪市北区的地名)的官许米市场的存在作为幕府控制的全国性的米市场,堂岛的米价对于全国的米价,乃至全国的物价都有巨大的影响就近世的物价看,米 1 石(约 150 公斤)好的时候可以交换到金 1 两但除了饥馑年份外,通常米价都处于下跌状态,物价相对就显示上升状态导致米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米产量的增加,进入流通市场的米量随之大增(例如江户初期全国总石高约1800 万石,至中期猛增至约 2600 万石) 但是在小农经济基础的江户时代,贡租米是社会主要收入来源,起着中心商品的作用(后人有“米本位经济”之谓) ,因而米价又是物价的基准幕府屡次对米价进行干预调节特别是享保年(1716~1735)以后,米价一再跌落(享保十八年因饥馑致米价猛涨,但次年丰收,米价又跌) ,令幕府几番苦思对策●物价与工资明历三年(1657)的江户大火灾后,幕府规定了建筑工匠的工资。

      建筑工匠 1 人每日的工资是银 3 匁,按金 1 两=银 60 匁计,折金 1/20 两银 3 匁前后只是当时工匠工资的一个粗略基准,另据《文政年间漫录》中的记述,可以看到文化~文政年间(1804~1829)普通工人家庭(夫妇携 1 子)生活的具体情况:(每日收入) 工钱 银 4 匁 2 分饭钱 银 1 匁 2 分(年收入) 银 1 贯 587 匁 6 分(年支出) 饭钱 银 354 匁店钱 银 120 匁调味料、燃料 银 700 匁家具 银 120 匁衣服 银 120 匁交际费 银 100 匁(年总支出) 银 1 贯 514 匁(剩余) 银 73 匁 6 分在庶民的生活中使用得更普遍的是铜钱当时的价目专有一种“百相场” ,即 100 文钱可以购买的物品量同样在文化~文政年间,江户的庶民是以银 1 匁=钱 100 文的比率来换算银钱的百相场”可以看作是庶民生活指标的反映享保十八年(1733)大饥馑的时候,米价突然暴涨,市井的狂歌(注 13)唱道:“米高间 1 升 2 合(一石=十斗=百升,1 升 2 合米约 1.8 公斤)呀煮稀粥,大冈也喝不起呀越前(‘越前’谐音‘一膳’ ) 。

      ”大冈越前守忠相(1677~1751)是当时的江户町奉行,以裁断公正闻名,是艺术形式中所喜爱引用的人物 “米高间 1 升 2 合”就是百相场,100 文钱都买不到 1 升 2 合米,大冈越前和一般庶民都无法承受,只能喝起了稀粥然而大体上,江户时代的物价、工资虽然存在着不同时期的差异,却不像现代社会那般变化剧烈这也是江户时代被称作“停滞社会”的表征之一与庶民生活关系较深的部分铸钱一览 钱币名称材质铸造期间铸造量(枚)庆长通宝铜 1606~不详元和通宝铜 1619~不详宽永通宝铜 1636~1769 不详宽永通宝铁 1739~186763 亿 3261 万 9404宽永通宝黄铜(真鍮)1767~18601 亿 5742 万5360宽永通宝精铁 1860~18681 亿 187 万 7062宝永通宝铜 1708 不详天保通宝铜 1835~18704 亿 8480 万 4054文久永宝铜 1863~18678 亿 9151 万 5631(数据取自土肥鉴高《物价与货币》 ) 附:关于工资的两个案例:①【安桃时代的案例】天正十年(1582)丰臣秀吉筑堤水攻备中国高松城,人夫每人填土一俵(俵是装粮食、木炭、食盐等用的袋子,通常一表可装米四斗) ,给米一升,钱 100 文。

      12 天完工,共花费米 6 万石,铜钱 6 万贯天正十八年(1590)的小田原征伐中石田三成欲效此法攻武藏国的忍城,工钱是每人每一个工(实际劳动量不知)支付米一升,钱 60 文(白天)或 100 文(夜间) 三成的堤防宽、高都只有秀吉的一半左右,长度却在 9 倍以上,五天就完工了,可见是豆腐渣工程,后来果然决口淹了自己的阵地,水攻失败这两例都是追求快速完工的,开价应该比较高②【江户时代的案例】骏府是德川幕府直辖要地,德川家康出于防备上的考虑,下令禁止在骏河、远江边境的界河大井川上建桥或设渡船此令一直遵循至明治维新,江户时代要过此河只能靠人力涉渡(河水不深,但挺宽) 穷人当然自己走,稍有钱的就雇人抬(有专门的此项服务行业) 首先要租用“莲台”--一种四人抬的类似肩舆的工具,租费就是抬莲台的四人的工钱(但应该会有抽头) ,用购买一定枚数的“川札” (好比代币)来支付一般人坐的普通莲台,6~8 枚;医生、学者用的半莲台,12 枚;家老等大名家臣用的中莲台,36 枚;大名专用的大莲台,52 枚每枚川札的价格,依水位高低而变化:水没至大腿以下,48 文/枚;至臀部,52 文/枚;至腰,68 文/枚;至胸 78 文/枚;只露出头,94 文/枚。

      ※注: (注 1)金座:江户幕府直辖的金币铸造发行所位于江户常盘桥门外(今之日本银行所在) 属勘定奉行支配,其长官曰“御金改役” ,由后藤四郎兵卫家世袭明治二年(1869) ,随造币局的设置而废 (注 2)银座:江户幕府直辖的银币铸造发行所幕初设置于伏见、骏府,不久移往京都、江户,又在大坂、长崎增设而为四座宽政十二年(1800)因不正事件,四座同废,后仅江户一处的银座再兴银币的钤印、包装等职由大黑常是家世袭明治二年(1869) ,随造币局的设置而废注 3)钱座:江户时代的铜钱铸造发行所宽永十三年(1636)幕府在江户芝与近江坂本始置后准许民间铸钱,在各地都有设立注 4)大判:室町末期至江户末期发行的金银货币品种之一外形为大椭圆形,重 10 两(约合 165 克) ,一枚当小判十枚有天正大判金、庆长大判金、元禄大判金、享保大判金、南镣大判银、桐大判银等种类注 5)小判:天正年间至江户时代铸行的薄椭圆形金银货币重 1 两,也称一两判注 6)丁银:也作挺银江户时代的银币品种之一称量流通通常为海鼠形的银块,重量约 43 匁由银座铸造发行常钤有“大黑” 、 “常是” 、 “宝”等字以及大黑神(七福神之一,财神)像的印。

      “大黑” 、 “常是”是银座世袭银匠世代沿用的名称注 7)豆板银:也叫豆银、小玉银、碎银江户时代的称量银币,铸造于庆长~安政年间形状为豆粒状,作为丁银的辅助货币使用,以避免分割丁银的不便注 8)贯、匁、分:江户时代银目的重量单位1 贯=1000匁=10000 分匁旧作钱、泉,依其发音(もんめ)又简作目,1 匁合今制 3.759 克注 9)两、步、铢:江户时代金目的重量单位1 两=4 步=16 铢,1 两约合今制 16.5 克金 1 铢约合银 3 匁 7 分 5 厘注 10)问屋:直接从生产者处得到货源,负责代销,或者收购后推销给二级批发商的商家,在江户时代最为兴盛十组问屋是在江户组织起来的各类收购问屋的组合始自于 1649 年,因江户、大坂间的海上输送的非正规和经常遭难,为预防损害,将货主分为涂物店、内店、通町、药种店、钉店、棉店、表店、河岸、纸店、酒店十组而结成二十四组问屋是在大坂组织起来的问屋组合注 11)桧垣回船:也叫菱垣回船回船是在沿岸航路往来运输旅客、货物的船只桧垣回船是定期往来江户、大坂之间的百石以上的货船,从属于江户十组问屋和大坂二十四组问屋,专一运输与两地问屋有关系的商品以及幕府、诸藩的货物,受官方保护。

      其两舷的栏板下部作桧垣状(桧垣是用桧木的薄板交叉结成菱形孔的矮墙) ,因此得名注 12)樽回船:樽是盛放酿造品及其流动物的木制容器樽回船是江户时代于江户、大坂间专一运送酒类货物的回船注 13)狂歌:使用俗语哼唱,带有诙谐滑稽色彩的短歌,在江户中期以后非常流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