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教学内容.ppt
4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第二章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v董智2.1 中国森林概述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与水分状况2.3 森林的水环境2.4 与水分相关的森林结构与指标第二章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丰富2.1 中国森林概述由北向南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温带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热带季雨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6大森林生态系统全国乔灌木树种约8000种2.1 中国森林概述四、森林资源绝对量高,总量不足,人均水平低全国森林面积1.75亿hm2,覆盖率18.21%,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为136.18亿hm2和124.56亿hm2中国森林面积占世界的4.5%,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之后,列全球第五;蓄积量列全球第六但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9.6%的61.52%,居世界130位人均占有面积0.132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0.6hm2的22.00%,居134位2.1 中国森林概述五、森林生态系统中,人工林面积大,功能弱世界人工林面积为18673.3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8%,每年平均造林445.8万hm2。
世界人工林主要分布在10个国家,中国以5325.73万hm2居世界第一1中国(5325.73);2印度(3257.8);3俄罗斯(1734.0);4美国(1623.8);5日本(1068.2)6印尼(987.1);7巴西(498.2);8(492.0);9乌克兰(442.5);10伊朗(228.4)2.2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与水分状况一、寒温带针叶林区一、寒温带针叶林区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五、热带季雨林和雨林五、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六、非地带性森林六、非地带性森林一、寒温带针叶林区(一)自然概况v分布:寒温带森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支脉的山地,包括E12720以西,N4920以北区域v年均温0,年降水360500mm,年蒸发600mm,湿润度1.0,径流深150200mmv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棕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为主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v我国最北部的森林区,森林覆盖率53.6植物种类较简单,主要建群种为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林被砍伐或破坏后,通常被兴安落叶松林被砍伐或破坏后,通常被次生的白次生的白桦林、黑桦林、蒙古栎林所代替。
桦林、黑桦林、蒙古栎林所代替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一、寒温带针叶林区本区是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林区内有多条河流通过,具有明显的水源涵养、保护土壤,抵御来自蒙古高原强风,调节气候的作用,是东北平原的天然屏障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一)自然概况包括东北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的广大山地主要包括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及长白山等主要林区大致在N40155020,E12613530长白山海拔最高达2700m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年均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长白山、小兴安岭为600800mm,长白山主峰天池1374mm年蒸发量低于600mm,湿润度11.2,径流深300-600mm,土壤侵蚀模数小,白头山以北约2050t/akm2,以南为500t/akm2区内有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等河流土壤为暗棕森林土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v(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地带性森林是以红松为优势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森林组成的树种比较丰富,针叶树还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臭冷杉、沙松、落叶松、紫杉等长白山区除蒙古栎、白桦、山杨外,还有紫椴、枫桦、水曲柳、黄波罗、核桃楸、蒙古栎、榆、千金榆、糠椴、大青杨及多种槭树。
针阔叶林采伐后通常形成以栎树林、山杨林、白桦林等为主的次生阔叶混交林本带的森林面积约有2亿hm2,森林覆盖率44.3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该区的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东北的三大林区,是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本区的长白山是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及许多支流的源头,小兴安岭则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因而其水源涵养、调节径流的功能十分重要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v(一)自然概况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范围东起辽西山地、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山地丘陵,西到青海东部,北界长城,南到秦岭和淮河以北山地丘陵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及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东阔西窄,明显地分成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年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1000mm,蒸发量8001200mm及其以上,干燥度11.5径流深多在200mm以下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年输沙16.3亿t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地带性森林以地带性森林以落叶栎类、杨属、桦属、榆属、槭属落叶栎类、杨属、桦属、榆属、槭属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为主建群种有蒙古栎、辽东栎、槲栎为主。
建群种有蒙古栎、辽东栎、槲栎 、栓皮栎、麻栎、波罗栎等针叶、栓皮栎、麻栎、波罗栎等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有林的主要组成有赤松、油松赤松、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白杄、青杄白杄、青杄和侧柏等和侧柏等 本区河流众多,河网密集,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防护作用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范围北起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南界在北回归线附近,西界青藏高原的东侧并延伸到西部国界线本带东部包括华中、华东、华南的大部分低山本带东部包括华中、华东、华南的大部分低山丘陵地区,西部包括横断山脉南部及云南高原的大丘陵地区,西部包括横断山脉南部及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250250万万kmkm2 2,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2525左右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该森林群落内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形成较典型的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林,优势树种不明显不少种类为我国热带区域共有类群,并且多古老、孑遗和特有种常绿阔叶林是本区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为优势成分,次生树种有马尾树、云南松和思茅松 本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珍稀树种集中的分布区。
根据本地带本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珍稀树种集中的分布区根据本地带水热条件的差异,可分为水热条件的差异,可分为北、中、南北、中、南3 3个亚带个亚带v(一)北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区v1、自然概况v北亚热带包括北纬3l以北到暖温带界线之间的地区本地带分布在秦巴山地、伏牛山地、大别山地、南阳盆地、淮阳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v年均温1316,降水8001250mm,蒸发量800-1200mm,属于湿润区多年径流深200800mm,属多水带长江入海泥沙4.5亿t2、森林分布及其功能地带性森林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壳斗科占优势,建群种有麻栎、栓皮栎等山地残存森林是以落叶栎树和油松、侧柏为主的混交林.山地是淮河、汉江及长江流域等支流的主要水源,本区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库淤塞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v中亚热带的范围在北纬2331之间,包括苏、浙、鄂、皖、湘、赣、闽、滇、贵、桂、川和粤等省(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南岭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地南部等地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1、自然概况 年均气温1621,降水量10001200mm。
地表水资源丰富,径流深5001200mm黄壤、红壤等地带性土壤分布广泛v该带是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带,建群种由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石栎属;樟科的楠木属、樟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山茶科的木荷属、茶属,除此之外还有木兰科、金缕梅科的有关属种组成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2、森林分布状况及其功能 该区也是我国马尾松和杉木的主要产区是我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我国木材生产、竹林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区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风、保持水土、减少洪灾、经济林生产以及发展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v(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v1、自然概况v南亚热带的范围包括台湾的中南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的南部以及闽东南部,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8基本处于北回归线两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暖湿,年均温2022,降水量14001800mm,有的可达2000mm径流深多在800mm以上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2、森林分布状况及其功能本带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森林类型现有的森林多为马尾松、杉木等人工林在其西部还有思茅松、云南松和高山松林,在南部生长着海南松林。
本区农业发达,大部分地区原生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现多形成多层次的次生林或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树林及各种经济林本区的森林主要以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防护作用为主五、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带(一)、自然概况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带基本上在北回归线以南,包括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等地的南部以及海南全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高温多雨,年均温在2022或更高,降水量多超过1500mm,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土壤以砖红壤性土为代表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森林分布状况及其功能季雨林和雨林植被层次繁多,由不同的乔、灌、草混杂一起构成的阴暗、郁闭、异龄的密林热带雨林分布在海南岛东南部和台湾南部,由阔叶的常绿林组成,终年翠绿一片橡胶,椰子、棕榈、蒲葵等是代表树种v本区森林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多为异龄混交复层林,且经济林果种类丰富,因而本区的森林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途,而且其森林防护作用意义重大v本区降水充沛,且多为暴雨,径流丰富,森林的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水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十分明显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六非地带性分布的森林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一)、青藏高原高寒区的森林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年轻的高原,其范围在N2740、E78105之间。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南界喜马拉雅山,东至横断山脉,西至国境线包括藏、青、滇西北、川西、甘西南以及新疆的南部,总面积约为250万km2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v从高原东北由甘肃的武威南下至青海的玉树到西藏的比如、嘉黎、加查、贡嘎一线以北为灌木林分布区,组成高原灌木林的主要植物种类有圆柏、柳、金露梅、水柏枝、多种杜鹃、黄栌、矮山栎等 青藏高原区的植物区系主要由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组成,森林植被类型比较齐全,几乎包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雨林的所有类型 此线的南部和东部主要为山地暗针叶林的分布区,由云杉属、冷杉属、和铁杉属的林木组成,构成森林的树种有青海云杉、丽江云杉、青杄、川西云杉、紫果云杉、林芝云杉、川滇冷杉、黄果冷杉、急尖长苞冷杉、喜马拉雅冷杉、鳞皮冷杉、云南铁杉等树种亚高山山地暗针叶林是组成高原森林的主体,其面积占总面积的43在暗针叶林分布区的中、上部,还分布有川滇高山栎、川西栎、灰背栎和高山栎等高山栎林从西藏察隅以东到云南从西藏察隅以东到云南中甸、四川稻城、九龙、汉中甸、四川稻城、九龙、汉源一线为云南松和高山松林源一线为云南松和高山松林分布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高山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高山峡谷下部和低山丘陵区,海峡谷下部和低山丘陵区,海拔拔1000m1000m以下的河谷湿热地以下的河谷湿热地段,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和段,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和季雨林。
季雨林四川措普湖高山松林香格里拉高山栎林v此区是我国第二大。












