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下的古诗文教学王荣生教授讲课课件.ppt
56页更好地推进古诗文的选修课教学,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专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专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专著《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教材《高中语文课本(试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教参《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008,,,,,,提 要,一、认识:选修课与古诗文二、观感:听课的整体印象三、介绍:课堂教学研究的两个转向,一、选修课与古诗文教学,关于选修课,,2,拓展的功用,呈现一种必修课所未曾有的景象,课例讨论,《劝学》 《师说》 《石钟山记》 《六国论》,课例讨论,《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教材,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教参,《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008,关于古诗文教学,1,理性的容量,展现一幅学生自读时未曾有的景象,课例讨论,《陋室铭》,课例讨论,李清照《声声慢》,《高中语文课本(试编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古典诗文阅读,有2个古典诗词单元和5个文言文单元。
古典诗词教学,提供可选用的A、B两个方案,A方案侧重文学欣赏,B方案侧重文化意蕴的探究 文言文教学,兼顾文字、文章、文学等要素,侧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教材样例,《种树郭橐驼传》 《项脊轩志》 《将进酒》 《婉约词三首》,二、听课的整体印象,常德听课,江南词专题探究 春江花月夜 湘夫人 春江花月夜,项羽之死 将进酒 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整体印象:流畅感,教师很优秀 课文背诵 精美课件 教学语言 设计修改,学生很出色 成就自信 预习充分 发言积极 思维水平,常德听课,江南词专题探究 多媒体导入 一、生齐读 二、赏析“江南好”在哪里?为什么“须断肠”?以乐景写悲情(生语) 三、展示交流忆江南 江南春渔歌子 梦江南 四、师结语,音乐声中生背上述诗,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 抒情语导入,生说带“月”诗句 一、介绍古今评语,师背诵 二、研读课文月之景(流霜、白沙、共潮生)月之理(少年似的哀叹)月之情(月徘徊,落月摇情满江树) 三、激情结束语 四、丝竹声中生看画面念课文 五、作业:围绕上三点写400字文,常德听课,春江花月夜 抒情语导入 一、哪些意象(生说题目),师背诵 二、赏析诗歌月生(找到意象、特点)月悬(什么遐想,感情基调)月落(游子思妇情) 三、激情结束语 四、作业:整理学过的诗句(月、流水、落花等意象),将进酒 抒情语导入 一、释题 二、学生朗读,点评,引出分析 三、分析 “金樽”的含义(改“金杯”,对酒的喜爱) 画、读“写酒的句子”(三处朗读指导) 作者为什么如此狂妄(悲) 如何看待“愁”与“乐”的关系(愁、悲、乐、愤) 四、回到”金樽“,师激情结语,生齐背 五、”超越困境“写短文。
整体印象:压缩感,教学内容 眼跟不上师之感 口说不出生之语,教学流程 师抒法 生谈法,找一找,说一说,1,湘夫人,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 比较家常,有“谈”之外的活动,一、出示任务 二、师音乐声中读文出示课文课件(有注释)男女生连读(如“黄莺出谷”) 三、题目(记叙要素),说“序” 四、生借助注释读文意(“语言之鲜活”)出片:词语、句式答疑:2处——重点在“名句”齐读全文() 五、句式——骈散(“章法之鲜活”)《芷兰赋》映照四篇“序”比较 六、再“探究情调方面”(“情调之鲜活”)比照四篇“序”,生看,边写、画 七、试背诵(试背,给词语支架齐背) 八、作业(创新教案中的相关练习),湘夫人(第二课时),阅读回执:根据我个人的阅读,诗歌中的“我”是( ) 导入:雕像图片引刘勰语感受:师背诵出示香草图片、实物学生自读,湘夫人,讨论:“目眇眇兮愁予”——对“我”的阅读(一)湘君派(以意逆志)(比兴)(二)屈原派(知人论世)(象征)(三)既是湘君又是屈原(一真一假一虚一实)(四)其他解读(“我”就是我)(作品在读者中完成)(五)湘夫人派(女性的感觉)(六)师补说:巫女(世俗的情感—世态风俗)联系《离骚》,出示钱钟书语作业:《国殇》多角度阅读,湘夫人,尊重教材而又突破教材 教学设想——目标描述讲述联系屈原及《离骚》语句倾听与回应(刁难)生真进入状,开心,亲切感拓展了必修的学习内容,三、课堂教学研究的两个转向,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我就是要这样教,我就是要教这些,,课堂教学的两种怪现象,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完整;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
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学生“学的活动”非常机械、单调面对复杂的课堂现实,教师想教什么 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第一个转向: 从对教学方法的关注转移到教学内容,1,教学活动的两个维量,教学程序怎么教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合宜性,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符合学情,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基本主题1学科课程目标教师想教什么学生的实际情形,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基本主题2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基本主题3教师想教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合宜的教学内容,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根据学情,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 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 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1、指导学生:能抱着正确的目的,合适地看待特定的文本2、指导学生: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教学内容合宜,起点:学情估量,终点: 学习目标,第二个转向 从对“教”的活动的关注转移到学的活动,1,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的活动”,教学流程“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教学流程,“流程”,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要达成教学结果的需要,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个环节,上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抵达课堂教学的终点 流程是有流向的,学生开展着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有可见成效的学习活动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新课程的主导理念,以“教的活动”为基点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需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