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2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120631
  • 上传时间:2018-06-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2.6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选择题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作答,非选择题在答题纸相应区域作答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这份高三语文试卷,分为两部分,必考部分160 分,附加题40 分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本次试卷侧重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压缩语段,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具体情况分析1.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2. 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3. 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大部分选自课本,难度不大4. 现代文阅读: 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5. 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与衔接、压缩语段的能力7. 作文: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一则寓言故事,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题文】 D0 1.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画上者妙在,梦中者妙在,胸中者妙在①丘壑深邃②景象变幻③笔墨淋漓④位置自如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找出和上文对应的词语:“丘壑”对应“地上”,“笔墨”对应“画上”,“变幻”对应“梦中”,“位置”对应“胸中”思路点拨】 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①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②看感情色彩是2 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④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 ⑤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⑥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 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

      题文】 H0 2.下列诗句与“山当日午回峰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A.水腻山春节气柔B.海浸城根老树秋C.乌啄风筝碎珠玉D.草带泥痕过鹿群【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 “山”与“草”相对, “当”与“带”相对, “日午”与“泥痕”相对, “回”与“过”相对, “峰影”与“鹿群”相对思路点拨】 运用对仗需要注意: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题文】 I0 3.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3 分)纪实文学,理应讲究纪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种的传记文学,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成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A.必须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B.也应注意文采,以求引人入胜C.同样存在着一个“实”与“文”的结合与统一问题D.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纪实文学,理应讲究纪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是这个句群的中心句,由此派生出“高度统一”和“先纪实性,后文学性”这两个控制点,ab 两项一个只讲纪实性,一个只讲文学性,都忽视了二者“高度统一”, d 项先讲文学性,后讲纪实性,顺序颠倒了,所以答案只能是c思路点拨】解答这道题,要做到:1. 要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句子或句群、只有做到陈述对象一致,才能保证语意贯通2.要做到前后照应一个句子,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性,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3. 要注意特定的情景氛围一般说来,说话或行文总有特定的语境,3 而特定语境中往往含有特定的氛围它们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 这些特定的氛围常常是连接和组合语句的重要因素4. 要注意结构相同的句式连贯题有时还涉及到词语或句子的结构问题,应引起注意5. 要注意事情的先后次序叙述一件事,总有一定的次序,哪些该先说,哪些应后说,是不能乱套的如果乱了套,就破坏了分句间的逻辑联系,造成结构混乱,并影响句意的连贯题文】 F24.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地宫开启过程,不超过35 个字。

      (6 分)上午 9 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 时 45 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 公斤重的巨石移开, 露出 93 厘米长宽、 13 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 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 时 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 时 30 分盖板绘图完毕11 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 时 11 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 18 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要点一), (然后)清理盖板(要点二)并绘图(要点三), (最后)撬开盖板打开地宫(要点四) (6 分)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顺序正确1 分,语言通顺1 分)解析:解题时, 首先找出有关开启过程的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按题目要求进一步分析处理,最后组织答案对于“开启过程”而言,主要有四个要点:①移开巨石,露出盖板;②清理盖板;③绘图;④撬开盖板,打开地宫答案中这四个要点是不能少的,当然它们的顺序也不能变更。

      综合思考后答案便为: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或: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然后清理盖板并绘图,最后撬开盖板打开地宫思路点拨】压缩语段的基本步骤:①审好题弄清题目要求,看它要求我们怎样压缩,有哪些具体要求②读好原材料认真阅读原材料,把握原材料的中心③分析好原材料分析原材料的内容要点,看它说了哪些内容④处理好信息根据原材料的中心,分析原材料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应该保留的,哪些是次要的可以舍去的,哪些是应该合并或替换的⑤组织好答案 根据题目的要求,对综合思考后的结果进行文字上的加工,使其语言规范, 文气贯通⑥誊抄好答案将深思熟虑后的成熟的答案认真、规范地写在试卷上题文】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题文】 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4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 隐亲医药, 飱粥相继, 士民感戴之 迁荡寇校尉, 授兵二千人, 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

      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 “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 ”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兵未到而仁奄至奄:讨伐B.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罢:疲劳C.乘油船别袭中洲别:另外D.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恚:发怒【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奄:突然【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 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2. 声训推断法: (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3. 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4. 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5. 联想推断法: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的含义6. 句式推断法:借助对仗句5 和互文修辞推断词义7. 语境推断法: (“因文定义”法)语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语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可借助这些语境来推断8. 代入推断法: 仅适用于选择题把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通过比较考查,推断出词义的正确判断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外示虚弱,以诱致仁”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仁欲以兵袭取州上B.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C.以逸待劳D.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 A ,用; B“所以”固定结构, ,, 的原因;C,用。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应试能力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代入检验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3.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 如果讲得通, 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 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4. 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5.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 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往遇疫疠,谷食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